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文革秘史(上)

(2006-05-22 02:18:31) 下一個

  

  

  

  

  文革秘史

       

 

文革緣起

   毛澤東發動文革的目的,至少有以下三個:一是保持自己的地位,這地位包括死後的地位;二是讓江青毛遠新(一開始還有李納)接班;三是推行他的政策,並使該政策得以延續。這三個目的互相關聯。如果不保持自己的地位,當然也談不上推行和延續自己的政策。如果不讓江青和毛遠新掌握重權,毛澤東在衰老昏聵之時,靠誰來維持他的地位和政策?在他死後,又靠誰保持他的聲名,繼承他的事業?正如毛欽佩的老同鄉曾國藩所說,幹大事最重要的是找替手,不然難免事業不成而身敗名裂。對毛澤東更有警示作用的,是斯大林的遭遇。斯大林死後不到三年,赫魯曉夫就在蘇共二十大(56年2月)上作秘密報告,使斯大林背上了千古罵名。另外有傳言說斯大林死於周圍人的暗殺,為預防這種事件,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老婆孩子接班。還有一些正麵例子,給毛啟示:蔣介石和金日成,毛的兩個老相識,他們在找接班人和延續聲名、政策方麵,都十分成功。有了以上啟示,加上人的動物本能,和中國傳統,毛澤東在70歲的時候,為上述三個目的作最後奮鬥,也屬理所當然。

   上述三個目的,因為互相支持,缺一不可,應該叫做“文革目的群”。筆者親曆文革,深感如果毛澤東的目的如果不是如上所述,那麽他的行為不可理喻。至於其他領導人物在文革中的行為,則以兩個認識為基礎,第一,他們認為隻要毛澤東在,他作什麽誰也擋不住。第二:隻要毛澤東一死,江青和毛遠新都沒有能力保持地位,當然也沒有能力延續毛的政策。隻有以這兩個認識為基礎,高層人物(如周恩來,林彪,陳伯達、鄧小平、華國鋒等人)的行為才可以被理解。

   經過十年的文革,毛澤東的目的群部分成功。他確實保持住了自己生前的權力,和死後的地位。但是,讓江青毛遠新接班的計劃失敗。他的政策也未能延續。至於他為什麽會遭到部分失敗,至少有這樣兩個原因:一是江青和毛遠新能力有限,二是他們的對手能力高強並且深謀遠慮。還有人會問:為什麽毛澤東在死之前,沒有把江青扶上主席的職位?如果這樣,是不是可以避免華國鋒和汪東興宮廷政變?

   我們可以從從毛澤東的臨終安排中,看出:他已經讓江青有足夠的力量,按正常的程序,自己獲得黨主席的職位。這樣做比讓江青的毛澤東活著的時候接任主席,更為名正言順,堂而皇之。為什麽這麽說?在毛澤東臨死的時候常委一共五人,是毛澤東、葉劍英、華國鋒、王洪文和張春橋。毛死了之後,變成四個人,其中江青集團占兩個:王洪文和張春橋。按常規,在毛死後應該立即補選一名常委。當時的情況,在中央委員中,江青集團占明顯多數。而毛澤東死亡是中共第一大事,必然舉行中央委員會的全體會議或擴大會議,也就是中共的十屆三中全會。因為控製著絕大多數的中央委員,江青將是毫無困難地當選為常委和黨主席。所以在9月29日(四人幫於10月6日被捕),張春橋和王洪文作為兩名常委,在政治局會議上提出“江青同誌的工作的問題”。按程序在三中全會上將對此問題進行表決。而江青則提出讓毛遠新留在北京,起草三種全會的報告。說明毛遠新將擔任總書記之類職務。

   在政治局委員中,江青集團也占一定優勢。因為在長期的整肅之中,凡是有骨氣的人早已被趕出政壇,根本也進不了政治局。當時政治局的成員都經過毛澤東精挑細選,他們的特點,就是幾十年對毛唯唯喏喏,近十年對江青畢恭畢敬,使毛相信,上有常委(張,姚)的壓力,下有中央委員的壓力,這些政治局的成員,絕對不敢也沒能力反對江青。

    另外,毛澤東善於作這種安排:在中央委員中和常委中占優勢,但是把政治局委員的多數讓給對手。在九大的時候,就是這麽作的。當時林彪的人馬在21個政治局委員中占12個,占優勢,但是在常委和中央委員中,毛澤東占優勢。毛為什麽要這樣做?這樣就能把政治局變成黨內統戰場所,讓當時的同盟軍林彪認為自己得了很大的便宜,促使他努力為毛工作。但是,如果作重要決議,毛澤東很容易利用中央委員中的多數,達到自己的目的。並且中央委員可以改選政治局的成員。我們知道當年赫魯曉夫就是利用中央委員的多數,擊敗了莫洛托夫帶領的蘇共主席團(即政治局)的攻擊。當時的赫魯曉夫把全國各地的中央委員都用飛機接到莫斯科,開會否決了莫洛托夫、馬林科夫等人在主席團通過的,整肅赫魯曉夫的決議。並把他們徹底地整肅了。所以對於共產黨來說,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和常委三個層次,最關鍵的是最高的常委,和最下麵的中央委員這兩個層次,如果這兩個層次掌握住了,中間的政治局不論從人選還是決策方麵,都被控製。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華國鋒等人不能等到毛死後的第一次中央全會,必須提前(在毛死後一個月內)采取秘密軍事行動。江青集團卻在安心地等待著這次會議。這是毛澤東沒有料到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他想到了,也沒什麽辦法:他的生活秘書張玉鳳和保衛局長汪東興,和江青集團勢不兩立。這兩夥人之間的衝突,在毛澤東生前就早已存在,但是毛澤東並沒有解決,也沒有辦法解決。不但他沒有辦法解決,就是別人現在為他設想,也不能解決。因為他的生活和安全離不開張、汪二人,他的政治目標離不開江青和毛遠新。於是這兩個集團並存直到他死,在他死後必然馬上火並,問題隻在誰贏誰輸。

   另外,我們也應看到,毛澤東為一代梟雄,對自己的老年和身後,作了周密的安排。筆者認為毛澤東借鑒了蔣介石的經驗。因為蔣介石為其老年維權和子弟接班,都做了非常高明而成功安排。這種安排有三個要素:1,接班人自有實力。也就是蔣經國自己有實力。2,強大的太後坐鎮和監視。也就是宋美齡實力強大,在蔣介石老年和死後,都起著穩定作用,並監視著接班的實行。3,蔣介石自己擁有幕僚和手下。比如嚴家淦。這些人忠實於蔣介石,並在蔣介石老年的時候,保衛他不受太子和太後的欺負,始終保持最高決定權。在蔣介石死後,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把權力順利地移交給太子蔣經國。

   蔣介石的如此安排,可以說是完美無缺。成功地使他保持權力到生命結束,並讓兒子接班。毛澤東為了實現可與之媲美的老年維權和死後接班計劃,也盡其所能,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也作了一些有問題的事情。比如他依靠江青集團整肅了大量幹部,就和蔣介石的情況不同。蔣介石沒有作這種事。所以蔣介石的老年維權和身後傳位,有一些老部下幫助。而毛澤東把很多老部下整死了,也得罪了另外一些。而且是依靠他要傳位的人——江青毛遠新,去整這些老幹部。所以,他的老部下,和他的接班人(江青毛遠新),成了敵人。而蔣介石的老部下和接班人關係良好。這其中就有讓我們費心思研究的問題:為什麽毛澤東在這方麵不如蔣介石。為什麽蔣介石能讓老部下和接班人互相幫助,而毛澤東把這兩夥人搞成敵人?以筆者之見,這個問題的核心,是毛澤東的絕對權力,和這個權力產生的問題。現在我們就來看看毛澤東的絕對權力的內容是什麽,首先看看它是怎麽形成的。

    

絕對權力的形成

    毛的黨內絕對權力大約在45年中共七大時建立。43年他已掌握了最後決定權,45年這個權力變成無限期和不可改變的,並在中共七大上提出由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共。從1921年共產黨建立,到1945年之間,有二十四年,為研究毛的這一權力的形成,必須簡單敘述中共的曆史:

