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以來,黃金價格的猛漲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金價從2001年的250美元一盎司(31.1克),暴漲到今年五月十二日的710美元,在短短的五年期間,上升了2.84倍。
無獨有偶,在同樣的時間段裏:
銀價從4美元漲到14美元,上升3.5倍;
白金從415美元漲到1310美元,上升3.15倍;
原油從39美元漲到71美元,上升1.82倍。
不僅貴金屬價鉻暴漲,而且普通金屬鋁、銅、鉛、鎳、鋅等均全麵大幅上漲。
貴金屬、能源和原材料商品的價格如脫韁的野馬,在二十一世紀初的經濟曠野上如旋風一般橫掃過來。主流經濟學家們莫衷一是,基金經理們目瞪口呆,政策決策者舉足失措,中小投資人無所適從。一切都發生得太突然,一切都來得太猛烈。
我們在報紙和新聞上反複看到和聽到由於伊朗核危機、尼日利亞反政府武裝威脅石油生產,恐怖主義分子醞釀新的襲擊,伊拉克局勢持續動蕩,巴以談判陷入僵局等等地緣戰略因素導致美元信心疲軟,所以石油和黃金價格猛漲。這一邏輯的必然推論就是,美元是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是外界因素,一旦外界因素消除,美元依舊會堅挺。
在我們看來,美元信心解決不了問題,美元本身才是問題。
我們每天錢包裏裝的這些綠色的鈔票究竟有何神秘的魔力讓全世界的人們為它癡迷呢?
其實,每一張美元鈔票的真正價值隻有4美分,那就是它的印刷成本,但美國卻告訴全世界,這張綠色的4美分的紙片卻和黃金一樣好用,甚至比黃金還值錢。全世界的人民並不缺心眼,那為何會相信這樣離奇的神話呢?
還是讓我們回頭看看美元是如何形成霸主地位的吧。
美元為啥叫“美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世界各國普遍采用金本位製度,紙幣可直接兌換成黃金。黃金儲備直接約束著中央銀行增發紙幣的能力。由於資助戰爭的需要,各國政府急欲擺脫增發紙貨幣的製約,英國最先於1914年宣布停止了英格蘭銀行紙幣兌換黃金的業務。美國於1913年12月23日年通過了美國聯邦儲蓄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建立了中央銀行 - 美國聯邦儲蓄銀行。1933年4月5日,美國總統羅斯福下令人民上交全部的金幣、金條,停止黃金的貨幣流通,美聯儲以20.67美元比一盎司來收取老百姓手中的黃金,從而使美聯儲迅速積蓄了大量黃金儲備。1934年通過的黃金儲蓄法(The Gold Reserve Act)進一步規定私人擁有黃金貨幣非法,該法案到1974年才被廢止。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美國的金融業迎來了天賜良機。在戰爭期間,美國大發戰爭橫財,大量黃金從世界各地湧向美國。到1945年戰爭結束時,美聯儲已擁有世界70%的黃金儲備,美國的GDP達到全世界的50%。美國挾巨大的國力和財力,在1944年由44國參與的布雷頓協議中,全麵壓倒老牌金融霸主英國,達成各國貨幣和美元掛鉤,美元同黃金掛鉤,並擔保證35美元可兌換一盎司黃金, 美元終於取代英鎊成為世界最堅挺的硬通貨,號稱“美金”。布雷頓協議還催生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兩個組織在美國領導下,把所有成員國對發展中國家的貸款全部實現美元化,從而進一步加強了美元的霸主地位。
走下神壇的美元
但是,和所有的法定貨幣(Fiat Money)體係一樣,美元體係的根本漏洞在於人的貪婪本性。法定貨幣存在的前提條件就是政府在印發鈔票方麵的嚴格自律,可是,到目前為止所有人類社會實踐表明,這種自律是不可能持久的。美國也不能免俗,而戰爭幾乎毫無例外的成為摧毀這種自律的外在因素。
