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施英綜述:眾說紛紜陳良宇(ZT)

(2006-10-03 05:37:28) 下一個
●世界各地媒體對陳良宇案件的報道()

25日下午,新華社播發中共中央決定對陳良宇免職並立案檢查的消息,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共同社、CNN、BBC和港台媒體等,均以新華社電訊稿為基礎,編發了相關消息,有評論認為這是胡錦濤和中共中央下決心嚴懲腐敗的重要舉動,更多評論則認為這是中共高層權力鬥爭的翻版。()

路透社在24小時內播發了不下五條的相關消息;25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的記者會上,中紀委秘書長幹以勝談及查處陳良宇的問題後,該社又播發消息,除直接引述幹以勝的講話外,還引用了香港報章關於上海高級官員被禁止出境的消息。()

美聯社播發長篇綜合報道,對陳良宇被免職和上海社保基金案的情況作了介紹,並引用香港等地人士對事件的分析。而CNN網站刊登的長篇述評中,不僅提及陳良宇被免職事件對上海股市、樓市的衝擊等,並表示了對上海能否繼續成為中國經濟領頭羊、能否繼續引進大項目的擔憂;評述並引述研究機構和專家的評論,其中一位在滬外資銀行負責人說:我不得不認為,此事將對上海的投資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日本主要報紙《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和《日本經濟新聞》等均報道了陳良宇被免職的消息,上述報導均根據新華社電訊稿編發。其中《讀賣新聞》的報道稱,查處陳良宇是中共在下月召開十六屆六中全會之前,徹底嚴肅黨內綱紀的舉動;《日本經濟新聞》的報道則將陳良宇事件與1995年原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被查處聯係起來,指出這是11年來中共內部因貪瀆問題而被處理的最高級幹部,顯示了胡錦濤班子對腐敗問題進行嚴厲查處的姿態。()

紐約時報報道指出,胡錦濤的做法不單單隻是消除中共貪瀆,主要是為了鞏固權力,藉由拉陳良宇下台,可以收集更多不利所謂「上海幫」的惡行證據。()

英國泰晤土報報道:《陳良宇落馬的貓膩與中國的政治腐敗》。文章說,陳良宇是一個極富政治經驗的政治家,他的整個政治生涯都在上海度過,並一直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之一。他管理中國最有激情的世界型大都市上海,這個城市是中國展現給世界的一張臉。()

華爾街日報報道《陳良宇落馬胡錦濤著力鞏固權力》。文章說,中國政府罷免了上海社保基金案涉案高官的職務,標幟著國家主席胡錦濤鞏固權力和控製經濟增長的行動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免除陳良宇上海市委書記的職務標幟著中國最高領導人在加強對上海的控製方麵又推進了一步。上海是中國經濟改革的窗口,一直處於胡錦濤黨內高層競爭對手的掌控之下。()

英國《每日電訊報》:陳良宇倒台,中國官場腐敗待解決。中國11年以來被革職的最大政治官員陳良宇案給世人提出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關於胡錦濤主席的政策,第二個就是中國東海岸這個蓬勃發展的大都市上海的前途。()

德國《每日鏡報》寫道:「局外人無法核查對陳良宇腐敗的指責。中國領導人過去也曾利用這樣的指責排斥政治對手或進行權力鬥爭。觀察家認為,國家元首胡錦濤對陳采取這一步驟是想在明年黨代會召開之前鞏固自己的權力基礎。()

《華盛頓郵報》引用熟悉亞洲事務的西方外交官的話說,此事是胡錦濤、江澤民兩位領導人親信之間的鬥爭,與意識形態的分歧無關。該報還引用中國知名異議作家劉曉波的話說,「反貪腐是高級領導人鬥爭的非常有用的工具」。()

美國之音報道:《胡錦濤處理陳良宇案展現政治謀略》。報道說,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被免除職務一事,繼續在中國政壇發酵。分析人士認為,查處陳良宇的過程簡捷明快,充份顯示胡錦濤的政治謀略,而且「一石三鳥」,既鞏固了權力,實現了推動和諧社會的政治抱負,也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