  第一階段:從21年到28年,可稱為“大革命時代”。這一階段蘇聯直接指揮中共。因為中共是國產國際的中國支部,和共產國際是上下級關係。另外國民黨執行聯俄政策,孫中山蔣介石也接受蘇聯的援助指導。蘇聯的目的是在中國建立親蘇政權,對抗西方和日本。這一階段的結束於1927年:國民黨突然投靠西方(借宋氏家族之斡旋),拒絕了共產國際的指揮,實行反共。使中共失去了建黨以來主要的根據地——城市,被迫到農村偏僻地區尋找生存空間。但是共產國際有關人士,把失敗的責任到陳獨秀身上。

  第二階段:從28年到35年。可以簡稱為留蘇派在根據地奪權階段。大革命失敗後,對農村比參熟悉的有識之士,如毛澤東、朱德、賀龍等人,在農村偏僻地區建立紅色割據,獲得生存發展空間。而留在城市的共產黨則被消滅殆盡。共產國際發現了農村割據是中共生存的惟一道路。這時就出現了誰來領導中國革命的問題。這時有兩種人,一種是曾到蘇聯留學,和國產國際關係密切的人;另外一種是農村出身,大革命失敗後在農村建立紅色割據的人。前者簡稱留蘇派,後者可簡稱鄉土紅軍。共產國際信任留蘇派。於是就有留蘇派回國,或從城市到蘇區奪權,以肅反和肅清托派為名,對鄉土紅軍幹部大肆屠殺。這就是三十年代初期的肅反,被殺的農村紅軍幹部達幾萬人。與此同時,鄉土紅軍中各派係也借此機會,屠殺異己勢力。比如毛澤東借機屠殺原江西福建當地農會組建的鄉土紅軍。而留蘇派人員中的各小派係,也互相爭鬥,爭奪領導權。

  這一階段也以失敗告終。留蘇派奪權的結果,使紅軍的力量因內部肅反而大幅削弱。共產國際和留蘇派不懂中國具體情況,莫斯科的遙控導致接二連三的戰略錯誤。忽而要求攻打城市,忽而要求全國起義,忽而要求寸土必奪,忽而要求“革命高潮”。其主要目的並非推進中共革命,而是改善蘇聯的國際環境——用中國革命牽製日本和西方。在莫斯科的王明,指定書生博古為黨的領導,德國人李德指揮軍事,凡事服從王明的遙控。王明自從31年從上海去了蘇聯,從來不曾在蘇區工作。這導致了35年的反五次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撤出根據地,向西麵逃跑。中共實力受內部肅反和外部圍剿雙重打擊,遭受嚴重損失。

  第三階段:從35年到45年。毛澤東建立絕對權力。這一時期斯大林(共產國際)支持毛澤東,同時派蘇聯信任的留蘇人員監視督導。這一階段的開始於1935年的遵義會議。1935年中央紅軍撤出江西的時候,把最寶貴的電台都給丟了。結果在遵義召開會議的時候,無法和共產國際聯係,也不能接受其指示。遵義會議是中共第一次不受國際指揮的會議。這救了中共的命:大家把李德罷免了,讓了解中國情況的張聞天、周恩來和毛澤東、朱德擔任領導。

  遵義會議之後,中共派陳雲到蘇聯匯報(到了四川之後才有機會出發),陳雲(和其他人)成功地說服了斯大林,斯大林從此得到一個結論:從28年到35年的經驗證明,中共在國民黨的圍剿之下,非毛澤東領導不能生存。隻有毛澤東有辦法,對付這類由德國軍官設計的,計劃周密,武器先進的圍剿。從此他支持毛澤東。所以在張國濤和毛澤東的衝突中,國際派出張浩支持毛澤東。但是斯大林對毛澤東並不放心。在蘇德戰爭前夕,為了督促中共支持國民黨反抗日本,以減輕蘇聯東部的壓力,在37年派王明回來,督導中共的國共合作。在這一階段中共轉危為安。並在共產國際的支持之下,樹立起毛澤東的領導權。

  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蘇聯的戰況危急,為了獲得美國的援助,斯大林同意停止世界性的共產運動,並在43年6月解散了共產國際。毛澤東在43年3月,被中共賦予最終決定權。這是因為沒有了共產國際作為最後決定者,在中國就需要這麽一個。

    與此同時,毛澤東發動延安整風,打擊王明為首的,失去了共產國際支持的留蘇派,也整肅可能和留蘇派聯合的知識分子(抗戰之後加入中共陣營的)。這一階段毛澤東依靠劉少奇領導的北方局。劉少奇在30年代領導工人運動的時候,曾經在很多問題與共產國際和王明的意見不合。雖然劉少奇也曾留蘇。但是共產國際不喜歡劉少奇,認為他在工會運動上右傾。32年的時候,國際通過當時的臨時中央,指示:“劉少奇不能擔任領導工作。”並決定:“撤銷劉少奇的中央職工部長職務,保留政治局候補委員。”

  自從劉少奇到北方局工作,對王明以共產國際發出的指示,一直作抵製。以至於北方局被認為是對抗王明的基地。所以毛澤東把劉少奇拉上來,作反對王明的重要聯盟者。毛不但依靠他們打擊王明,也依靠北方局幹部整肅從蘇區長征過來的幹部。讓這些老蘇區幹部乖乖聽話。同時,毛利用工農分子整肅知識分子,因為工農幹部在上一個階段,也就從31年到35年,被留蘇派借肅反之名殘酷打擊,不但對留蘇派心懷仇恨,對新加入的知識分子也疑慮重重。他們是毛的堅定支持者。延安整風之後,在中共內部建立起三種的優勢:第一:鄉土紅軍,對留蘇派(以王明為代表)的優勢。第二:劉少奇為首的北方局幹部,對原蘇區幹部的優勢,第二:工農幹部,對知識分子的優勢。這三種優勢比較錯綜複雜。比如說,陳毅是鄉土紅軍,但是也是蘇區幹部,而且是留法學生——算知識分子。所以他也挨整也整人。算是延安整風中的中間分子。所謂中間分子,不是在兩派中間,而是在整人和被整中間:他被整也整人。後來還是啟用他作南方的軍事領導,但是,和所有蘇區幹部一樣,受北方局劉少奇等人的控製。這種既被整也整人的處境,在中共的曆次運動中,頻繁地發生在很多人的身上。也算是中共生活的一大特點。

  第三個階段:45年到50年。是毛澤東領導大成功的時代。在45年二戰結束。蘇聯和美國重新對立。美國建立起反蘇反共的西方集團,斯大林企圖重新建立共產國際,並在1947年成立“共產黨情報局”——該機構本計劃代替以前的共產國際。斯大林借蘇聯的強大力量,強迫恢複蘇共對其他共產黨的上下級關係。這時候剛剛擺脫蘇聯控製的中共,急於抵抗蘇聯的幹涉。在這種形勢下,在1945年4月開始的中共七大上,以劉少奇(北方局)為主力,農工幹部為基礎,賦予毛澤東無限期絕對的權威,並提出“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共的綱領。從而杜絕了以後蘇聯人超越毛澤東,幹涉中共的可能性。

  1937年回國的王明,對此事有很大幫助。因為王明的破壞力太大,一是因為他特別地能討國際領導人的喜歡。30年代他靠共產國際的東方部負責人,他的老師米夫,在中國主持的會議上,強行讓他當上了中共的領導。37年他回國之際,把女兒寄養在共產國際的領導人基米特洛夫的家裏,足見兩人關係密切。王明本人是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成員。在43年6月共產國際解散之前,對中共來說,王明是上級單位派下來的欽差,手中握有國際的尚方寶劍。共產國際派王明回來,是讓他督導中共,把中國變成蘇聯的東南盾牌。因為當時中國國民黨的力量,遠遠大於共產黨,斯大林認為國民黨才是抗擊日本的主要力量。所以蘇聯不願意中共和國民黨對抗,拖國民黨抗日的後腿,而要讓中共協助國民黨拖住日本,使其不能或暫緩進攻蘇聯。王明執行這一任務的方式,有蘇聯和他個人的特性:一回來就借肅反肅托,屠殺幹部樹立權威。這也是三十年代留蘇派奪取蘇區領導權的方式。他先殺了張國濤的兩員大將黃超和李特,顯示其權威。至於為什麽要殺張國濤的幹部,也是因為這是斯大林已經決心支持毛澤東,而且張國濤因心懷不滿,在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的時候,共產國際指示放蔣合作,本來主張殺蔣的毛澤東馬上服從,但是張國濤卻仍主張“打到南京”。王明殺了黃超李特,把張國濤嚇得逃出延安,也迫使原四方麵軍的幹部投靠毛澤東,成為毛澤東的基本實力——在文革中作用巨大。這也使長征幹部下定決心,堅決不能讓王明再掌握大權。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隻有把一直和王明對立的毛澤東抬出來,並給予他最高權力。

