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1)
2005 (1)
2007 (104)
2008 (95)
2009 (105)
2010 (66)
2011 (37)
2012 (44)
2013 (36)
2014 (56)
2015 (33)
2016 (62)
2018 (34)
2021 (36)
2022 (36)
上個周末買了兩輛Road bike.
自行車一直都喜歡, 不過車一直都湊合著隨便搞一輛, 誰叫我們在國內的時候,什麽車不都得騎,哪裏還有什麽挑撿。 我都是用我爸的28寸車,叉三角架學會的,摔得青紅紫綠的。
這回,好好做了做功課,挑了挑,買了輛迄今最好的一輛車,雖然是二手的。網上、網下的學了不少關於車的知識、專業店跑了好幾個、試了幾次不同的新車,最終對這輛一見鍾情。
大朋友一試我這車,一下也下決心要買輛賽車了,說是不然以後騎車跟不上了。所以,一鼓作氣,也把他的那輛搞掂。
這周,一連四天都有出去騎會兒,so far so good, 真是輕巧好跑呀。
早幾天去注冊了一個九月的環城自行車賽,不是專業的比賽,就是大眾參與的那種, 41公裏。
過兩年,計劃去走我們這裏蠻有名的一條環湖 bike road trip,全程約250公裏,3-5天完成。
--------------------------------------------------
做功課的時候,發現網上有種理論,說是 :
“DO NOT BUY A DEPARTMENT STORE / TOY STORE BIKE!!!!!!!!!!!!!!!!!!!!!! Ever. Don't even consider it. Seriously.”
下麵就一篇這樣的文章,當然隻是一家之言。不過,從裏麵還是可以學到些挑車的東西的。
www.instructables.com/id/Buying-used-bikes-for-beginners/
其他一些知識和說明:
自行車主要有三種類型,road bike, city bike 和 mountain bike. 每類裏又有很多細分,主要看用途和舒適度來分。
Road bike的把手是向下的弧形把手, city bike 和 mountain bike的是平的。 Road bike的車胎比較薄和窄,mountain bike的要厚和寬很多,city bike居兩者之間。
Road bike的把手和車胎形狀都是為了可以騎得更快。把手使得騎車人需要伏下身體,可以減少阻力;車胎窄且比較平滑,可以減少摩擦阻力。所以,對應的呢,road bike對路況的要求就比較高,如果下雨路滑就容易失控、如果不平整就顛得很厲害。 不過,把手的形狀和刹車等的位置,使人騎road bike時,手可以放的位置和方式比其他兩種車多些。 這樣的話,騎長距離的時候,可以根據需要換不同的地方握把手,不用長時間保持一個手臂姿勢,比較舒服些。
不同牌子不同型號的車,尺寸就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都是size S, 不同的車,geometrics可以用很大的差別。fit 是找適合自己的車最先最重要的一步。 我個子不高,手腳也不長,所以,買車的時候的選擇是會受些影響的,尤其是想找deal的時候。現在買的這輛,也是好運碰到的,適合 4'10 - 5'3的。
FIT可以去專業的自行車店,他們有儀器可以測、可以試。 試好,記下幾個關鍵的尺寸 (比如,standover height - 跨橫杆站著,橫杆最高可以到的位置,還有車座到把手的尺寸,車座到角踏的尺寸)。回頭,買車的時候,有車的牌子和型號,找到車的數據 (一般網上都可以搜到)就可以知道合不合適了。
好車的牌子不少,上網搜一下就可以找到, 基本是有共識的。 車的價格和車架等用的材料、零件的牌子和檔位有很大關係。好的road bike,入門級從近千刀開始 (美國可能能便宜一點,應該也差不多),上就沒限了(我前老板的車是定做的,上萬刀了)。
我這輛的牌子是 Specialized, 應該是個美國牌子吧,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他的那輛是 Devinci,是魁北克本地的牌子。 我那輛的原價是1600左右,他的那倆應該是1300的樣子。我們買的是二手的,有些年頭的車 (8,9年前的型號),不過,狀態都near new。我們兩輛車的前叉都是Carbon的,不過,因為我的seatpost也是carbon fiber, 而且零件的檔位比他的高幾級,所以,我這倆比他那輛貴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