從50年代開始,美聯儲就開始大規模增發紙幣的行為。一開始,並沒有引起世界的注意,直到約翰遜總統開始提升越南戰爭規模時,大家才感覺到世界上流通的美元猶如洪水泛濫一般,其直接的表征就是美國的財政赤字大增,而美聯儲增發鈔票的法律依據就是黃金儲備和國債總量。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開始警覺起來,大家開始擔心手中的美元購買力會不斷稀釋,由法國挑頭,各國中央銀行紛紛要求美國履行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承諾,把大家手中的美元換成黃金。美國的黃金開始大量流向其他國家,其實真正的金融家們都明白,黃金才是銀行最重要的資產。1959年,美聯儲一共擁有17335噸黃金,M3貨幣流通量為2888億美元,一盎司黃金對應518美元。1964年12月時,美聯儲尚有黃金儲備13700噸,到1967年11月時,隻剩下了11507噸。眼睜睜地看著寶貴的黃金資產迅速損失掉,約翰遜總統終於沉不住氣了,他想做點什麽了。
在約翰遜總統身邊有一群金融資本家作為他的高參,他們反複向總統灌輸一個主意,那就是長痛不如短痛,與其這樣一點一點被其他國家吸幹黃金儲備,不如孤注一擲搏一把,拿出全部黃金家當,把倫敦金屬交易市場給淹了,一勞永逸地解決黃金對美元升值的問題,重拾世界對美元的信心。約翰遜接受了這個近乎瘋狂的建議,美聯儲的全部黃金儲備被押上了這場空前規模的賭桌。上萬噸的金磚被裝船運往英格蘭銀行和紐約美聯儲銀行,準備給看好黃金的全世界投機者一個慘痛的教訓。如果計劃順利,英格蘭銀行和紐約美聯儲銀行聯手海量拋售黃金,造成黃金突然超量供應,將金價打到35美元以下,投機者勢必陷入全麵恐慌,並最終擊穿他們的止損線,造成更大規模的拋售黃金。待徹底打垮黃金買家的人氣之後,再以低價逐漸買回黃金,人不知鬼不覺地把黃金還回金庫。這實在是一個天衣無縫的計劃。
在1968年年初的幾個星期之內,該計劃付諸執行。讓約翰遜總統和所有人極度驚駭的是,市場全部吸收了黃金的賣盤。該役,美聯儲總共損失9300噸黃金。酷愛權力卻輸得一塌糊塗的約翰遜總統,不久即宣布不再競選總統連任。
“美金”從此進入風雨飄搖的時期。越南戰爭的巨額開支使美聯儲加速印刷貨幣並發行到海外去支付各種費用,僅在1971年頭六個月,就有高達220億美元的資產逃離美國。
捱到1971年8月15日,尼克鬆總統終於撐不下去了,宣布中止美元兌換黃金,布雷頓體係轟然倒塌。
截至到2005年,美國黃金儲備量據稱為8135噸,M3貨幣流通量為98739億美元,一盎司黃金對應37831美元。
從黃金美元到石油美元
失去黃金支撐的美元對世界主要貨幣開始快速貶值,金價更是飛漲。從1971年到1980年,金價從35美元暴漲24倍到850美元一盎司,世界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動蕩。中東戰爭、石油危機、伊朗革命使國際石油價格從1973年每桶3美元暴漲10倍到1980年的32美元。
美元迫切需要新的信心支撐。
1974年,尼克鬆總統的國務卿基辛格博士臨危受命,他的首要目標就是迫使石油輸出國接受以美元來結算石油交易。基辛格利用與沙特皇室成員的親密關係,說服沙特政府采用美元作為唯一的結算貨幣,並把銷售石油所取得的美元通過購買美國國債再回流到美國(the recycling of petrodollars)。基辛格還進一步要求沙特作為OPEC的主要成員國,說服其它國家繼續使用美元結算石油交易。
所有的國家都需要石油,隻要在國際市場上購買石油,就必須要用美元結算,美元成為所有國家必須擁有的外匯儲備。在當今的世界上,70%的國際貿易都是用美元結算。
任何對石油美元的挑戰,都是對美國金融霸權的嚴重挑戰。
美聯儲停止發布M3報告和伊朗石油交易所的歐元結算
2006年3月23日,美聯儲在它的網站上公布了一個很不起眼的通知,美聯儲在一個非常簡短的解釋中提到, “鑒於M3沒有提供比M2更多的經濟活動的信息,而且多年以來對貨幣政策沒有影響,所以收集和發布這些信息的費用超過了它所能帶來的益處”。
而僅僅在此3天以前,伊朗正式啟動了完全以歐元結算的石油交易所(Iranian Oil Bourse)。
這兩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真是這樣嗎?