    45年到50年的現實,證明毛澤東領導的高明。中共內部大多數人,想不到在短短四年之中,打敗了國民黨的400萬軍隊。中共從在窮鄉僻壤被圍剿的狀態,一變為占有整個大陸。毛的絕對權力和威信,因此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了解了以上三個階段的大致情況,就知道毛澤東獲得絕對領導權,既靠他自己的能力和奮鬥,也有鄉土紅軍和留蘇派(蘇聯)之間的鬥爭的助力。另外,可以看出毛澤東非常會利用中產黨內的各派係的衝突。比如劉少奇之北方局幹部,都沒有去過蘇區,以前在黨內的地位不高,在軍內沒有地位。但是現在延安地處北方,北方局的作用和地位提高,毛澤東馬上抬高他們,打壓老南方蘇區的幹部。

 

  50年之後,毛澤東的地位鞏固,但在某種程度上,他仍然服從斯大林的指揮,而且比45年到49年這段時間,更依靠蘇聯。原因有兩個。第一:攻打金門失敗。說明要想攻占台灣,必須有空軍海軍。他需要蘇聯給他提供這兩方麵的援助。在一江山島戰役中,蘇聯裝備和戰術顯示出優越性。第二:朝鮮戰爭使他意識到了斯大林的謀略高明,實力強大,遠在他之上。斯大林使用計謀把中共拖入朝鮮戰爭,毛澤東直到騎虎難下之際,才恍然大悟。

  簡單地說,斯大林的謀略包括三個步驟:1,蘇聯從朝鮮撤軍。二戰結束時,蘇聯和美國分別占領朝鮮的南北兩部,以38線為界。蘇聯提出亞洲的共產運動由中共主持,蘇軍撤出朝鮮。讓中共把朝鮮藉和朝鮮族的解放軍,共五萬人,兩個整師,和一些零散部隊,整編為三個師,交給金日成,成為朝鮮人民軍(韓戰爆發前15萬人)的骨幹。毛澤東對此安排有很大熱情。因為當亞洲共運領袖,顯然是比當中共領袖,提升了一大級,也是向世界共運領袖進發的第一步。所以毛澤東不但答應斯大林的要求,而且還主動說,中國將承擔那三個師的後勤補給。2,斯大林裝備朝鮮,並發動朝鮮戰爭。現在對中共是否在事先知道朝鮮戰爭的爆發,各說不一。但是,我們應該想到,中共和朝鮮軍隊關係密切,不管朝鮮和蘇聯是否正式知會中共,中共也應該能得知戰爭的準備情況和大致的開戰時間。據說中共能提前得知德國侵蘇,日本襲珍珠港,他怎麽能不知道朝鮮開戰?但是開不開戰,中共並無決定權,所以知道也沒用。

   斯大林也知道,由於朝鮮軍隊和中共的關係,和蘇美兩大陣營當時的狀態,隻要朝鮮一開戰,美國必然會加強對台灣海峽的監視和防衛。因為美國必以日本為韓戰基地,為了在朝鮮打仗,駐日美軍必然傾巢而出。日本空虛,台灣就成為日本的最重要的屏障。美國必然動用海空軍防衛台灣。凡是有軍事常識的人,看看地圖,便可一目了然。而一旦美國防衛台灣海峽,則中共和美國等同於開戰。因為這時中共公開宣稱的最重要的軍事目標,就是渡過海峽,“解放台灣”。所以斯大林一旦把朝鮮推入戰爭,等於已經把中國拖入戰爭。3。蘇聯還有更厲害的一招。韓戰一開,中美進入準戰爭狀態,但是戰爭狀態並非戰鬥狀態。在戰爭狀態中,雙方可以掘壕固守,互不衝鋒射擊。而斯大林的下一步,把中共拖入戰鬥狀態:當美軍在仁川登陸之後,金日成潰敗,蘇聯對毛澤東說,如果中國不出兵,可以讓朝鮮同誌退入中國境內,組織流亡政府。中共下入朝作戰的決心,實在是因為斯大林的這一句話。因為一旦金日成進入東北組織政府,他就不可能再回朝鮮——正如他在53年停戰之後不能再過三八線。而東北和蘇聯接壤,朝鮮族和朝鮮國民為數眾多,如果在這裏建立蘇聯支持、控製的朝鮮政府,東北是否還是中國的領土,就成為絕大問題(按金日成的“主體思想”,東北大部在朝鮮版圖之中)。但是不放金日成進來,對毛澤東來說,也不行。因為他已經在全世界共產黨麵前,接受了斯大林的重托:亞洲的共運靠他。而且金日成所剩下的殘兵,很多是從中國出去的軍隊。中共不可能不讓他們進來。於是,中共隻有兩個選擇:或是放金日成進來,丟了東北;或是幫金日成打仗,讓他重占北韓。對於中共來說,隻可能選擇後者。

  應該說斯大林的謀略實在高明。毛澤東在49年就被斯大林裝入與美國對抗,替蘇聯打仗的口袋。但是他還自以為地位提升——從中國領袖變成亞洲共運領袖。當然毛澤東到了朝鮮開戰之時,還是為自己要了一個高價。就是讓蘇聯裝備中國軍隊,並提供飛機軍艦,建立海空軍。所以毛澤東和中共在韓戰之中也不能說全無所得。隻能說得不償失。當然,對毛澤東來說,最重大的損失是太子毛岸英被炸死了。

  對於毛澤東想成為國際共運的領袖,斯大林應該早有所知。其獲取該情報的渠道有很多條。其中一條是為共產國際在華做情報工作的史莫特萊女士。史莫特萊為美國作家,抗日戰爭之前在共產國際遠東情報局(基地上海)工作,受著名間諜佐爾格領導。現有資料說她也為蘇軍情報部門工作。抗日戰爭爆發之後(1937年),受國際(蘇聯)委托,到延安和新四軍,對中共重要領導人作近距離考察。因為這一時期的中共領導人大多是鄉土紅軍,共產國際不熟悉。史女士對毛澤東的評價是:想作國際共運的領導人,但是缺少國際知識。這一評價好比是說:他想當工程師,但是沒學過數理化。或者,他想當醫生,但是沒上過醫學院。這對斯大林有重要意義。因為斯大林就是利用毛澤東的這一願望和缺陷,引導他和美國作戰。至於毛澤東為什麽會有當國際領導人的雄心壯誌,我們隻能說這主要源自他的性格特點。爭強好勝是動物本性,雄性哺乳動物都有這種特征。所以毛先生有此性格也完全正常。但是毛先生的好勝心理強到了反常異常的程度。正如劉少奇所說,毛的自尊心極強。這極強和超強,可能會出問題。問題之一是不顧現實條件,也要贏;之二是贏了無益,甚至有害,也要贏。如果研究毛澤東的詩詞,其特點就是極強烈的想贏。不但要贏世人,還要贏古人——“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他不但要贏中國人,還要贏外國人。不但活著要贏,死了還要贏。而且一次贏不了,接著再奮鬥,非贏不可。這種心態在他小時候所作的【青蛙詩】中已表露無遺:我要是不先叫,哪個蟲子敢叫?他自己說的座右銘:“與天、地、人奮鬥,其樂無窮”,“撞得頭破血流,也絕不回頭”。一般人對贏沒有這麽大熱情。大家看看現在廣場上的那個古怪建築,那就是毛先生“非贏不可”,“贏了世人贏古人”,“活著要贏死後還要贏”,的象征——世界曆史上沒有任何一個皇帝,正對著宮門修建自己的大墳。

  但是毛澤東碰上了對手,就是斯大林。上述兩件事:攻金門失敗,和朝鮮戰爭,再加上延安整風時代,給他帶來靈感的斯氏著作【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讓毛澤東對斯大林心服口服。這對中共有好處。因為毛澤東信服了蘇聯,在50年到56年,誠心誠意地引進蘇聯的工業和軍事裝備。這導致第一個五年計劃在工業化方麵十分成功。軍事裝備也突飛猛進。