德國之聲的標題是《快刀斬陳良宇,胡錦濤手段高明》:對於北京突然處置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德國之聲駐香港時事評論員邱震海分析認為,胡溫政府不久前高調出版《江澤民文選》,給江澤民一個很高的政治地位,緊接下來卻對「上海幫」大開殺戒,這種一手硬一手軟的做法顯示了高超的政治技巧:()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陳良宇倒台後,上海A股指數連續3天下跌。上海房地產指數下跌2.3%至1647.26點,是上海股市指數中跌幅最大的。而上海B股指數,星期二下跌了2.28%。深圳A股指數星期二下跌0.63%,收市報443.62點。深圳B股指數收市報309.51點,下跌2.57%。()

●港台媒體報道()

周二(9月26日),香港報刊全部以前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因涉違規使用社保基金而被免職之事為頭條新聞。()

《明報》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的陳良宇四大罪狀包括:涉及上海市勞動社會保障局違規使用社保資金、為不法企業主謀利、袒護違紀的下屬、以及為親屬謀取利益等。()

報道說,這是繼10年前中共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之後,中共再有最高決策層的政治局委員級人物因「違紀」被拉下馬。()

英文《南華早報》發表分析文章指出,陳良宇遭到解職標幟著在執政四年後胡錦濤政治時代的真正曙光。()

文章說,陳良宇大案所引起的震動將會持續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並且說在明年中共17屆黨代會前還會有人落馬。()

《南華早報》說,在迫使江澤民最終放棄中央軍委主席一職後,胡錦濤此舉使人對於他的政治技巧以及權威不再存有疑慮。()

《經濟日報》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24日在北京開會,陳良宇被通知到北京開會。會議向陳宣讀了中紀委的調查報告,陳良宇隨即被送去寫檢查。()

《蘋果日報》報道,陳良宇被中紀委帶走前毫不知情,還參觀周五在上海舉行的國際田徑黃金大獎賽。中央將在10月中旬召開的中共六中全會公布陳良宇的涉案詳情。()

《蘋果日報》報道指出,自從胡溫上台以來,在許多問題上,一直與上海幫「談不攏」,很多施政理念也無法推行,如中央最近推行的宏觀調控,上海便漠視中央的政令,陽奉陰違。陳良宇更在一次政治局會議上,向溫家寶發難,指責錯過發展良機。()

《太陽報》以中國近十年最大的震蕩形容事件。報道指出,中紀委派出100多人進駐上海調查,對陳良宇的弟弟、農凱集團高層陳良軍等一大批官員和民企老板也進行審查。()

親中的《大公報》表示,隨著調查的深入,上海社保基金被挪用一案牽扯的官商樹木恐怕仍有蔓延趨勢。此案最終究竟能牽扯出多少官商,腐敗程度有多深,令人十分關注。陳良宇黯然下台,社保案還將延燒多久,也令人矚目。()

《文匯報》表示,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因涉上海社保案被中央免去職務,此舉充分表明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加大懲辦腐敗的決心,體現了「不論是誰,不論其職務多高」,均要嚴查到底的鐵腕。()

《星島日報》說,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因涉嫌貪汙嚴重違反黨紀而突遭免職,不但震驚上海,連本港的上海概念股也陪著下跌。()

《星島日報》說,當年陳希同被拉下馬,被視為打擊他搞「山頭主義」的手段。今次陳良宇丟官,不宜單純視為政治派係鬥爭,因為胡溫領導核心在沙士肆虐期間,免去衛生部長張文康和北京市長孟學農職務,顯示出果斷的「施手術」的作風。現在麵對另一有高度傳染性的疫症──貪汙,同樣不惜施行震蕩療法。()

《東方日報》報道,中央在今次事件中強調黨員要經得起美色誘惑,是暗指陳良宇除涉違規使用社保基金,亦涉及個人作風問題,因他與上海一名模有曖昧關係。()