M3是美國最廣義的貨幣定義,簡單的講,它包括了美國所發放的所有的美元,尤其重要的是它包含了外國政府和金融機構所持有的大額美元儲備。如果伊朗的石油 交易所完全以歐元結算,這將直接降低其它國家持有美元的必要性。當中國、日本和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降低美元持有量時,美聯儲的美元貨幣供應量的報告中將失 去這一關鍵信息。
擔心的不僅僅是國際投資者們,美國政界的有識之士也旗幟鮮明地反對美聯儲的這一政策。其中的代表人物當屬德州共和黨眾議員Ron Paul,他提出HR 4892法案,強烈呼籲美聯儲必須向美國人民每周報告M3的實際數據。
更加奇怪的是,對人民幣微不足道的些許波動都連篇累牘地報道分析的美國各大媒體,對如此重大的財經新聞,卻保持了沉默。
原來,操縱著美聯儲的和控製美國90%信息供應的5大新聞網的其實是同一群人。
“紅頂商人” 美聯儲
說來也許你不信,堂堂的美國中央銀行竟然是一家注冊在特拉華州(Delaware)的私人企業(Private Company),它和美國聯邦政府機構根本不是一回事。盡管美聯儲的主席是由總統任命,國會核準,但它仍然是一家私營性質的公司!
美聯儲的核心是7人委員會,12家美聯儲銀行,和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12家美聯儲銀行全部是私有公司,由各自地區的主要銀行組成。其中紐約美聯儲銀行勢力最大,實際上代行中央銀行的職能。7人委員會的成員全部出身於銀行和 金融圈子,由總統任命,國會核準,主要負責重大貨幣政策。公開市場委員會則是7人委員會決策的執行者,它主要是授權紐約美聯儲銀行實施具體操作。
美聯儲的基本特點就是金融寡頭們的行業協會,它的最高決策權看似掌握在7人委員會的手中,實際上仍然是操縱在金融寡頭們的手中,因為所有的信息和形成決策的基礎設施是最終掌握在銀行家的圈子裏。
1907年銀行危機以後, 一群銀行家們策劃成立一個全國性的中央銀行係統,並掌握這個係統的核心權力。在幾次試圖通過這一法案的努力失敗以後,他們開始資助當時正在競選的威爾遜,威爾遜答應在當選以後簽署這一法案。1913年,機會終於來了,由大富豪洛克菲勒的祖父,參議員Nelson Aldrich在聖誕節前幾天趁著許多議員休假之際,提出了聯邦儲蓄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並於12月23日通過,威爾遜總統立即兌現了諾言,簽署了該法案。為了低調起見,中央銀行的名稱被刻意回避了,代之以不太招眼的美國聯邦儲蓄委員會。
美國中央銀行的大權終於落入了紐約銀行家們的手中。多年以後,威爾遜總統提及此事,懊悔地表示“我無意當中摧毀了我的國家”。
私營公司卻掌管著美國的官方貨幣發行權和貨幣政策,影響甚至主宰著全世界的金融市場,不能不令人吃驚和懷疑。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阜康錢莊的胡雪岩和其它大錢莊的掌櫃們掌管了大清朝的貨幣發行權,他會更多地考慮大清百姓的切身利益,還是他們自己錢莊的利益呢?
事實上,自從美聯儲誕生之日起,就一直處在爭議之中,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議員Louis T. McFadden在1933年5月23日對美聯儲的正式起訴,罪名包括:陰謀,欺詐,非法兌換等。作為國會銀行和貨幣委員會主席長達10年的McFadden議員,對金融事務非常熟悉。他在指控中說:“有些人認為美聯儲是美利堅和眾國的政府部門,其實它是一家私有的壟斷公司。為了他們自己、他們的國外客戶、國內和國際投機者和騙子,富裕和貪婪的高利貸者的好處,來掠奪美國人民。那些黑暗的金融強盜們,正是那些把刀架在別人脖子上而從人家口袋裏拿錢的人,正是那些到各州用金錢購買選票來控製立法的人,也正是那些控製著國際宣傳機器來欺騙我們對他們過去的罪行讓步並開始新的罪行的人。”
結果,McFadden在從國會山賓館前的出租車中下來的時候,兩發左輪手槍的子彈飛向了這位勇敢的議員,結果他的命大,兩發都沒射中。不久,McFadden在華盛頓的一個宴會上吃了一些東西後,突然覺得胃部劇烈疼痛,恰好一位醫生朋友在場,立即對他進行洗胃,McFadden又躲過一劫。最後一次,McFadden終於還是突然由於“心髒衰竭”於1936年10月3日闔然長逝。