  在斯大林死後,毛澤東認為其他蘇聯領導人,都不能和斯大林相比,也不能和他毛澤東相比。蘇聯當老大哥的時代應該結束。也就是說,他又有贏的機會了:要贏過蘇聯。他先肅清內部,整肅了蘇聯在中共內部留下的幾個釘子。主要是高饒和潘漢年。這其中有冤情。現在並沒有公布饒漱石和蘇聯的關係。他確實曾在蘇聯工作。另外潘漢年在上海和香港的情報工作,本來就一直受共產國際遠東情報站的直接領導。但是也沒有任何材料說明他和蘇聯有不正常關係。他也曾是國際派的重要幹部。潘在1933年從上海到蘇區,任中共中央局(即為中共中央)宣傳部長,這是他一生中擔任的最高職務。而1933年也正是國際派在蘇區全麵奪權成功的時候。在1935年他參加長征,中途被派出到香港和共產國際接關係——在紅軍離開江西蘇區之前,蘇區的電台被破壞,上海的電台被國民黨查獲。所以當時和共產國際斷了關係。他到香港和國際接上了關係,然後和陳雲一起到了蘇聯之後,在1936年二月,即奉共產國際,也就是蘇聯之命,和國民黨駐蘇聯的武官鄧某會談,商議國共合作事項,而這時候紅軍還在陝北和國民黨軍隊苦戰。之後潘漢年回國,和陳立夫的代表會談之後,再到陝西向中共領導匯報。潘的行為明顯地表示,和國民黨的交往,完全由國際一手操縱。可以說潘主要是為國際工作。他自己在54年才交代在1942年,有一次在來不及向延安請示的情況下,被李士群拉去麵見汪精衛。事後也沒有及時向延安匯報。毛澤東對此十分不滿。我們現在可以想到,毛澤東一定會考慮到如此重大的事情,潘漢年一定是奉共產國際之命進行的,而非偶然行為。至於饒漱石、潘漢年和揚帆在上海解放後留用大量國民黨和汪精衛政府的特工,則部分應是有共產國際背景的特工(以拉潘漢年見汪精衛的胡均鶴為首,胡被潘任命為上海公安局情報中心主任)。在33年之後,中共在上海基本上停止了活動,上海的共產黨工作人員,隻能脫離中共的領導,接受共產國際遠東情報局的直接指揮。其中有不少人員打入國民黨和汪精衛體製中工作。對於這些人,斯大林活著的時候不敢動,現在當然不能放過。至於高崗,現有蘇聯出版的斯大林的翻譯費得林的回憶錄,說49—50年毛澤東第一次訪蘇期間,斯大林給他一份材料,其中有高崗要求脫離中國,成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的信件。這事發生在朝鮮戰爭之前,毛澤東在這個時候必須服從斯大林。而斯大林把這份材料交給毛澤東的目的可能有三個:一是說明對毛澤東的信任。另外一個是告訴毛:在你的內部,有我的很多人,我並不在乎高崗一個。第三個目的,是看毛澤東對高崗的態度。如果回去就整肅高崗,那說明你毛澤東有反骨。毛澤東的反應,是回國後給高崗重任,並讓他主持朝鮮戰爭的後勤。這一工作需要和蘇聯密切合作。等到斯大林一死,毛澤東就找借口整肅高饒。其中的原因,表麵上是高饒鼓動保持、擴大各大區的權力,反對中央對各省的直接控製。當然這也是重要原因,但是蘇聯因素也是重要原因。當時高崗已經上調北京任計委主任,饒漱石也上調中央任組織部長,都已經脫離大區。1956年11月158,毛澤東在八屆二中全會上講話,講到“裏通外國”問題時說:“我們中國有沒有這種人,背著中央向外國人通情報?我看是有的,比如高崗就是一個。這是有許多事實證明了的。” 楊尚昆回憶錄中,也說該事件“有國際背景”。

   至於說他們反對劉少奇,筆者不知其真假。饒漱石的太太陸萃當時任劉少奇秘書。想不出饒漱石為什麽要反對他。或許高崗不喜歡劉少奇。不喜歡的原因,可能有權利地位之爭的因素——北方局的勢力太大。也有和蘇聯的因素:蘇聯人一直不喜歡劉少奇。一是因為劉抬高毛澤東,以防止蘇聯在二戰之後重新領導中共。二是因為劉少奇從30年代開始,對抗國際對白區和工運工作的指示,反對王明的遙控。

  和潘漢年一同被整肅的楊帆(上海市公安局長),則是潘漢年親信。現有文章說,建國初期從上海有人寫匿名信,舉報江青在上海的各種行為。而揚帆做過對江青的調查。於是,這事就落實到他身上了。當然,也有人說揚帆也和蘇聯聯係。潘楊的罪名之一是“以特製特”,這也是饒恕石的罪名,可是,以特製特從上海解放就實行了,毛澤東和其他人都沒有反對。到了整肅高饒的時候把這件事翻出來,上述“國際因素”應是主要原因。

 

絕對權力引起的問題   

    1945年(4月到6月)中共七大賦予毛澤東無限期的一票決定權,並把他的思想作為全黨的指導方針——在七大會場主席台的上麵,掛上了大橫幅:在毛澤東思想的旗幟下奮勇前進(或許差幾個字,意思是這樣),使他的地位遠高於所有領導人之上。這種權力對別人當然是威脅。因為有了這種權力,別人說的都不算,他要整肅別人,別人無力抵抗,也無處申述。正好毛澤東就喜歡“與人奮鬥”。擁有絕對權力的人喜歡和你鬥,你當然沒有什麽好結果。所以其他人都想廢除這種權力。如果毛澤東也想廢除這種權力,當然是中共之福,中國之福。但是毛澤東從來沒有這種想法,與之相反,他在不停地為保持、加強和擴大它而奮鬥,他的鬥爭對象包括蔣介石,王明,彭德懷,劉少奇,林彪。周恩來。總之他都贏了。但是他也知道,為了保持絕對權力,必須找到可靠的人,使自己在老年無能的時候,還能有人幫助自己保持這一權力。而這個可靠的人,也必然是繼承這一權力的人。因為這人也應該擁有僅次於絕對權力的權力,而且在毛澤東衰老之際,替他行使絕對權力。這是絕對權力自己的特有邏輯。不分古今中外,凡是絕對權力都必然引發這麽一連串行為:維護該權力,為保持權力尋找可靠接班人。

    但是毛澤東的絕對權力在50年代引發了嚴重的問題:這一權力把中國經濟搞壞了。

   這要從前幾年說起。斯大林死後,毛澤東認為他的地位該相應上升,而這上升應該伴隨著中共的國力和成就。如果中國還是窮國弱國,經濟落後,軍隊連台灣都打不下來,需要接受別人的支援指導,那他毛澤東在國際上的地位也高不到哪裏去。於是在各種場合中,毛澤東鼓勵大幹快上。這一時期毛澤東的興奮點,在“大幹快上”,或“快速過渡”上,這一階段和50年以前的毛澤東思想,有很大不同,因為50以前是戰爭年代,50年代為建設年代。所以我們可以把50年代的毛澤東思想,叫做“大幹快上”階段,也可以叫做“毛思想2”。意為毛澤東思想第二階段。

   在這一階段,特別是在1953年以後,他參與經濟工作。從53年起,根據毛自己的要求,中央有關經濟問題的文件,必須經過他簽字,才能下發。對於重大的政治經濟事件,比如農業合作社,則完全由他決定。農村合作化原定用三個五年計劃,也就是十五年完成,但是他說兩年就行,還說周恩來是小腳女人。既然他明顯地表現出急不可待,下麵的人也熱衷於突飛猛進。結果1956年在各個方麵,都有些浮誇亂搞。這使經濟領導者們相當擔心。因為中國的經濟從戰爭中剛剛恢複(53年朝鮮戰爭才結束),根本經不起亂搞。56年中期,中共中央除了毛澤東之外的全體成員,都參與了一場“反冒進”行動。這個行動的目的,是反對56年及之前的各種不符合科學,也不符合實際的政策和措施。反冒進隻持續了一年,就是從56年到57年,並取得相當大的成功:第一個五年計劃順利完成,57年中國經濟空前繁榮。

   但是毛澤東不喜歡反冒進,他喜歡冒進——冒進許諾快速過渡。他給冒進改了一個名字,叫做躍進。他一個人喜歡冒進,就把中共中央其他所有人的意見否決了。不但否決了,而且還把那些反冒進的人批判了一通。他解散了(58年1月)當時領導經濟工作的財經五人領導小組(以陳雲為組長)。而且,就在這一年(57年)中,毛澤東發動了反右運動。這兩件事情是互相關聯的。毛澤東說:反冒進為右派分子提供了彈藥。這麽說有道理。因為反冒進依靠的就是知識分子。用知識分子的科學知識和數學計算,否定冒進分子不符合科學的做法。如果把知識分子整得落花流水,或是勞改或是戴帽,那麽就沒有人敢用科學和數學,否定冒進。喜歡冒進的人,必然冒進得更起勁。