《成報》報道說,社保資金案是一宗上海當代典型的官商勾結舞弊案,上海社保資金到目前為止仍有90億元人民幣的貸出資金。該案涉及的中共大小官員逾百人,當地一些普通商人通過官商勾結的渠道,大肆斂財,在短短數年間身價暴漲逾千倍,成為上海灘上的億萬富豪。()

台灣《中國時報》報道說,陳良宇下台的消息被公布後,有上海市民放鞭炮慶賀,而上海股市今日也開出陳良宇行情,跟牽連社保基金的地產股下跌收市。()

台灣中央社報道說,上海是前中共總書記江澤民的發跡地,陳良宇與江澤民淵源頗深,這項針對上海幫的查弊動作可能將掀起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和江澤民兩人之間的矛盾。()

●網民評論精選()

終於有一點惡鬥的感覺了!!不錯哈!!!()

大快人心()

無論中共出於何種目的,反腐倡廉是有益於國家,有益於人民的。()

QQT,江蘇()

主要是基於政治鬥爭的考慮,胡溫想幹掉陳那是很早就有打算了,至少去年就有大的動作了,但未能實現。上海太重要了,上麵的政令要是管不到,那你就非得下去。所以這次全國大規模的反腐動作就是為了保證今後政令的通暢。另外,陳在上海的口碑確實不佳。全國上下對現在官員的腐敗也是怨聲載道,群眾抗議事件數量不斷攀升,有大爆發之勢。這就怪不得上麵下重手平一下民憤了,也正好為17大的權力布局作準備。()

如果真要決心再打下去的話,下麵就應該是黃菊一家子和江綿恒了()

fffff, shh()

進了政治局,一切就成了政治問題。()

今年兩會錦濤同誌是在上海廳發言表示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的。兩天前,就是著名的”西山會議”。()

今年還有一些特別的事件,黃菊的病倒。另外,就在陳被查處的消息出來之前,黃又在社保論壇上發言。()

隨便說說()

共產黨一般對自己的腐敗官員采取「雙規」,這其實是對黨內官員的一種偏袒,一種保護,目前中國司法係統不獨立的情況下,這種反貪都帶有權力角逐與人治的痕跡,上至中央,下到地方都是差不多的,而且目前的趨勢是貪官判的刑好像越來越輕了(幾乎沒有死刑的,可能和以後要從其他國家引渡罪犯有關),不知道是法製的進步還是退步。()

法製不在,四川()

肯定是權力鬥爭了,如果真是反腐的話,上至政治局常委,下到普通公務員,那一個沒有以權謀私?他敢真反腐嗎?那樣它不就垮台了嗎?從他們內心,他們也不願意真的反腐,因為要想真正遏製腐敗,實行民主,新聞自由,司法獨立是最起碼的必要條件,那樣的話他們就失去特權了。他們會願意嗎?()

Li long, Shanxi()

又一個陳希同,改革開放的犧牲品嗎?不如說是共產黨的陪葬品。()

john yan, melbourne()

中國不需要戈氏!!()

俄羅斯有識之士的共識!()

滬城結黨營私,拉幫結派由來已久,可稱當代「朋黨」不為過,去「陳」乃是開端之良舉,大半華人稱快。環境晴朗些,畢竟好戲還在後!!()

燕山,莫斯科()

中國需要的是民主監督,為何政府不敢讓司法和媒體獨立出來呢,否則腐敗是抓不完的。不過還是希望中國能夠穩定。沒有穩定什麽都是空談。()

過客()

我不認為查處陳良宇顯示了中國領導層的反腐決心。真有決心的的話,就不該實行黨禁報禁,讓腐敗在不受公眾監督的非民選官僚階層蔓延。設想,如果上海被強製搬遷的市民,因為拿不到退休金而衣食無著的老人,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損害的當時就能公開說話,報紙能對此暢所欲言,指名道姓地詳盡報道的話,上海何至於會損失數十億的社保基金?上海市民何至於要冒著種種威脅去北京申訴失地失房的悲慘經曆?腐敗者又何至於闖下如此大禍?()