在此後,凡是質疑美聯儲合法性的議員,總是會在連選時遇到資金無比雄厚的競爭者而敗北。
一隻看不見,甚至想不到的手,左右著國際金融市場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懷疑美聯儲80年代以來,人為和刻意地在扭曲黃金和石油價格。當然。美聯儲從不直接出手幹預市場,而是通過一個神秘的基金-美國交易穩定基金(US 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來實施幹預。
甚至ESF也不直接進入外匯和黃金期貨市場,而是找幾家大型代理銀行來執行美聯儲紐約銀行的幹預意圖,由於這些銀行交易量非常驚人,ESF的單子可以混在其中,這樣可以近乎完全的隱形。在金融市場上,這隻看不見的手被稱為“華盛頓-華爾街軸心”。
那美聯儲幹預金價目的何在呢?因為市場能夠傳遞信息,一些政府和金融寡頭不希望人們接收的信息。黃金價格的上漲折射出了美元超量發行這個美國政府不想說的信息。當美元發行速度超過經濟增長速度的時候,增發一美元到流通領域,就在事實上稀釋了現有美元的購買力,所有存錢的人都遭受了損失,這實際上等同於偷竊。
那美聯儲又是如何幹預市場的呢? 據估計,對市場最有效的幹預發生在星期五下午。那時世界上所有的金融市場都已經關閉,由於時差的關係,紐約的市場在那個時間段是唯一的正在進行交易的市場。市場資金量有限,幹預比較容易見效,而且經過一個周末的心理發酵,星期一往往會產生更大的威力。
對金價的幹預一般要錯開倫敦金屬交易市場的時間,因為倫敦是實際的黃金交易,而紐約則是黃金的紙上交易。對黃金紙上交易的操縱一般會避開實物交易市場。所以幹預多發生在中午12點以後,那時倫敦市場正好閉市。
與約翰遜總統魯莽和笨拙的幹預不同的是,這些金融大鱷們會進行精心策劃,並嚴密地協調各方麵的動作,他們就像有經驗的獵手一般,極為耐心地等待時機。當咋 咋胡胡大大洌洌的毫無防備的廣大投資者進入伏擊圈後,等三顆紅色信號彈一升空,比如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美女財經記者之間,到底是周瑜打了黃蓋,還是黃蓋利用了周瑜,反正利息可能繼續上漲的信號彈升空了,幾大媒體紛紛發表專家意 見認為黃金已過度投機,排山倒海般的賣單如黃河決堤一般狂泄而出,多頭頃刻之間被殺得屍橫遍野。要知道,約翰遜總統在幾個星期 內實施拋售實物黃金的做法,相當於冷兵器時代用弓劍和大刀與多頭搏殺,而在金融期貨時代,做空的一方可以輕而易舉地聚集萬噸以上的黃金期貨合同,在一兩個 小時以內集中拋向市場,多頭的黃金期貨無論從數量和氣勢上都遠遜於對手。
由於美聯儲是空頭的總後台,發行美元的大權在握,加上各大銀行的通力合作,決無被逼空的可能性。隻要擊穿多方陣營的10%的止損線,更多的賣盤就會自動被擊活,多方陣腳勢必大亂。當金價血流千裏,一敗塗地之時,空頭可以從容補倉,不顯山不露水的痛斬多頭,然後悄然退場。
但是,再隱密的操作也會留下一些蛛絲馬跡。
在美聯儲每月公布的黃金儲備量報告中包括了ESF所控製的黃金,而美國財政部也 公布每月的黃金儲備量,這兩份報告在會計原則上應該完全一致。但有人發現,從1996年到2000年12月期間,有若幹次這兩個數據有差異。當這個發現被 公布之後不到兩個月,美聯儲於2001年2月匆忙地更改以前的黃金儲備量的數據報告,使之與財政部的完全一致,並且刪除了所有與ESF相關的黃金數據。但是,這一倉促的修改卻留下了記錄。由於美聯儲的月報表不用被核查,所以可以被改動,但年度報表卻由於經過核查而無法修改。在2002年12月31日的年度報表上這兩份報告出現了出現了94741盎司的差異。
“債務懸河” 之下的經濟
從1913年到2001年,美國在87年裏一共積累了6萬億美元的國債,而從2001年到現在,短短的5年多的時間裏,美國竟增加了近3萬億美元的國債!
美國的國債到現在為止總額已達到8萬3千億美元,平均每個四口之家的美國家庭要負擔11萬2千美元的債務。
而且國債總額正以每秒2萬美元的速度增長!