  也就是說,冒進和科學是對抗的兩件事。冒進分子和知識分子也是對抗的兩夥人。陳雲周恩來等人反冒進的時候,依靠的就是這些知識分子。結果把知識分子的地位提高了,他們頻頻發言,批判工農幹部的無知蠻幹,欺上瞞下,謊報成績。乃至於有些知識分子以為“天將降大任於知識分子,經濟建設要靠咱”。於是開始說話,提意見。黨外人士也以為冒進行為說明共產黨的工農幹部能打天下,不能坐天下,自古以來是老粗打天下,讀書人治天下,共產黨也逃不脫這一規律。這激發了毛澤東“引蛇出洞”的靈感。於是就有了反右運動,把那些敢用科學反冒進的人,通通消滅。可以說反右是對反冒進的迎頭痛擊。大躍進是反右的直接後果。

   57年反右整肅了知識分子,緊接著在1958年1月的南寧會議,毛澤東正式向反冒進的中共領導開炮。他批判並解散了當時領導經濟的五人小組(以陳雲為首,57年1月成立,隻工作了一年),大張旗鼓地開始“反反冒進”。由此他的絕對權力又擴大了。在這之前,經濟和建設的領導權,僥幸地遊離於毛澤東的絕對權力之外。因為領導這種事情,需要特殊知識,而毛澤東偏偏缺少這種知識。但是現在有知識的人閉嘴了,毛澤東的絕對領導權擴展到經濟領域。他把陳雲等人已經製定好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全部推翻,並把“冒進”兩字改為“躍進”,還加上了個“大”。發動了純毛澤東個人色彩的“大躍進”。毛澤東說他找到了兩件法寶,一是發動群眾,一是人民公社。這兩件法寶蘇聯不會,陳雲周恩來也不會,中國的知識分子更是這兩件法寶的絆腳石,但是他毛澤東會。有了它們,他一定能領導中共先於蘇聯進入共產主義。但是,在58年一年多的大躍進中,原本健康發展的中國經濟迅速崩潰。

   彭德懷在59年廬山會議,批判毛澤東的經濟政策。讀者應該了解對彭德懷這一行動的悲壯性:為什麽站出來批評大躍進的,不是管經濟的,而是國防部長?因為在58年1月南寧會議“反反冒進”,領導經濟的陳雲周恩來等人,都已經被整肅了。他們在58年反複檢討,並交出了經濟的領導權。毛澤東說他們離右派隻有50米,他們的反冒進為右派分子提供了反黨的彈藥。所以在59年廬山會議,這些人已經不能或不敢站出來批評毛澤東了。在59年廬山會議上彭黃張周的發難,可以算是“反冒進(躍進)的最後的自殺衝鋒”:別人不敢幹,他們來拚命。黃克誠是57年1月成立的五人財經領導小組的成員。在58年一月南寧會議已經被批判過一次,這次還敢站出來發難,應該算作“二次敢死隊”。張聞天本是留蘇派,在遵義會議被選為共產黨的總書記(自己辭職不就),解放後任駐蘇大使,向毛澤東傳達過蘇聯對大躍進的反麵看法。他為人正直,威信很高,是毛澤東提防的人物,在延安整風已經被整過一遍。如果他順從毛澤東,還有活路,如果參與反毛,則下場必然悲慘。所以他發難,應該算是“不要命”。周小舟是毛澤東的秘書,是毛的親信,時任湖南省書記。應該說是正在上升的明星。他支持彭德懷,應該算是“文死諫”。廬山會議這四個人都是“舍身取義”。(在文革中除了黃克誠依靠特殊的心理和身體素質,活了下來,其他三個都死了)。

   但是毛澤東卻把他們的行為,看作對自己的絕對權力的挑戰:這不是明明說我不能領導經濟?如果是這樣,我的絕對權力,不是必須退出經濟領域?那麽在和平建設時期,我不就是被實際上架空?還不隻如此:因為大躍進導致大批人餓死,毛澤東應該對此負責,主動放棄絕對權力。因為顯然是這個絕對權力,造成了如此惡果。因為沒有這一權力,毛澤東一個人不能否定57年初開始的反冒進(陳雲後來說,幾乎所有政治局委員都參與了反冒進),也不能推翻已經製定、並通過的第二個五年計劃。那麽就不會出現經濟災難和餓死人的情況。所以彭德懷廬山上書的合理結果,是毛澤東放棄絕對權力。毛澤東並沒有把彭德懷上書事件,當作單純地對大躍進的評價,而是說他有陰謀,想奪權——把他手裏的絕對權力奪走。而且這是裏通外國的奪權。因為蘇聯人也批評了毛澤東的躍進。

    或許,彭德懷發難有其它原因:在1958年林彪突然發起在軍內反教條主義運動,劉伯承、粟裕和蕭克被整肅。彭德懷在以前和粟裕有衝突。所以在反教條主義運動中,彭德懷衝鋒陷陣,給毛澤東和林彪當槍使。但是這引起廣大幹部的不滿。劉伯承帶病作檢討時,全場上千軍官起立敬禮,檢討完全場起立鼓掌。因為這種整肅實在是無中生有,派別鬥爭。這是毛澤東、林彪分化務實派的陰損的一招。彭德懷事後發覺上當,悔恨交集,在59年廬山會議上為民請命,算是以戰死疆場,向世人謝罪。

   自從59年廬山會議之後,如有反對毛澤東的政策的(並非挑戰他的領導地位),再也不敢搞“陽謀”,隻敢搞“陰謀”。因為廬山會議已經表明:誰反對毛澤東政策,他就認為誰要陰謀奪權,他就打到誰。

  我們再反過來看看“反冒進”。這個反冒進開始於1956年初,其發起人包括劉少奇周恩來陳雲等。其高潮在56年6月,當時劉少奇主持的中央中央工作會議。其精神發表於56年6月20號的人民日報的一篇社論【要反對保守主義,也要反對急躁冒進】。反冒進初期,具體目標以下幾個對經濟已經造成不良影響的事情:農業合作社化(陳雲說它不能解決農業問題),公私合營(陳雲提出產品質量下降,成本提高)。赤字預算(超過財政能力的基本建設投資,56年的財政赤字為30億),和當時越來越嚴重的虛報、浮誇、亂指揮。當時的政治局成員都參與了反冒進。他們說有些事情雖然應該作,但是說搞大了搞快了,搞冒進了。比如說合作化,原來計劃用三個五年計劃,也就是15年完成。也就是在1970年左右完成。但是毛澤東說劉少奇周恩來是“小腳女人”,一年兩年就搞完了。為了合作化,中央財政投入了80億人民幣,在當時是個非常大的數字。但是,結果並不好,陳雲說,合作化的效果可能要若幹年以後才能看出來。而且說,合作化不能解決農業問題。農業問題就是產量問題,事實證明單幹產量高。再說這公私合營,陳雲在56年提出一個問題,讓大家思考:公私合營後,全聚德和東來順不好吃了。思考能得出什麽結果,他沒有說。後來隨著反冒進的深入,逐漸發展到各個領域:凡是反科學的事情,都被提出來批評。

  現在是2005年,現在回頭看,可知56年反冒進,到了80年代才取得成功。文革以後的經濟政策,是50年代務實的經濟政策的伸延和發展——合作化“退”夠了:劉少奇說要“退夠”,也就是把眾多的合作社解散,現在都解散了,全國都包產到戶;企業私有化,發展私營經濟,這是公私合營的反向發展。至於浮誇虛報,現在還在反。有人驚奇文革之後何以經濟能如此迅速地恢複,應該說,這些政策在57年以前,已經實行過並且行之有效——實際上在61年劉少奇主持經濟工作的時候,也曾再次實行,而且再次證明有效。所以文革之後鄧小平趙紫陽等人,搞包產到戶,私有經濟,可以說是輕車熟路。當然,文革之後有了日本台灣韓國的經驗,引進外資,搞出口加工,都是國際上行之有效的措施。所以80年代的務實派,比50年代的務實派,還是進步了不少。但是,他們隔三十年一脈相承,領導人也有延續性:陳雲和鄧小平。

