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師從黃憲先生攻讀有機化學的博士學位。當時學校的名字還是杭州大學,儀器設備條件還很有限,我記得隻有一台60兆赫茲的核磁共振, 而且在有機溶劑的使用上也是有點兒斤斤計較。但是,對博士研究生的要求卻是相當高,你必須有兩篇SCI的文章才能申請答辯。
麵對這樣的科研條件和苛刻的答辯要求,黃先生對我們的答複是,你們很年輕,正是奮鬥的好時候,不要怕吃苦,要勇敢麵對這個挑戰。他也曾多次鼓勵我們說,隻要你們掌握正確的科研方法,認真鑽研,勤奮刻苦,我相信你們都能順利拿到博士學位。黃先生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最後正如先生所料,我們都如期取得了這個最高學位。而且在以後的科研事業中,我深刻地感受到這是一個貨真價實的文憑,我們從先生那裏學到的研究方法和技能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職業和生活。
作為一個長者,黃先生也非常關心我們的個人生活和實際困難。我清楚地記得,他曾經多次詢問我畢業後的安排和打算。當得知我想去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進一步深造後,他欣然推薦我到麻生明老師組裏去做博士後研究。在我博士畢業離開杭大(後並入浙江大學)兩年後,黃先生還不辭辛勞地為我申請浙江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並親手將幾千元獎金轉交給我。
我來美國工作後,盡管一直關注著老先生在科研方麵的豐碩成果,卻沒能及時地掌握先生的身體狀況。直到昨天從網上獲悉這個噩耗,深感震驚和悲痛。請黃老先生在九泉之下能接受我這個學生遲到的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