當美聯儲放鬆銀根時,根據法律規定,它可以發放不超過黃金總儲備量和國債的總額的鈔票,也就是說,從2001年以來,美聯儲可以增發3萬億美元的基礎貨幣(Base Money),而每一美元的基礎貨幣投放出來以後,可以通過銀行,無中生有的變出10美元的新貨幣,這就是法定貨幣的驚人魔法(Fractional Reserve System)。
請注意,銀行在發放信貸的過程中,的的確確地是變出了金錢!本人將在 “潘朵拉的盒子,法定貨幣(Fiat Money)體係的危機” 一文中詳加論述。
當想到如果美聯儲高興, 市場上有可能會新增30萬億美元的流通貨幣,而2006年3月以後, 關鍵的M3的信息又沒有了,人們將無法估計美聯儲到底新發了多少鈔票,在這種情形下,最粗壯的神經也會崩潰。這就是黃金價格會暴漲的根本原因,這也正是美聯儲最最不想讓人發現的。地緣政治,恐怖襲擊,伊朗危機等等,不過是表麵現象而已。
如此看來,房地產暴漲,能源價格居高不下,商品價格(Commodity Price)屢創新高,這些市場信息折射出了問題的本源,泡沫的不是黃金和石油,也不是房價和大宗物資,泡沫的恰恰是美元貨幣!
全球化的的實質就是美國生產美元,而其它國家生產美元所能購買的東西
1980年以來美國的高度繁榮和低通脹的經濟奇跡,實際上是由發展中國家來買單的,其中主要是亞洲四小龍、中國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由於美國所增發的貨幣 中70%是流通到國際市場中,所以本國的通脹得以被有效控製。而這些被增發的在國際市場上流通的美元,很大一部分被20年來的亞洲中央銀行當黃金般的寶貝 收藏著。
2001年911以來,葛林斯潘不顧後果的把利率從6%迅速降到1%所造成的美元信貸暴漲,使美元在全世界泛濫成災,人們終於明白了,原來美元其實是印著 綠色花紋的紙片。全世界的主要美元持有者幾乎同時撲向了房地產,石油,黃金,白銀,大宗商品等美聯儲變不出來的東西。一位法國投資者說:“紐約人能發行美 元紙幣,但隻有上帝才能發行石油和黃金。”
美國海軍學院教授Thomas Barnett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隻用很少的紙幣(美元)去交換亞洲地區豐富的產品和服務,我們也足夠聰明地知道這一切並不公平,當我們送去這些紙幣時,我們必須要提供真正有價值的產品――美國太平洋艦隊”。
美國龐大的武裝力量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確保美元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裏不會被拒收。當伊朗宣布用歐元結算所有石油交易時,我仿佛已經聽到伊朗隆隆的炮聲。
美元的未來
決定美元未來的還是美國人民自己。如果政府、人民和公司決心在未來5到10年的時間裏過一種更加勤儉節約的日子,還清各種債務,重新積蓄真正的財富而不是泡沫,美聯儲放棄那種不負責任的濫發貨幣的政策,那美元的前景還是可以審慎樂觀的。
但是,更大的可能是政治家們不願進行痛苦而深入的改革,而采取一種轉嫁災難給其他國家的國策,人民將在兩年以後的總統大選時決定他們自己的命運。
總體上說,三大趨勢主導著美元的未來:
1. 當7900萬生於1945年到1963年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從今年開始陸續退休,美國的財政赤字將日趨嚴重。這些人不僅占美國就業人口的55%,更是日益長壽的一代人。這些人的醫療保健和退休金的巨額開支將會對政府造成前所未有的壓力。政府隻有大量增加赤字和大幅度增稅兩種選擇,增稅等於政治自殺,增加赤字幾乎是兩黨的不二選擇。
2. 貿易赤字隻會有增無減。美國已經選擇了生產美元的經濟模式,那麽貿易赤字就是毫無懸念的必然結果。
3. 戰爭是導致財富以最快速度流失的最好辦法,如果找不到別國買單的話。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以每天燒掉兩億美元的速度持續著,幾乎還看不到結束的盡頭。伊朗戰爭看來是 無可避免的,懸念隻是爆發的時間。無論伊朗有沒有核武器計劃,試圖動搖石油美元的地位就足以引發戰爭了。到時候,戰爭消耗不會少於伊拉克戰爭。
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除了間歇性地增發貨幣之外,沒有什麽更好的辦法了。而所有美元的持有者也隻能看著手上的錢所擁有的購買力逐漸地、不可逆轉地蒸發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