  我們可以看出,從50年代開始,中共高層就有一些“務實份子”。他們注重政策的實際效果。如果研究他們的政策綱領,可以說這麽四條:1,黑貓白貓;2,摸石子過河;3,兩手都要硬。4,發展是硬道理。這個務實派沒有組織,人員出自各個山頭,知識分子(在中共幹部中,高中以上就算是知識分子。去國外勤工儉學的,是大知識分子)所占比例很高。他們的四條綱領的後三條是在80年代鄧小平明確建立的,但是在50年代已經形成。第三條“兩手都要硬”,一是指堅決地維護共產黨的統治,二是指用強硬的行政手段,為發展開路,比如說現在的強行征地征稅,集中資源,建公路、工廠。所以這務實派就是務實派,並非民主派或自由派。如果誰要是手硬得不夠,或者一手硬一手軟,那就被務實派拋棄——比如在80年代末發生的事情。誰要是把務實派當作其他什麽派,也會領受慘痛教訓。

  反冒進蓬勃發展好日子實際上不到一年,也就是從56年初,到57年1月,因為在57年1月,毛澤東就提出“反反冒進”。“冒進是馬克思主義”。反右實際上和反反冒進是一回事。反右打擊的是知識分子,也是反冒進的基礎。反右之後,到了在58年1月的南寧會議,反冒進派就被徹底整肅了。而且在58年一年之中,開了幾次會議,越來越嚴厲批判“反冒進”。在58年6月的8屆二中全會,已經變成了個人攻擊:連陳雲的長像,說被人說是像奸商(從此之後陳雲和奸商有了關係:康生在文革的時候批判陳雲,說陳雲的經濟學是奸商的經濟學)。周恩來也提出辭職。如此,務實派被鎮壓了。然後在一年之後的59年,彭德懷等人再次發難——當敢死隊。但是又被整肅。務實派從此不再出聲,直到林彪死了,周恩來把鄧小平拉出來,搞了一年的整頓,但是也就是一年,就被毛澤東再次鎮壓。然後,就要等到毛澤東死了,務實派才能鹹魚翻身。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文革,就可知所謂“走資派”並非空穴來風,這個走資派就是務實派。他們雖經57年反右,58年反冒進(南寧會議),59年廬山會議多次打擊,但是在61到65年,在劉少奇的領導下,悶頭工作,無聲發展。因為毛澤東這時必須對務實派讓步,必須利用他們,把崩潰的經濟恢複過來。這好像有點“陰謀”的味道了。大家慢慢往後看,就知道這是毛澤東的用人之道:用時讓步,過河拆橋。這種辦法對毛澤東來說,也相當危險,就是讓步時對方迅速發展,到後來拆橋的時候就要費勁。這務實派乘毛澤東讓步的時候,從61到64年迅猛發展,逐漸形成一個龐大的,跨山頭的,遍布各領域的,雖然沒有組織,但是綱領比較明確的派別。他們的主要原則就是上述四條。這四條和毛澤東的相反。其成員在政府中包括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其中鄧小平是在大躍進之後加入的。在軍內有賀龍羅瑞卿羅榮桓劉伯承。他們來自不同山頭,以前曾經互相鬥爭,比如劉少奇的北方局,曾經打壓過周恩來等南方蘇區幹部;鄧小平對整肅彭德懷方麵出力很多,彭德懷在整肅劉伯承粟裕方麵也曾一馬當先。但是,大躍進教育了他們,三千萬被餓死的農民教育了他們,從而在務實方麵形成共識。

  到了65年,毛澤東認為經濟已經部分恢複,可以用不著務實派了,而且,這務實派也太強大了,嚴重威脅他毛澤東的地位。在四清的時候,劉少奇已經向毛先生叫板。毛澤東從65年開始,逐步地打擊分化務實派——先把北方局和蘇區幹部分開——他們之間的衝突,是延安整風時他毛澤東自己挑起來的。毛澤東還給務實派扣上了帽子:走資派,並在66年文革中把劉少奇賀龍消滅。

    另外,我們可以看出反右和“反反冒進”這兩個運動,和延安整風的關係。這兩個運動都是依靠工農分子,整肅知識分子。延安整風的結果,對中共來說,相當不錯。因為戰爭時期工農幹部比知識分子更有用。工農幹部親身參加作戰,在戰爭中學會戰爭,出現很多軍事人才。依靠他們隻用了四年,就把國民黨的四百萬軍隊打垮了。在這期間蘇聯要求中共和國民黨隔長江分治,中共沒有理會。如果留蘇派還掌握大權,共產國際還是上級機構,那麽中共就必須服從蘇聯的指示。對於毛澤東來說,延安整風是成功經驗。這個經驗說明:依靠工農分子,由他領導,就能完成大業。

    顯然毛澤東把這一經驗用在反右和反反冒進上了。他認為知識分子在經濟建設上,和在蘇區的留蘇派一樣,隻能起壞作用。留學回來的專家,和留蘇派是一類人,外國專家和李德是一類人。如果依靠知識分子的計劃和計算,從57年算起,中國可能要到四十年之後才能趕上英國。2005年據說大陸的GDP趕上了英國。也就是說,從56年起,實際上中國花了50年才趕上了英國,還隻是在GDP上,在科技方麵還差很多。如果沒有大躍進和文革的破壞,GDP可能在1995年趕上英國。

  毛澤東對這種科學的,符合實際情況的計算和計劃,沒有興趣。至於他為什麽沒有興趣,理由也很明白:他在76年就死了,這時離開GDP趕上英國還差三十年。也就是說:按知識分子的科學計算,到他死了,中國也還是弱國窮國。他老先生的國際共運領袖的地位,還是不能建立。因為斯大林的國際共運領袖地位,顯然是和蘇聯的強大實力結合在一起的。所以毛澤東著急。他希望中國八年就能超過英國,十五年就能趕上美國。我們算算:從58加上十五年,正好是73年,離開他死大約是三年。也就是說,如果按他的大躍進速度,在73中國趕上美國,之後他能當三年的世界第一強國的領袖,當然也一定是國際共運領袖。那時候他或許和現在的布什一樣,在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軍事基地,空軍和海軍控製著世界的天空和海洋。他就空前絕後地贏遍了全世界——正如現在美國某些人的感受。如果按知識分子的計算和計劃,這麽美好的事情都不存在。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毛澤東本人並不懂科學,所以他認為可能出現奇跡,也就是中國突然就發展了。怎麽能“突然發展”,他有經驗。就是靠人多。他說過:我有兩大法寶,蘇聯人沒有。這兩大法寶第一是人民公社,第二是發動群眾。他還說,我就不信建設國家,比打敗國民黨400萬軍隊還難。四年時間就打敗了400萬軍隊,那麽8年還趕不上英國?現在看來,他那兩大法寶,實際上是一大法寶,就是人多,和讓這些人拚命。

  毛澤東在這裏犯了很幼稚低級的錯誤。這些錯誤還正好是他自己批判過的。首先他犯了經驗主義錯誤。他把打仗的經驗,用在經濟建設上.另外,他自己說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辯證法的靈魂。經濟建設和打仗是兩個不同的問題,他卻把這二者混為一談。

  

毛澤東的能力

    廬山會議整肅彭德懷之後,毛澤東在60年發動二次躍進,在60年一月上海召開政治局會議上,仍高喊趕超英國。“三年完成農村發展綱要40條”。雖然全國都在餓死人,毛硬說“形勢大好”。“成績極大”。並在60年整整一年,用用最嚴厲的辦法,強行推動躍進——高征購,公社化,食堂化。有的地方已經把農民渡饑荒的野生植物,都算在征糧的範圍之內。有報道說有村幹部私藏紅薯,被抓進監獄受虐待而死。用了如此強大的壓力,毛澤東眼巴巴地等著60年秋收的好消息。好消息沒等來,等來的消息比以前更壞。實際是把59年的已經崩潰的經濟,再破壞一遍。60年發生大饑荒,是毛先生二次躍進的偉大成果。二次躍進失敗之後,毛澤東聲稱一定是階級敵人搗亂,不整肅這些搗亂的人,他的經濟路線不能成功。在1961一月九中全會上,毛澤東正式提出農村政權有三分之一被地富反壞把持。各地出現“亂子”(指饑荒),是因為階級敵人複辟。現在我們不能聽毛澤東說什麽就以為他想什麽。表麵上來看,毛澤東這時認為躍進失敗是階級敵人搗亂,實際上我們應該認識到,毛澤東這時已經明白,他的農業政策根本不對頭,他的大煉鋼鐵也根本不科學,他也清楚地看到大躍進已經失敗了。正是因為這樣,一定會有人跳出來,挑戰他的領導地位。一次躍進失敗,出來個彭德懷一夥人反對他,這二次躍進又失敗了,不少人吵吵著要給彭德懷翻案,也會有更多得多的人反對他。他毛澤東把經濟搞砸了,一定有人要求他承擔責任。所以這時毛澤東提出“階級敵人搗亂論”,表明他意識到了自己的地位的危機,他下一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衛自己的地位。為達到這個目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整肅,整肅,再整肅。毛澤東這時提出階級鬥爭,好像是針對地富反壞右,但是實際上是針對以後的挑戰者。這挑戰者到底是誰,毛澤東那時還不確定,但是他知道一定會有。所以這時他放棄經濟工作,去專心搞更重要的階級鬥爭。

