明亮的天空

後來太陽才慢慢地衝出重圍,出現在天空,甚至把黑雲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這時候發亮的不僅是太陽、雲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準備最後的考試

(2006-06-09 18:39:11) 下一個

看了喧囂一時的《達芬奇密碼》。這以前,不少媒體文章,鋪天蓋地的介紹這部通俗小說的優秀,比如它集宗教,藝術,懸念,謀殺,偵探,追捕等等最能引誘大眾感官刺激的亮點於一體。最吸引大家的,還莫過於宗教的陰謀論。在美國,星期天大家都去教堂陶冶心靈的國度,這種宗教的是非曲直,還是非常能讓人們重新思考一下,大家信仰背後的基石是否那麽堅固。曆史的原來麵目到底是怎麽回事。

我很小的時候,大概也就是剛認得字吧。當時,最喜歡的書,無一例外全是童話故事。一日,和同學拜見了一位才女。才女比我們大不了幾歲。但已經非常成熟智慧。她是住在我們那片最好的專家樓裏麵的,那棟樓裏的男孩女孩,都是非常有教養的孩子。和我們那邊一號樓,二號樓,三號樓,三家擠一個單元的小孩兒,完全不一樣。我們最喜歡喧鬧,遊戲,顯得非常野蠻。他們樓裏的孩子,文雅,優美,幹淨。我們到那邊去,都要收斂了舉止,配合那邊莊重文雅的氣氛。談話我至今還記得,她告訴我們,人在不同的階段喜歡看的書,她說,最先是迷童話,然後有喜歡偵探,科幻故事,在以後愛看愛情小說,然後呢,會看社會小說,最後,要看宗教方麵的書。

我不以為然,怎麽會呢?我當時還沉浸在葛翠林的童話世界,腦子裏隻有黑亮亮的野葡萄。我當時說,我一輩子也不會對那些膩膩歪歪的愛情小說感興趣的。偵探小說,多恐怖啊,堅決不看。可後來的事實證明,她說的話,我都一步不落的跟著走了。不光後來喜歡偵探,科幻。各類愛情小說,也看得哭哭啼啼,心潮澎湃。後來也是看煩了男歡女愛,喜歡看社會小說,看曆史畫卷,眾生百態。隻是,還沒有認真看過宗教方麵的書。關鍵是還沒有到信仰的時候。家裏也有聖經。怎麽看怎麽覺得邏輯不甚嚴謹。盡管周圍的信教的朋友,每次都想點化我的愚蠻,不停的向我灌輸一些宗教觀點。我還是翻到聖經第三頁,就放棄了。

朋友說,宗教要信。不能推敲。尤其是用我們愚昧的邏輯推敲。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是數學裏麵的邏輯,比如我喜歡,因式分解。它基本上是一種由果推因的練習。雖然這練習隻是數學解題用的。還有,我喜歡數列。最喜歡找通項公式。因為這種找規律的過程,是訓練預測下一個的本領。總之,我比較喜歡因果關係。這樣我覺得踏實。對有因有果的世界,我覺得放心。就好象我有了很多Control

到底是年齡大了,到了學現代物理,數學。基本上演繹的都是概率,和測不準原理時候,我的直接因果的觀點很明顯的往後退了。而生活教會我的種種,也使我明白,沒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必然,有的是概率。種瓜得瓜的概率比較大,很多時候,瓜不出來,還有別的綜合因素在裏麵。所以,有一陣,在學過量子物理,我就被Chaos System所吸引。我想弄明白,混亂是怎麽回事,隨機到底有多隨機,大西洋的蝴蝶擅的翅膀會不會影響我的婚姻。

而在這些隨機,概率也不能很好的解釋這世界時,其實宗教倒是不費勁的答案。宗教有曆史,宗教有信徒。最後進天堂,還是去地獄,都看你平時有沒有把上帝放在心裏了。可我喜歡推敲的陋習,還是阻止我對這些宗教產生崇拜。比如,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爭鬥,猶太教,伊斯蘭教,摩門教,種種種種。我看了,隻覺得宗教,帶給人們的平安,反而不抵它帶來的爭端和混亂。“阿拉真主,我讚美你。”的口號,帶來的是聖戰,犧牲的是信徒。

電影之所以轟動,小說之所以暢銷,是說達芬奇的密碼,動搖了整個基督教的基石。而這是虛構還是史時,作者宣布要由神學家和史學家們來決定。當然,電影還是電影,大家也不會就此懷疑自己的信仰,如果這麽輕易的改玄更張,也不叫信仰了。就像知道每天要吃飯,精神的食糧,不管是大米,還是饅頭,有的吃管飽就好。而吃大米的看不慣吃饅頭的,也是有編饅頭不是糧食的自由。李先生的轉法輪,都轉得風風火火,更甭說這幾大宗教了。比較下來,還是佛教寬容自由,不排他。你是可以念著觀音,過聖誕的。

不過,也許以後,我還是要至少讀一遍聖經。有個進監獄的人,要被處死了。他急急忙忙在看聖經,別人問起,他說,我要準備最後的考試。如果天堂的門口,有個考官等在那裏,問,“五魚二餅是咋回事啊?”,我也不至於說,“我做過紅燒魚,清蒸魚,和蔥油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