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巨額外匯儲備令世界驚詫(ZT)

(2006-11-18 19:17:50) 下一個
香港《經濟導報》第46期(提要):中國外匯儲備在26年中由零飆升至1萬億美元,引來世界驚詫的目光。究其深層機理,在於中國經濟在全球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加入WTO使貿易順差擴大;外商直接投資大大流入中國;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熱錢”聚集。這三大原因使中國外儲昂首驟升。有人驚呼,有人眼紅,有人擔憂,然而如何管理好才是最現實的問題。
( )
<推薦:月費起價$4.99,免費大陸回撥號碼、任選美、加電話號碼.點擊這裏加入有5美元折扣>





按中國央行上月公布的數字推算,截至10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應該已突破萬億美元。按華爾街一位金融家的計算:這筆資金相當於道瓊斯所有股票總市值的四分之一,足夠買下微軟、花旗銀行集團和埃克森─美孚,餘下的“零頭”還可以“順便”買下通用和福特兩大汽車集團。中國因此成為金融世界裏的巨人,中國的外匯儲備將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什麽影響,全世界都在屏息關注。

充足的外匯儲備曾令中國免受諸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風險衝擊,一個裝得鼓鼓的國家的口袋,也曾讓普通百姓感到心中踏實。但是,連續三年超千億美元增長的外匯儲備,對於中國經濟發展而言,究竟是是利好,還是利空?其中的原因何在,又傳遞出怎樣的信號?本報就此展開了采訪。

零至萬億美元僅26年

中國目前擁有約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引起世界矚目。但在1980年時,中國不僅沒有外匯儲備,而且還背負著外債。可以說,在26年的時間裏,中國的外匯儲備迅猛增加,由零增至約1萬億美元。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披露的曆年外匯儲備表顯示,在1979年之前,中國外匯儲備從來沒有超過10億美元,甚至在幾個年頭還是負值。但隨著改革開放,經濟持續增長,貿易高速發展,外匯儲備開始迅猛增加。

到1996年底,中國外匯儲備首次突破了1,000億美元,此後五年,儲備上升相對平穩。2001年至今,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迅速推動了儲備的飆升。到 2003年儲備的年度增量首度突破了1,000億美元,達到1,368億美元;到2004年,儲備的年度增量達到2,067億美元。

今年將是連續第三年單年儲備增量超過2,000億美元。一些學者對中國的外匯儲備增長勢頭有增無減簡單的推斷是,在2008年第二季度外匯儲備將超過 1.5萬億美元,在2010年底則將突破2萬億美元。如果能夠預見儲備增長的峰值,那麽外匯儲備的規模和管理問題倒不是那麽令人憂慮,但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現在難以判斷中國外匯儲備今後三五年可能達到何種驚人的程度。

巨額外儲引世界關注

美國《華爾街日報》一篇題為《龐大外匯儲備平添中國金融影響力》的文章稱,中國如果大量拋售美元資產,並引發市場對美元資產的拋售狂潮,將嚴重衝擊美國經濟。另一方麵,美國也在擔心部份發展中國家由於不滿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可能會從中國那裏獲取貸款,從而無形中增加中國對新興市場的影響力。

同時,中國的大量外匯儲備向美元之外貨幣的流動加速,而向美國的資金流入減少,將很可能帶來美元暴跌和世界金融市場混亂的嚴重負作用。這也是全世界都關注最大的外匯擁有國中國的原因。

日本對中國外匯儲備創新高心情複雜。《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等連續對此進行了報道,強調“中國的外匯存款已超過一般的安全水平”。報道稱,為抑製人民幣升值,中國花了大量人民幣購買美元,造成中國外匯儲備急速增長。同時,它們對包括美國花旗銀行在內的大型國際銀行積極地向中國政府“自我推銷”感到眼紅。

歐洲對中國外匯儲備也一直很關心。瑞士《時報》以《中國和它的1萬億美元》為題的文章稱,這是一個十分巨大的數字,相當於中國每年國內生產總值的45%,道瓊斯所有股票總市值的四分之一,意味著北京“隨時有能力”收購埃克森、英代爾、波音等美國著名工業企業中的一大部份。

事實上是,目前,中國發布的任何有關外匯管理的報告都會導致全球市場大幅波動。華爾街一位資深分析家日前稱,今年5月,某中國媒體引用北京一位退休返聘經濟師的話稱,中國應將黃金儲備由目前的600噸增加到2500噸。盡管此人與中國外匯局沒有任何關係,但他的這番話將國際金價推向了25年以來的最高點。

外匯儲備高增的原因

在人們關注萬億美元儲備如何管理的同時,不能不對其成因進行分析。中國外匯儲備飆升的深層機理在於經濟全球化中,中國經濟所扮演的角色。

觀察中國曆年的外匯儲備餘額,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昂首向上的曲線。就其增長的原因,綜合多個學者的觀點可歸為三條:

一是加入WTO之後,出口壁壘的弱化,出口增長提速,貿易順差擴大;

二是越來越多的外商直接投資(FDI)流入中國;

三是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有一部份偽裝成經常項目交易的變相資本流動,即人們通常所說的“熱錢”。

在談到今年外匯儲備高增的原因時,商務部研究院的梅新育博士著重提到了“中國經常項目順差快速增長”。從今年的情況來看,極有可能創造曆史上空前未有的巨額貿易順差,僅首八個月貿易順差就高達608億美元,而去年全年的順差僅321億美元。

此外,北京師範大學金融係主任賀力平認為,外匯儲備的增長還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這是因為今年7月份匯改之前,人民幣與美元掛鉤,而美元的持續貶值也帶來了人民幣的相對貶值,這就加劇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過,按照經濟周期的規律,雖不排除其繼續增長,但今後一段時間增速也會放慢”,在他看來,隨著人民幣匯率不再釘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製後,與外匯儲備的聯係將是多樣性的。

“1萬億”是多還是少?

外匯儲備多少為宜,確實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是不管怎樣,由於資源天然具有的稀缺性及由此產生的機會成本,一國外匯儲備必定需要維持在一定的限度內而非無節製地增長下去。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采訪時指出,1萬億的規模到底高不高,得分清楚這筆錢是幹什麽用的,如果外儲是有特定用途的話,那麽就有個度的問題。外儲是特殊資產,是應對不時之需的,這種需要是兩方麵構成的:一種是應對貿易逆差時的需要;一種是為了維持匯率穩定。在應對貿易逆差方麵,如果相關製度不調整,現在的貿易基本上不會出現逆差的情況;在維持外匯穩定上,因為資本項目是管製的,所以問題也不會太大。可如果把它當成財政性資金去充實社保基金、增加能源儲備什麽的,那就多少都不夠。或者是把它當成商業性資金去改善銀行不良貸款什麽的,那也沒夠,因為你不知道銀行什麽時候會有什麽問題。所以,作為外匯儲備來講,留有3~6月的進口額的平均值也就夠了。

多有多的理,少有少的好。事實上,外匯儲備不能用“多”和“少”來簡單回答,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這個問題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必須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來維持對本幣的信心。當然,也應該看到,如果過多持有外匯儲備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

( )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