  現在人多以為毛澤東天才,林彪善戰。如果從才能方麵看,實際上這二人和劉少奇一比,隻能算是“偏科”,而非全才。毛不懂經濟。最簡單的經濟常識也沒有,他不知道爐子越大,其表麵積和體積之比S/V越小,可能的爐溫越高,鋼鐵的質量也越好,也越節約燃料。這是中學應該學的數學常識。毛澤東數學很差。缺乏常識。後來毛澤東自己說:“打麻將十三張牌,基本靠手氣,誰知道搞鋼鐵這麽複雜,要各種原材料,要有客觀條件,不能憑手氣。”。這種水平,怎能趕超英美?毛澤東的手不能碰錢,不用錢當然不懂經濟。外加上馬克思理論的中心,就是否定市場、資本和商品。因為剝削從此而來。所以資本和商品是萬惡之源。毛澤東喜歡的是供給製,大家不買不賣,隻需分配領取。所以毛澤東的經濟知識為○。但是他偏以為自己什麽都行,還寫過“十大關係”,論述經濟問題。使用的是他的矛盾論。這種經濟理論,並無任何實用性。另外有一古怪事實,可說明毛對農業的了解,那就是毛相信畝產十六萬斤,後來很多人說不可能,毛就問火箭專家錢學森,一畝能不能打十六萬斤。錢說隻要光合作用夠了就有可能。所以各地造假幹部,拍馬書記,在田裏支起了探照燈。毛澤東還親自跑到河南徐水十六萬斤田看了一次。毛澤東自己是農民出身,卻連這個都能相信。隻能說他自己是傳媒和宣傳機構的犧牲品。如果他有一點數學知識,可以簡單地計算一下,十六萬斤的稻穀,在一畝地上,會鋪上多厚的一層。隻要作了這個計算,不用去河南去看,就知道那是胡說。

   他為什麽不作這種運算?因為他不會。他不會,可以讓別人替他算。但是,他又不信任知識分子。於是這就成了大問題,這問題就是:他想要什麽,宣傳機構就說什麽,他就信什麽。這和“逼供信”差不多,可以叫做“要唱信”。他想要,人家就唱,他就信。他成為自己的宣傳機構的犧牲品。用要唱信對付自己,逼供信對付別人。結果不問可知。這個“要唱信”威力非常大。現有於光遠先生的文章【兩件丟臉的事】,說他在大躍進的時候,相信畝產小麥7千多斤。和他一起去參觀的農業專家不信,帶著一杆稱。於光遠認為他是臭知識分子,不相信工農群眾。按說於光遠是清華大學物理係的學生,中國的政治經濟學第一專家。他也抵抗不住“要唱信”的威力。實際上,那時候小麥畝產400斤已經是少見的高產。這是筆者所在的學校自己試驗所得的結果。因為50年代沒有化肥和改良的種子。這事也奇怪:中國有很多農業專家,光是農業學院全國也不知有多少。毛澤東為什麽不去問他們,卻問火箭專家錢學森?錢學森自己從來沒有種過地,可能五穀不分。應該說所有農學家和所有莊稼人,都被反右整怕了。隻要毛澤東一問一畝能不能打十六萬斤,經過反右和三麵紅旗宣傳的人,一定知道他老先生要聽的是“能”。你就隻能說“能”,他就信這是“能”。你要是說“不能”,他不但不信,還要整肅你。

  從此也可以看到,除了不懂經濟,毛還有一大缺陷,就是不善識人。我們知道領導人士最重要的本領就是知人善用。毛卻從來就不知人,如果知人,何以用了劉少奇林彪,文革用了鄧小平華國鋒。導致他人一死,事就敗。毛澤東身邊手下不乏忠實能幹之士,可是連秘書李銳、田家英、周小舟、都容不下。現在想來,以毛澤東那麽崇高的地位,給他作秘書,那是何等難得的位置,怎麽會找死去反對他呢。毛澤東曾對柯慶施說:“你的秘書(張春橋)比我的好,李銳周小舟都反對我。”這真是說明毛連在自己身邊長期工作的人,都認識不清。這些人都是難得人才,出於對毛的赤忱,才不顧得失,誠心苦諫。再說,秘書們反對他圖個什麽?其中田家英周小舟因悲憤自殺(一說田被秘裁)。所以毛澤東雖然作詩和理論,甚至打仗,都有一套,但是卻不能識人。這是他的最大缺陷。以毛澤東的才能,能在萬人之中,嶄露頭角。這就是他當了共產黨領袖的原因。但是當領導最重要的就是依靠別人的才能。而非單靠自己的才能。自己的才能必定非常有限。而毛認為自己在哪一行都比別人高明。所以踢開了陳雲,和已經製定好的五年計劃,自己搞大躍進。把專家打成右派,自己搞小高爐煉鐵,八字憲法,深耕密植。這些事情,交給專家作不好嗎?陳雲劉少奇都不是農業和冶金專家,但是中國有很好的專家。他們會用專家,特別是劉少奇,能把被打成右派的專家解放出來,安排工作。而毛特別喜歡地就是整肅知識分子,並熱衷於證明他們不但沒知識,而且最愚蠢。世界一流的冶金專家葉楚佩,解放後從美國回到北京,立誌投身中國建設,但被打成右派,停止工作,大躍進後時拿個麵口袋,在中關村的福利樓排隊給他的洋太太買麵包。對於大煉鋼鐵這種事是絕對插不上嘴了。另外還有黨內冶金專家,也都被整肅。

  毛澤東有此古怪的行為,和他在北大當圖書館員的經曆有關。當年他從長沙師範畢業之後,受其老師兼以後的嶽父的推薦,來到當時的北大,目的是求學。但是他沒有資格當學生,隻靠關係當上了圖書館員,工資每月兩元(他自己說是8元,但有人回憶說是2元),比看大門的還少。當時教授月薪300元。年輕的毛澤東和師生天天接觸,卻無來往,關係正如現在大學生和校裏掃街的民工。當時毛澤東的處境,真可謂“心比天高,命比紙薄”。超強想贏的他,從此養成對知識分子的不可緩解的嫉恨。這種心理伴隨毛澤東一生,在建國之後,這種嫉恨變本加厲。在文革時期毛澤東讓自己的內寵謝某(譯電員,初中畢業)管理北大,並批示北大“池深王八多”,中國人知道“王八”的含義是什麽。從中可以看出老年的毛,多麽享受過癮的贏。

  毛澤東的“贏”欲,也是他不能用人的原因之一。因為用人必須承認別人比你能幹,然後請人出來為你幹。比如劉備三顧茅廬,當時劉備身經百戰,而且貴為皇叔,卻認為比他年輕的一介書生諸葛亮,雖然什麽仗也沒打過,卻比自己能幹。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你不出來,我們漢室就完了。諸葛亮受感動了,就出來為劉備服務,鞠躬盡力,死而後已。就因為劉備有這兩下子,曹操才說,“天下英雄,唯爾與操”。在這方麵,毛澤東比劉備可差的太遠了。他認為別人都不如他,因為他有自己的哲學,而用此哲學可一通百通,而其他人哲學不行,就什麽也不行。如此一種心態,也是他沒完沒了整肅秘書和知識分子的原因。因為他的秘書都是突出人才。如果再能指出他的錯誤,那不是比他高明了?而且秘書整天和他在一起,不可能老作出“無限崇拜”的表情。最終要表示出“你也是人”。可是被人崇拜,是毛的嗜好。

