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特稿:中國汽車製造商展示競爭實力(ZT)

(2006-11-18 19:13:08) 下一個
多維社記者紀軍編譯報導/自2001年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汽車製造業正以令西方人驚訝的速度發展壯大,也讓美歐汽車巨頭們預感到一場不可避免的威脅和競爭正日益逼近。而西方媒體對中國汽車製造業褒貶不一的評價,隻能傳遞出的一個還算清楚的信息求求中國的汽車製造業正在崛起。但這個崛起根基怎樣,它將給世界汽車製造業帶來多大影響呢?()

紐約時報記者布萊德舍(Keith Bradsher)在走訪了中國幾大汽車製造廠之後,似乎已為中國的企業家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因為謙虛同時又雄心勃勃的中國製造商們,正在變成一支強大的競爭者。()

國際先驅論壇報11月17日發表布萊德舍發自中國的長篇報導一開頭便指出,中國汽車銷售超過日本已指日可待,因為在中國的各式規模各種型號的汽車銷售正與日俱增之際,這個國家的汽車銷售將在今年就超過日本,成為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汽車市場。()

然而,即使這樣,中國的汽車市場也並沒有大到足以支持其所有的國產汽車製造商,以及那些試圖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汽車製造商。

圖爲中國吉利汽車有限公司的組裝線。該公司創始人和董事長李書福9月28日透露說,吉利汽車正在考慮在美國開設分廠事宜。據悉,目前共有三家中國汽車公司欲在美國建分廠,除了吉利汽車外,還有奇瑞汽車公司和南京汽車公司。(路透社)

()

但中國市場所呈現的,則是美國和歐洲汽車市場所不多見的“色彩繽紛”的景象。中國的汽車品牌,如今已遠遠超過美國,象菲亞特(Fiat)和標誌雪鐵龍(Peugeot Citroën),正與美國的通用(General Motors)、福特(Ford)和戴姆勒克萊斯勒(DaimlerChrysler),以及日本的豐田和尼桑等在中國所建立的合資企業展開競爭。()

從中國的汽車銷售市場,便可得知這個競爭的激烈程度。無論是本土汽車製造商還是合資企業,今年都以更快的速度增加產量,以滿足這個中產階級隊伍迅速壯大的市場,使中國的汽車銷售直線上升。為了吸引潛在的消費者而展開的“削價大戰”,則此起彼伏,甚至在市場上暢銷的頂級車型,如別克的Excelle和現代的Elantra也未能“幸免”。()

文章指出,在世界各大跨國汽車製造巨頭的執行長們都飛往北京,參加11月18日開幕的北京汽車展之際,他們正對中國同行日益增長的競爭能力尤為關注,因為最近幾年,中國本土汽車製造商已穩步地搶占著市場的份額,並預計未來幾年也會如此。()

作為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頂級車展,北京車展以其權威性和廣泛的國際影響力而著稱。本次車展的參展麵積達12萬多平方米,參展商有來自世界20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家整車和零部件生產企業。

11月18日,北京國際車展在北京國際展覽館開幕,此次展會首次迎來紅旗老爺車展。本次活動由紅旗老爺車協會主辦,精選了包括一台絕版大紅旗在內的6輛參展車,這些車輛全部來自民間紅旗老爺車迷的藏品。中新社

()

與往屆車展相比,本屆北京車展還首次開辟了專門的豪華車展館和SUV展館。豪華車展館位於國展一號館的二層展位,保時捷、法拉利、瑪莎拉蒂、蓮花、SPYKER、勞斯萊斯、賓利等豪華車品牌將悉數登場。()

中國媒體評價此次車展時指出,隨著中國市場的增大,中國汽車走出國門的增多,中國已經不再是汽車巨頭們當初進入時所規劃的一個攫取超額利潤的、新興的、封閉的市場,而是成為世界汽車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合資企業在巨頭心目中的地位也逐漸加強。()

國際先驅論壇報的文章說,在中國汽車市場上所出現的幾個大贏家,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一些“不起眼兒”的“無名小卒”,而且都設在名字不怎麽響亮的城市,如準備殺入美國市場的吉利汽車集團,就設在浙江省的台州市,而另一個即將打進美國市場的奇瑞汽車集團,其總統則設在安徽省的蕪湖市,而哈飛汽車集團則在東北的哈爾濱市。()

盡管這些成本低廉的中國汽車製造商已開始組建跨國聯合企業,但他們仍然不具有足夠的市場能力、品牌和全球營銷的實力,來與他們所處的這個工業化的世界展開競爭。以吉利汽車為例,雖然已在上海組建了一家合資企業,生產英國著名品牌“黑色麵包車”(Black Caps);還有奇瑞汽車正準備與戴姆勒克萊斯勒合作,在蕪湖生產打進美國市場的汽車,在這兩家公司在中國國內的市場份額卻是有限的。

2006年第九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11月18日在國際展覽中心開幕,圖為參觀者親身體驗保時捷。中新社

()

但中國汽車製造商們卻正在向世界展示並證明其逐漸增長的競爭力,尤其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由外資企業占主導地位的市場消失後,中國的汽車品牌得已恢複,現在已至少占有國內銷售市場的四分之一份額。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中國汽車製造商已在控製成本和保持價格優勢上大作文章。()

隨著北京車展的到來,中國業界又在爭論它會不會引發新一輪車市大降價。因為在2004年北京車展前後,上海通用和南北大眾前後高調降價,引發了整個汽車市場的惡性價格戰,業界稱之為“黑5月”。中國媒體說,盡管2004年汽車市場的持續低迷與當年北京車展的舉辦毫無關係,但“傷痕”已經留下。()

不過,專家認為,從2005年以來,中國的汽車價格雖然還在不斷下調,但再難見大規模的價格戰。因為實踐告訴廠家,降價越頻繁,價格戰打得越激烈,消費者越持幣待購。專家指出,廠家群體降價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也就是說,中國汽車市場正在逐漸成熟。()

與前幾年赤裸裸的價格戰相比,新的市場競爭方式把降價巧妙地隱藏起來。盡管汽車的價格還在下滑,但降價變得溫情脈脈,變得更有紳士風度。有人把這種“後價格戰”的表現稱之為汽車市場的成熟。()

國際先驅論壇報的文章指出,控製成本和保持價格優勢對於中國汽車製造商來說已變得日趨重要,而且這股潮流目前還沒有出現停止的跡象。

2006年第九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11月18日在國際展覽中心開幕,中國一汽大眾生產並將於明年投放中國市場的邁騰(Magotan)新車亮相北京車展。中新社

()

今年中國的轎車和輕型卡車銷售量將達到680萬輛,這個數字要比日本市場還要多。今年美國轎車和輕型卡車的銷售量約為1670萬輛,西歐和中歐18個國家的汽車銷售量預計也將達到1670萬輛,其中德國為360萬輛,法國約為250萬輛。()

今年秋季被J.D. Power & Associates收購的亞洲汽車資源(Automotive Resources Asia)預測說,明年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轎車、旅行車和多功能體育用車,其總額將超過日本,而今年上述種類汽車的銷售總額,將從2005年的550億美元,升至740億美元。()

在中國急速增長的市場,提供物美價廉的汽車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其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是很少見到的。J.D. Power在近日的調查中發現,中國80%的汽車購買者都是第一次買車,相比之下,美國、日本和歐洲首次購車者卻要比中國少15%。()

未完待續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