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歐美期盼中國人別再丟人現眼(ZT)

(2006-09-29 14:48:28) 下一個
近年來,一些公民在旅遊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不文明行為,損害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內外輿論的關注和批評。“大聲喧嘩、隨地吐痰、亂扔雜物、排隊加塞、亂刻亂畫、衣冠不整”等這些隨處可見的現象,被海外一些媒體歸納為中國遊客的“通病”。有的境外旅行社和賓館甚至因此拒絕接待中國旅遊團隊。這實在是令人難堪的現象。為此,中央文明委日前發出通知,部署在全國實施“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此號召在網上引起網友的強烈關注和討論。()

中國人請你說話小聲一點()

就像歐洲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樣,中國人的大嗓門也是經過幾千年的基因改良而得以保留下來的。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成千上萬中國公民的出境旅遊,中國人天生的大嗓門正隨著咱中國人豪邁的腳步響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外國人每每談起中國人除了欽佩中國人手頭闊綽,動不動就買三四塊勞力士以外,最驚訝中國人的嘴上功夫。這嘴上功夫第一是亂吐痰,第二就是大嗓門。一個飯店或者一個會議場所,隻要來了一群中國人,那裏必定會熱鬧得像集貿市場一樣(其實外國的集貿市場也是相當安靜的)。()

長期在國外工作後回國,對咱們國人的大嗓門已經有了一些不適應。照例吃飯應該不會發出多大響聲的,但無論你到哪家飯店,那亂哄哄的嘈雜聲實在是一浪高過一浪。外地如此,中國的首善之區北京照樣如此。()

不過俺也實在感到有些奇怪,既然咱中國人嗓門那麽大,世界三大男高音或者女高音咱怎麽也得占它一席,可惜目前還沒有聽說。看來不是咱中國人沒有力氣,可能是喊的高度夠了,美感不足。()

作為一介草民,俺隻想提醒那些並不想成為或者沒有希望成為世界男女高音的中國同胞:請你說話小聲一點。(摘自《環球時報》顧玉龍)()

()

網聚觀點()

網友痛心:不文明旅遊讓國人蒙羞()

新華網網友獨行da俠:在法國巴黎的杜樂麗公園內,我目睹過一群中國男性青年遊客,攀上一青銅裸體女人雕像照相。隨著“哢嚓”聲響,一幅中國男人茫然做揮舞狀的醜態,就這樣被定格在滿公園各國遊客鄙夷的眼神中!()

大河網網友林雪: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當天,來自內地的部分遊客“不拘小節”,讓許多港人大跌眼鏡:有小孩在角落撒尿的;有隨意抽煙扔煙頭、飲料瓶的;有坐在椅子上脫鞋納涼的。斑斑“劣跡”刺痛了所有國人的心。看到這樣的報道,讓人蒙羞之餘感到痛心!()

大河網網友賺客新傳:我出過幾次國了。希臘、土耳其、法國、德國,部分國人確實不文明,大聲喧嘩,不遵守紀律。有時候確實感到部分國人挺丟人的。()

新華網網友武士:總感覺我們好像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每次出去旅遊,都要帶一大堆吃的。好像沒有看到哪個外國遊客在長城或是故宮,邊欣賞風景邊吃大餅和蘋果的。所以聽說在旅遊界,我們的旅遊團常被稱為“大餅團”、“老帽兒團”──因為每個團隊都戴著同樣顏色的帽子。()

新華網網友天宇:上周在喀納斯旅遊時,看著那些站在“請勿進入花草”牌子後麵照相的人,聽到一句話──隻有長得寒磣的人,才需要用花草映襯一下,自以為可以把自己變得美起來。()

新華網網友一直如此:很多人會覺得,來這旅遊我是給錢了的,我愛怎麽畫就怎麽畫,愛怎麽爬就怎麽爬,典型的魯迅筆下的“閑人”嘴臉。在景點裏,有幾個人先把不文明的行為表現出來的話,就會有很多人跟著做,這種現象很普遍。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很重要。()

大河網網友中原崛起:文明大國,禮儀之邦,不能毀在我們這一代人某些人的行為上。()

大河網友台前陸詩秦:要真正地把“文明”二字付諸到行動上,才無愧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稱謂。()

網友呼籲:做禮儀之邦形象大使()

旅遊中的不文明現象,你認為主要由誰來擔責?()

大河網網友2008:在一些著名的旅遊景區,經常會看到“某某到此一遊”之類的字樣。類似這種不文明的現象,如亂丟瓜皮果殼,隨地吐痰甚至大小便……不僅影響了景區形象,敗壞了社會風氣,對遊客自身也是一種損害。沒有文明的旅遊,再美的風景名勝也會黯然失色。()

