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維社論:台灣“民主之害”與大陸“不民主之害”(ZT)

(2006-11-21 16:56:06) 下一個
曆史分裂了中國,但也給了中國人一個選擇、比較製度的機會。通過半個多世紀的演變,中國三個區域──大陸、港澳、台灣,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政治體製,簡言之,大陸是精英政治,港澳是自由市場,台灣是民主社會。如果我們不采取排斥法,那麽很容易發現,這三個不同體製的區域各有各的優劣。我們這一代的任務是,合三者之長棄三者之短,使中國同時和持續擁有自由、民主、富強元素,既能貢獻於國際社會,又能嬴得國際社會尊重。()

  冷戰結束,即意昧著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競賽的終結,但政體是民主或非民主的選擇並沒有完成,反而在過去十多年變得更加複雜和模糊起來。一方麵是中國大陸與蘇聯東歐的比較,一方麵是中國大陸與美國的比較,還有一方麵是中國大陸與台灣的比較。民主或非民主的選擇,並沒有使問題一邊倒:民主就一定好,非民主就一定糟。我們會發現一個吊詭的現象,中國大陸很多問題的根源是“不民主”,另一方麵蘇聯東歐、美國、台灣很多問題則是因“民主”而起。()

  這一種互相矛盾對立的現象,需要我們重新審視民主製度。我們發現,民主化賦予了人民選擇政黨、領袖的權利和機會,卻並不能保障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民主化也不能保障國家政策的製訂和執行會最優化,甚至不能保障國家不會步入危險境地。因為,民主選擇的過程由於受民眾和領袖素質、信息傳播、經濟形勢、國際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最後的選擇是自主的有時卻接近於賭博。而這一賭有時就是四五年,或近十年,足以使國家喪失很大的機會或步入歧途難返。()

  例如,美國中期選舉這次出現政治變天,表麵上是布什政策的失敗,其實真正變化的是選民而不是布什,問題在於:是上次選擇布什正確還是這次拋棄布什正確?更嚴重的問題是:美國選民的選擇決定了國際政局。選舉之後一係列連鎖反應的後果,需要很多國國民來承擔。()

  在台灣,民主化率先於中國大陸和港澳,民主框架及其運作機製也不亞於一般民主國家。但很明顯,台灣民主成了民粹的工具,很多選民作了錯誤選擇。選民選擇的陳水扁及其民進黨涉及的還不僅僅是貪汙腐敗問題,而是證明沒有基本的政治責任和承擔。問題在於:選民並不容易糾正這個錯誤(一般認為,民主體製往往比非民主體製較易糾錯)。於是,人們眼睜睜看著,台灣任由一個沒有誠信、沒有責任、沒有權威的領導人“領導”,“領導”著台灣繼續分裂、混亂。()

  民主成為了世界文明主流,但民主不可能是萬能的,民主賦予的是民眾選擇的權利,有不少問題反而由於“民主”而變得更難辦,有些是“民主”必要的代價,有些是“民主”本身的缺陷。美國和台灣等地“民主”出現了許多問題,使不少人產生了對民主的困惑,因為有些“缺陷”是本應當避免的。民主的捍衛者不能回避這些問題,需要拋棄的是“民主正確”的固見,以積極的態度去改良、提升民主品質。()

  台灣“民主”問題對於中國大陸當然不是一個好消息。對於長期受苦於專政的大陸人而言,台灣曾是中國人民主的明燈。可是,台灣伴隨“民主”而來的台獨和混亂,打碎了很多中國人對民主的浪漫期待,甚至成為一些人拒絕民主的振振之詞。()

  過去幾十年,精英威權政治使中國大陸經濟出現了騰飛,原因之一或正是“不民主”,沒有獨立司法、沒有自主工會、沒有自由媒體、沒有開放選舉、沒有公平正義、沒有社會公德,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自然可以提高經濟效能。但是中國人並不確定:這種騰飛可以持續多久?國家到底走向何方?()

  所以,即使民主有很多問題,即使台灣民主的問題折損了本來中國大陸民主化的動力,也無法改變中國大陸最終的選擇:民主。()

  沒有什麽階層的人比中共決策者更意識到“不民主”給中國帶來的危險,因為隻有他們才真正能全盤了解中國的“實況”。江澤民提出“與時俱進”,胡錦濤提出“和諧”,溫家寶提出“以民為本”,曾慶紅提出“黨內民主”,反映了他們的焦慮,也是他們試圖尋求出路的表現。()

  他們提出這麽多不同的口號,倒不是他們各自有多麽不同的改見,關鍵在於,他們總是找不到可持續保留的關於國家發展的詞語。因為他們一直試圖用“中國特色”這麵旗幟,回避民主的核心價值:人民選擇的權利。因為他們擔心人民一旦有選擇的權利,中共的權力就會遇到威脅。於是,他們永遠在困惑之中,在不安之中,中國的前途也永遠在不確定中。()

  我們討論台灣“民主之害”和大陸“不民主之害”,說的是:台灣民主是品質問題,大陸民主是有無問題。對於民主先行者,我們希望台灣從民主歧途走回來,使大陸有更多學習之處;對於自由之都,我們相信香港有能力迅速民主化,而且不會像台灣走上民粹主義;對於民主滯後發展者,我們希望大陸走上民主之路,但是,我們必須指出,“中國特色”應是遵守民主核心價值之上,使民主呈現更好的品質,而不是連民主的基本元素都未引入政體,就妄談什麽“中國特色”。()

  同根而生的兩岸三地過去是不同製度的競爭,未來卻可能因為民主和血脈而溶為一體。而且,有中國自已悠久的曆史作為殷監,有美國民主經驗作為殷監,中國有機會建構既有民主元素又兼顧到國情、效能的新型政體,自由、民主、富強。這不能隻是夢,這是我們必須追求的目標。()

多維時報/多維月刊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