  毛澤東個人想贏,如果他下棋跳高,當世界冠軍,乃至幾連冠,大家都高興。但是他的贏欲給中國人民帶來大苦難。比如這大躍進,沒有經過困難時期的人,不知道大躍進的危害。當時最主要的問題是“餓”,餓到一家一家的人死在屋裏,餓到部級幹部得浮腫病,將軍全家吃糠,爺爺奶奶,為了小孫子能活,自己絕食自殺。餓到人吃樹皮、石粉,草,最後吃上了死人。餓到小偷晚上鑽進商店,早上撐死在櫃台上。據說餓死了三千萬人,“躍進”典型安徽亳縣,在59、60兩年中餓死30%人口,兩萬多家庭絕戶,人吃人現象發生於多處,60%耕畜死亡,房屋倒塌十萬間以上,80%的林木被砍光。當地有民謠“今反右,明反右,反得社員吃人肉”。(見【炎黃春秋】2003年第一期:亳縣農業“衛星”經驗官修記)這是千百年沒有過的人為災難。當文革前後學生讓老農“憶苦思甜”的時候,農民說著說著,就說到大躍進後的生活之慘狀。而原來是讓他們說解放前的苦生活。毫無疑問的是,大躍進後的生活,比解放前苦得多。

 

露臉和丟臉

   毛澤東在大躍進初期,向全世界說了很多很誇張的話,甚至說:如果我們先到共產主義的門口,也先要等一等。等蘇聯趕上來,然後一起進入。如果我們先進去了,對他們不太尊重。

    全世界當時都大躍進都非常關注。隻有蘇聯對躍進的實際情況最為了解。因為中國有很多蘇聯專家。而且中國的躍進的內容,很主要的一部分,就是從蘇聯、東歐定購大量設備。有些設備運來了,蘇聯專家發現沒有配套設施。電力,道路,原料,燃料,連工人吃的糧食,什麽都沒有,設備隻能放在那裏生鏽。這些信息都反映到蘇聯高層。雖然當時蘇聯和東歐的報紙和宣傳機構,對中國的大躍進表示讚揚和羨慕。光是蘇聯的【真理報】,就登載了45篇讚揚大躍進的文章。但這是蘇聯宣傳機構的認識:蘇聯政工和中國的政工一樣,其專長在科學和經濟之外。蘇聯領導人卻能從專家那裏得到情報。赫魯曉夫說,公社是蘇聯以前搞過的事情,證明不好,蘇聯是搞公社失敗了,才搞小規模的集體農莊。蘇聯專家說,中國的土法煉銅,再怎麽土,也需要原料和溫度。而原料需要開采運輸,溫度需要電力燃料。這些東西從哪裏來?不可能你“土”了,就全有或全不需要了。果不其然,一年之後中國經濟的崩潰,證明蘇聯人是對的。這給了毛澤東很大的刺激。因為這讓毛澤東在全世界麵前丟了大臉——在躍進之初,他說得太多,口氣太大。對於“自尊心極強”(劉少奇對毛的評論)的毛來說,這個打擊太大。這使他對蘇聯人產生的仇恨,另外,也讓他想別的辦法當國際共運領袖——一個和經濟無關的辦法。

    他真找到了這個辦法。這就是提出和蘇聯不同的共運戰略。並指稱蘇聯已經“變修”,把蘇聯開除出共運,他就變成共運領袖了。這個辦法簡便有效,但是中國的內外國策,必須作大幅調整。

 

毛思想3——國際武裝共運

 

   61年二次躍進失敗之後,毛澤東知道在經濟建設上贏不了——對這行他太不熟悉了。不如到另外一個領域去贏,就是國際武裝鬥爭。也就是說,從60——70年這段時間,毛的思想進入新的階段:“國際武裝共運”階段。這段時間他主要從事的就是這一事業。隻有從這一角度出發,才能理解自大躍進之後的中國的行為,和文革為什麽會發生:為什麽要盡全力發展三線建設,援助阿爾及利亞,越南,馬共,古巴。勒緊褲帶造原子彈,等等。領導國際武裝鬥爭,是毛當國際共運領袖的一條捷徑。

   蘇聯在59年製定了新政策,和美國改善關係,避免蘇美戰爭。這一新政策被中共稱為“三和一少”,是修正主義。而毛澤東與之針鋒相對,自稱堅持馬列主義。他開動腦筋,逐漸發展了一套理論,包括“世界的鄉村包圍世界的城市”和“人民戰爭”,發動群眾,明處暗處,等等。這套理論到了文革的時候才逐步成熟。但在大躍進失敗,和蘇聯鬧翻之後,就開始逐步提出。毛澤東對這件事的熱衷,大約持續十年,到了70年左右才告一段落。因為70年的時候,他發現最危險的威脅來自蘇聯,而非西方。另外,他支持的國際遊擊戰,反過來針對他本人:越南逐漸倒向蘇聯,成南北夾擊中國之勢。於是在70年代他迫不得已地部分放棄“國際武裝共運”,和美國和西方聯合抵抗蘇聯。從而使他的毛思想進入另外一個階段。

  我們把從60年到70年毛澤東發展出來的思想,叫做“毛思想第三階段”。其特點是把在國內戰爭的經驗,用於國際。在這裏我們又發現他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了:他太喜歡把某一領域、時期的成功經驗,用於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但是也應該看到,毛澤東確實有理論才能,他能編出一套套理論,一著不行,再來一著。經濟建設,快速過渡到共產主義(毛思想2)行不通,他幹不來,就搞出“毛思想3”。

  從現在看來,“毛思想3”(世界武裝革命)比毛思想2(快速過渡),更有生命力。因為我們看見,國際共運雖然失敗了,但是“毛思想3”還在發揮效用:拉登先生繼承了這一思想。我們不知道拉登是否學過毛澤東戰略。但是我們知道,拉登受過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訓練,利用遊擊戰和人民戰爭,在阿富汗抗擊蘇聯。而美軍的教材有借鑒毛思想的地方,並把其思想實用化。我們也知道美國在索馬裏黑鷹折翼,索馬裏的軍隊領導研究過毛氏思想(和其他戰術)。所以這毛思想3對目前的國際形勢的影響,可能超過了馬恩列斯的著作。

  毛思想3雖有其意義,但是並不適合中國人民。因為中國人民的問題,並不能用毛思想3解決。我們知道行為應該因人而異:胖子應該少吃,營養不良的應該多吃。拉登或伊拉克遜尼派,可能很需要毛思想3。但是中國人民的問題,應該依靠科學技術和市場經濟解決,國際遊擊戰幫不上什麽忙。毛思想3,從1961年到1971年在中國占統治地位,對中國人民有害無益。毛思想2導致大躍進,毛思想3導致文革。都是大災難。這毛思想3對兩個人特別有用。一是毛澤東本人。他靠這個東西,當了十年的國際武裝共運的領袖。另外一個是拉登先生。毛澤東本人一定沒有想到,繼承和發揚他的思想是拉登,他和毛澤東一樣住在山洞裏,卻把美帝國主義的象征,紐約的雙子星大樓給撞塌了。這才是真正的國際遊擊戰。而且,拉登創造性地把毛老先生的思想,運用於有一千多年曆史伊斯蘭聖戰,並把宗教和現代企業管理,和毛思想結合在一起。(據美軍研究,拉登用現代企業管理方法,管理基地組織)。

  從曆史上看,中國沒有力量實行毛思想3。因為中國國力弱小,武裝落後,根本沒有能力,也沒有動力,發動國際武裝革命。這思想倒是在中國內部,引發了大動亂。我們還是從61年說起。

  二次躍進失敗之後,毛澤東開始為維護權力,但是其維護方式是以攻為守。也就把國際武裝鬥爭置於中國經濟發展之上。59年的蘇共21次代表大會上,蘇聯提出了和平共處,和平競賽的綱領。這是赫魯曉夫鑒於當時國際國內的情況,做出的適合蘇聯人的調整。其理由是雙方都有核武器,打起來不管輸贏兩敗俱傷,而且,蘇聯這麽大的地盤,資源豐富,人口不足,保住自己的地盤就好了,和美國打仗不是很沒道理?可是毛澤東堅持要和美國打仗,用武裝鬥爭打倒帝國主義。這和蘇聯的路線不同,毛澤東強調這一不同,堅持這是原則問題,不可調和——你要和平,我要打仗。而且要批判你,說你是修正主義。於是國際共運分裂,毛澤東成為武裝共運司令部的司令。這也表明毛澤東著實有辦法,大躍進失敗不但沒有丟失國內的絕對權力,反而撈著了國際武裝共運領袖。這就是以攻為守。雖然手下隻有一個兵。就是阿爾巴尼亞。另外還有幾個“半”兵。也就是朝越古。這三家既討好蘇聯也討好中國。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