大河網網友青若:旅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是出國旅遊的時候。()

大河網網友濤濤不絕:個人素質高一點,文明就多一點。外出旅遊,我們每個公民都要自覺維護國家的形象,別讓外國朋友把我們看扁!()

新華網網友空舞尤拉:中國原本是個禮儀大國,可如今,當我們走進世界的時候,我們還能昂首挺胸、驕傲地說“我是中國人”嗎?世界將如何看待我們?()

大河網網友焦作小李飛刀:旅遊時的不文明行為不光影響個人的形象,還損害國家的形象,會使外國人形成一種印象:中國人是個低文化層次的國度,沒有修養和品位。所以,希望旅遊者從自身做起,注重小節,講究禮儀,愛護環境,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維護國家的聲譽,樹立中國人的文明形象!()

大河網網友九九: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舉手之勞彰顯一個人的文明素養和素質。別再讓國人在國際上蒙羞了!()

大河網網友不斷超越:國民形象是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沒來過中國的外國人,往往從中國遊客身上直觀地看中國。因此,每一名在境外旅遊的中國人,都是中國人民的“形象大使”。()

網友建議:提升遊客文明素質,當好文明使者()

新華網網友:重視文明出遊,樹立良好的國民形象,關鍵在於遊客自身。在境外旅遊中,自覺尊重當地的風俗文化,注意待人接物的禮儀,遵守參觀遊覽的準則,以文明禮貌的言行舉止展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社會新風,做一個與我國不斷提高的國際地位相稱的文明使者。()

大河網網友徐愛民:提高旅遊者的文明水平,關鍵是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質,特別是要增強在沒有監督和約束的條件下的道德自律,真正做到人前人後一個樣。()

大河網網友距離:實際上,不文明的遊客隻是少數,而這些少數人似乎永遠都存在著。因此,加強管理和疏導是必要的手段,使少數人的行為難以形成風氣。()

新華網網友:媒體報道的部分中國遊客在境外的不文明舉止問題提醒我們,出境旅遊不僅要有經濟資本,還要有文明禮儀素養,努力當好中國人的“形象大使”,不因小節而害大義。新華網網友:國家有關部門也應像重視旅遊市場監管一樣,充分重視我國公民“文明出遊”問題,將引導和約束遊客文明旅遊,作為加強行業管理、提高行業服務質量的重要內容。旅行社在組織出境遊的過程中,不僅要保證遊客的健康安全,也要承擔起對遊客進行文明教育的責任,加強行前輔導,注意行中提醒,讓遊客在飽覽境外名勝古跡、領略異國風光的同時,樹立良好的國民形象。()

(劉靜沙金豔陽)()

()

中國公民出境旅遊陋習損害形象引起海內外批評()

“中國人,便後請衝水”,“請安靜”,“請不要隨地吐痰”……這種僅以簡體中文標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國人出境遊的主要目的地國──法國、德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頻現。當大批遊客成為中國的最新出口品時,“中國人”卻成了不文明、粗魯的代名詞。()

亂丟垃圾,坐公交車搶座,排隊加塞,大庭廣眾脫鞋脫襪、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有糾紛惡語相向……9月22日,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旅遊局公布了從網上征集的10類“中國公民出國(境)旅遊常見不文明行為”,以上行為全部榜上有名。()

“近幾年來,一些中國公民的旅遊陋習,嚴重損害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內外輿論的廣泛關注和批評,人民群眾反應強烈。”中央文明辦協調組組長李小滿表示,將用3年左右時間,實施“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計劃”,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尊嚴,增強國家的“軟實力”。()

“有錢並不代表素質”()

今年3月,佟女士到歐洲出差,回國之後,最大的感慨是“哪兒都有中國人”。根據國家旅遊局公布的數字,從2000年到2005年,中國公民出境遊人數增長了196%,達3100萬人次。()

去年8月11日,《參考消息》以“台灣人擔心大陸遊客不拘小節”為標題,轉載“台北中央社”的報道:“香港迪士尼樂園9月中旬熱鬧開園,第二天登上媒體的不隻是歡欣的畫麵,還有大陸遊客插隊、蹲踞路邊,小孩隨處便溺等負麵消息”,“連這次來台的‘大陸赴台旅遊考察團’官員,也出現在飯店禁煙區抽煙的情況,能出境的多數是13億人口中的中高收入者,但有錢並不代表素質。”()

