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京官千萬換新車 Vs 四川女孩沒錢買衣鞋(zt)

(2006-10-05 05:33:56) 下一個
最近,一個中國部門計劃花費數千萬元人民幣,更換簇新豪華公務汽車,結果被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喝停;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中國總理溫家寶到四川重慶視察,竟還看見有困難戶吃不飽飯,有小女孩生活困難到穿的衣服都要救濟,且見到總理時也是打著赤腳沒有鞋穿。這種當代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現象,正好說明胡溫體製為何要推動“和諧社會”路線。

香港《文匯報》10月3日報道,中國有關部門前不久曾提出,擬將中央國家機關上百輛舊款奧迪A6官車,更換為新款奧迪A6L,這份官車升級換代的申請報告送報中央審批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批示予以駁回。據估算,如果購買這批新款奧迪A6L,國家將不得不撥出至少數千萬資金。

《新華每日電訊》曾於2003年3月9日報道,“兩會”期間有三份提案不約而同呼籲進行公務用車改革。這些提案說道:“八五”期間,全中國公車耗資720億元,年遞增27%,大大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據報道,到了20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約有350萬輛公車,包括司勤人員在內耗用約3000億元人民幣,已經成為財政不堪其重的大包袱。

應該指出,官車為患問題,自中國改革以降即有出現。1986年1月,中共中紀委揭發中國科學院動用164.7萬元人民幣科研經費,用來購買了14輛皇冠牌、6輛奔馳(380)牌高級小轎車,其中幾輛還被中科院領導要走,可能用作私人用途。中共元老陳雲知道此事後,十分生氣,曾特意批轉給當時的總書記胡耀邦,胡耀邦特別把陳雲意見轉給各部門、各省市。到十多年後朱熔基當總理時,也曾發現滿街上隨時隨地造成交通阻塞的,竟都是公務車,於是他下令公務車隻能公用。據說他下令後一段短時間,北京的交通確曾改善了一段短日子。

公務車這老問題橫跨數十年,陳雲、朱熔基、胡錦濤三代領導人都曾下令改善,但似乎都難收成效。究其原委,官場習氣是其中一端,官員比排場,看見一個部委開的汽車豪華,別的部委都爭相追隨。在地方,更不能排除有地方政府以大量購入公務車摧穀地方小車廠的業績。當然,也不能排除有部分情況涉及腐敗。

官車為患,也可說是中國當代“官多為患”問題的一個延伸。中國公務員隊伍不斷膨脹,公務車問題自然會不斷惡化。前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張全景,月前接受《了望東方》周刊訪問時表示:“一個省有四五十個省級幹部,幾百個乃至上千個地廳級幹部,一個縣幾十個縣級幹部,可以說古今中外沒有過。更何況一個省、市除省長、市長外,還有八九個副職,每個人再配上秘書,個別的還有助理。解放初期,一般就是一個縣委書記,一個縣長,或加一個副職,甚至沒有副職……現在這麽多人既增加了開支成本,又滋長了官僚主義。”

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中國總理溫家寶到四川重慶視察,竟還看見有困難戶吃不飽飯,有小女孩生活困難到穿的衣服都要救濟,且見到總理時也是打著赤腳沒有鞋穿。

據新華網報道,10月1日上午,在四川南充市嘉陵區,溫家寶一如他一貫作風,途中臨時停車沿著山路走進泥土村。在農民家裏,溫家寶聽到有的困難戶吃不飽飯。

在銅梁縣飛鳳村,溫家寶又聽到村民反映: “出門路不好走,希望國家早點幫我們修好路。”“藥價太貴了。”“交不起有綫收視費,買了電視看不起”。

又據新華網報道,在離開遂寧市南埡村時,一位10歲的小女孩拉住溫家寶的手說:“溫爺爺,我和我媽媽都生病了,我穿的衣服是救濟的,我們家裏生活很困難。”溫家寶停下腳步,看到孩子穿著不合體的衣服,打著赤腳,兩眼充滿憂鬱。他緊緊拉著孩子的手,親切地問起她家裏的情況,然後對當地幹部說:“了解一下孩子家裏的情況,盡量幫助解決困難。”諷刺的是,當晚遂寧市才派人核實情況,給小女孩家送去了救濟款和衣物。若溫家寶沒有遇上這位小女孩,她現在的情況會如何?

胡錦濤和溫家寶最近的兩條消息,正好說明他們為何要推行“和諧社會”路線。中國自改革以來,得益大都跟官員和其有關的人為主。國家經濟起飛時,卻有不少人分享不到社會富裕的成果。中國官僚裏,對執政為民有所執著的有多少,實在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最少,在上述兩條消息裏的部委和四川一些基層官員,都沒有太用心將“和諧社會”放在心上。讓人民吃得飽,有衣服和鞋子穿,是社會穩定和諧的關鍵,中國現今經濟水平既可容許官員坐豪華轎車,當然也可讓所有人有溫飽。但連這個基本目標,也不是太容易得到官僚體係內所有人認同。這回全會讓中國的高級幹部要確認“和諧社會”路線以及其基本綱領,但要把有關方針化為利民的現實,也許還有一個頗長的磨合過程。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