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恩威:中國國歌感動得了誰?(ZT)
(2006-12-08 19:18:34)
下一個
亞洲周刊/港府推出中國國歌宣傳片,但難感動港人,關鍵是田漢的歌詞無法與時代共鳴。 ()
香港公民教育委員會在零五年起,推出一係列以中國國歌為主題的電視宣傳片,目的是提升香港人的國家意識和認同。短片以中國國歌為主題音樂,並配以香港各領域的成功人士的旁白。這種硬銷式的宣傳片能否提升香港人的國家意識?答案當然難以令人滿意。這種硬銷形式的正麵短片不能感動人,不能令香港人產生共鳴,因為這是十分單一的一廂情願。不能感動人是因為創作人不明白香港人麵對中國的矛盾心理。長時期的殖民教育和政治製度,培養了香港人被動和抽離的政治性格,八九「六四」更進一步強化了香港人對中國潛意識的恐懼。九七以後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申辦奧運成功加速了中國的開放,可惜的是香港人對中國近幾年發展的關注也隻是著重在經濟增長身上,而忽視了中國其他各方麵的發展,因而最佳的「愛國教育」、「認識中國」不應是僅透過這種硬銷短片來進行,而要引發香港人去了解中國的過去,重新認識中國的現代,思考中國的未來,才能真正培養起香港人對中國的認同感情。()
雖然,於一九三五年由聶耳作曲的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旋律優美動人,但歌詞實在與目前中國發展的情況脫節,由田漢負責填寫的歌詞,原本是《風雲兒女》中插曲的歌詞,電影故事本身就是和中國麵對外敵和封建製度有關。二零零六年的中國,已經沒有以前的封建製度,也沒有「外族」入侵的困境,對田漢的歌詞,新時代的人民難以有所共鳴,九七年方才回歸中國的香港人更難認同歌詞的對抗外敵意識。這首歌詞曾經在田漢被打為右派期間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以「毛澤東」為主題的國歌歌詞,重點是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及階級鬥爭。這首「革命國歌歌詞」在一九七八年右派平反後被廢除,田漢的歌詞重新被認定為中國國歌的歌詞。()
三十多年後的今天,田漢的歌詞又有再修訂之必要,應該以追求正義和平及公義為主題,而不應以外敵入侵為主題。其實回顧中國過去現代化的過程,中國的積弱往往是內部腐敗所引致。中國地大物博,人才輩出,曾經有過極其光輝的時代,領先世界,但這種領先從明朝開始走向下坡,原因並不是來自外敵,而是來自內部精英階層的腐敗。整體社會難以創新,體製不能進步,這也引致中國現代化過程不能以漸變的方式進行,而要透過成本極高的完全革命方式。()
這是中國精英階層長期腐敗的代價。每次中國出現動亂,中國人都喜歡把責任推在所謂「外國勢力」身上,而不會認真反思自身,也從不會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這是「儒家」權術思想的一種展現,權越大、官位越高,就隻可以是儒家裏麵的「聖人」,而「聖人」隻是權力的一種保護色,不是真正相信的「價值」。而儒家的聖人,根本是一種不可能的「非人」。所以虛偽成為假道學,也造就了中國精英無法且不願麵對自己錯誤的現象。如此對權術思想的繼承,也成為了國人思想行為腐化的根源。()
田漢個人的革命經曆、他所撰寫的國歌歌詞的立與廢,正是道出了近百年中國革命和現代化的悲劇性。中國目前經濟發展空前成功,但其成功也隻是建立在一種以「量」和「本」的競爭優勢。如果期待真正提升中國的國力,這一代中國人必須具備勇氣麵對中國人的過去、中國人現在的弱點。中國人要知道,其實我們目前最大的「敵人」,不是美國,也不是日本,而是中國「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這句話是我們要好好體會,並身體力行的。抽象而不實在的「愛國」口號,已經不合時宜,能夠知道如何理性麵對自己的缺點,才能突破。香港也正麵對著同一種困局,就是不太會麵對自己的缺點,香港的邊緣化是香港人自己創造出來的。香港近幾年甚囂塵上的自閉八卦文化,就是所謂香港精英自己創造出來的,和中央無關,也和外國勢力無關。香港不能提升為真正的國際大都會,是因為香港不麵對自己的缺點,發生不好的事情,總把責任推在別人身上。香港也是香港自己最大的敵人。()
胡恩威:在香港和倫敦修讀建築,香港牛棚書院創辦人,《E+E》雜誌編輯,香港實驗劇團「進念二十二麵體」成員,從事舞台導演、多媒體藝術、空間設計和文化建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