反腐本來是如此的簡單,隻要保護每個人憲法賦予的言論自由,腐敗就不會成規模,何勞一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花一國納稅人之血汗到地方上盡地方司法執法的份內之職?()

如果中共政府想借陳良宇案讓中國人看到在中國反腐的希望的話,就應該尊重法律,將陳案納入司法程序,尊重陳的公民權利,公開按時審理,給受害的公民和陳本人一個清楚交待。如果中紀委怕殃及池魚,搞暗箱操作,視法律為兒戲的話,陳案必然會被公眾認為是權力鬥爭的表現。陳的前任,繼任和上級是否清廉,就始終會遭人懷疑。很多中國人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健全的接受全民監督的體製,使貪腐能被遏製在萌芽狀態;不願意看到是,是連反腐權都要獨占的一黨獨裁。須知獨裁恰恰是腐敗的溫床。()

王毅巍()

陳良宇的倒台,不會引起大陸民眾太多的興奮,因為這種借反腐為名,行爭權壓利之實的把戲,實在演得太多了。()

大陸當今之現實,需要的不是反腐,而是革命。當這個政權,已喪失了自我更新、自我提升的動力和力量,除了換一個,並無二法以改變民眾之命運。()

weinr,浙江()

陳良宇事件表明,胡錦濤已經完成了對上海的新的權力布局,借助這次反腐敗的高級手術從根本上使上海回到中央的有效控製中。上海的腐敗很有可能又會出現湖南郴州的腐敗窩案的局麵,以強式政府為主體的中國經濟中心勢必會出現政治的動蕩,但這種情況將會隨著新的一批走向上海高級領導崗位的共產黨員的到來而恢複平靜。()

[williamvon]()

此舉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共內部的權利鬥爭,和北京陳希同案如出一轍。這類案件在曆史上多如牛毛,便不再一一例舉了。()

當然,現在的中國領導集團在權力鬥爭之餘,可能確實想要拿一兩個大員開刀,殺一儆百,以達到平民怨的目的。()

老江上台之後,上海發展迅速,乃國內之首,不知引來多少人的嫉恨。於是便拿幾個上海的官員出來「殺」給大家看看,希望可以把國內的罵聲止住。其實他們也知道這樣的反腐敗不說沒有長期的功效,連有無短期效應也不置可否,相信中共高層有這樣基本的常識。()

最近中國國內的改革要求被全麵壓迫,記者被抓,媒體被關,已經顯示出高層堅持專政的決心。既然不想讓人民監督官員,就隻得祭出「皇帝殺貪官」的舊辦法。其作用已經由5000年的曆史給我們作出了回答。到了21世紀,還想要在深不見底的隧道中尋找光明,實是中國的可悲之處。()

在中國的權利鬥爭從基層開始,要想登上權利最高峰,可謂比登天還難。所以既然已經成功登天,在萬人之上,便對自己的能力和思想有了過高的估計。認為憑自己的一己之力便可就百姓與水生火熱之間。中國人需要的像戈爾巴喬夫這樣的領導,還權於民,讓民眾決定自己的命運()

中國需要戈爾巴喬夫,悉尼()

從懲治腐敗力度加大,逐漸延伸至高層,我們不難看出,中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努力的維護自己的執政地位。因為,中共領導層已經深深的認識到,如果自己不努力淨化,不順應民意,不做的更好讓人滿意,人民不是用選票將你選下去,就會發動起義/政變推翻你。所以淨化自身,對人民有益,更對中共自身有益。懲治腐敗是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中共自身危機感增強的結果,更是中共認識到權利在民的結果。中共在未雨綢繆!()

總之,陳良宇被枷,是件好事!()

中國山東煙台()

《民主中國》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