這條不足600字的報道,引發了中國高層領導人的震動。據國家旅遊局綜合司司長李任芷在人民網披露,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當即批示,提高我國公民文明習慣,除社會上的宣傳教育以外,還要進一步研究切入點,其中旅遊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在此後一年的時間裏,批示逐漸具體為“文明辦要集中一段時間,以做到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加強對組團旅遊、出國出境旅遊人員的禮儀規範培訓”。()

今年8月8日,經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和中宣部部長聯合批示的“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宣告開始。該行動為期3年,破題動作是公開征集並公布“中國公民旅遊常見不文明行為”。()

在批評中國遊客不文明行為的同時,國外媒體紛紛對中國政府敢於“揭醜”的舉動表示讚賞。()

有評論者指出,自1952年的“愛國衛生運動”和1981的“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之後,又一場自上而下的生活習慣改良運動在中國大地展開。所不同的是,前兩次是社會內部的運動,而這一次是因國際交往而起。中國政府把這次行動與提升國家軟實力與國際地位相提並論。()

“中國人,便後請衝水”,“請安靜”,“請不要隨地吐痰”……這種僅以簡體中文標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國人出境遊的主要目的地國──法國、德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頻現。()

當大批遊客成為中國的最新出口品時,“中國人”卻成了不文明、粗魯的代名詞。()

亂丟垃圾,坐公交車搶座,排隊加塞,大庭廣眾脫鞋脫襪、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有糾紛惡語相向……9月22日,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旅遊局公布了從網上征集的10類“中國公民出國(境)旅遊常見不文明行為”,以上行為全部榜上有名。()

“近幾年來,一些中國公民的旅遊陋習,嚴重損害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內外輿論的廣泛關注和批評,人民群眾反應強烈。”中央文明辦協調組組長李小滿表示,將用3年左右時間,實施“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計劃”,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尊嚴,增強國家的“軟實力”。()

“缺乏公共空間的基本禮貌”()

對於國人在境外旅遊中的不文明行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務員張利深有體會。除了加塞、隨地吐痰等常見“症狀”,張利印象尤為深刻的是國人的“紮堆”和“大嗓門”。()

“中國人出去喜歡集體行動。幾十個人浩浩蕩蕩地走在一起,有說有笑,休息的時候連躺帶臥,占一溜長椅。”()

“一般的國外餐館,即使賓客滿座也非常安靜。人們交談的音量控製在對方可以聽見的範圍內。再看國內,很高檔、門外停了很多車的飯店,裏麵也吵得不得了。”()

對中國人的大嗓門,台灣學者柏楊在《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中講過一件事:兩個廣東人在美國街邊說話,美國人認為他們就要打架,急撥電話報案。警察來了,問兩人在幹什麽,他們說:“我們正在耳語。”()

上海學者朱大可認為,中國人缺乏公共空間的基本禮貌,肆無忌憚地大聲喧嘩是其中一種表現。此外還有碰撞別人後毫無感覺,也不致歉;在車上哄搶座位,拒絕向老人和孕婦讓座;隨地吐痰和小便,吃飯時大聲咀嚼。()

在美國孟菲斯大學曆史係教授孫隆基看來,“缺乏公共空間的基本禮貌”的原因是國人對嬰兒排泄習慣的訓練太過隨便。在傳統時代,一般讓孩子穿“開襠褲”,可以隨時隨地大小便。受這種教育長大的人,當眾擤鼻涕、挖鼻屎、搓身上的老泥,在人群中放屁,吃飯時將骨頭吐在桌子上,把公共場所當作隨便可以丟垃圾的地方,不守時間,不守規則,對身體的動作不去控製等,就都不奇怪了。()

“將‘糞便’任意地倒入客觀世界的傾向還包括:在公共場所,動輒毫無節製地將怒氣和敵意發泄在陌生人身上,以及一種克製不住的侮辱別人的衝動。”孫隆基在《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一書中寫道。()

李立宇是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有一次,她到學校附近的中餐館吃飯。兩個30歲上下的華裔店夥計因為一句話失和動起手來。“買東西的外國人排成長隊,沒有人勸架,沒有人報警,已經習以為常。我看得難受,趕緊低頭走了,再也不想去那家中餐館吃飯。”()

王原曾留學英國,他的印象是中國人到哪兒相機都喀嚓個不停,不管在廁所門口、地鐵入口,還是根本不允許拍照的地方。英國人對此的反應是,“中國人真憨直(The Chinese are simple)”,或者,“中國人的行為不可思議(Difficult to understand Chinese behavior)”。()

“憨直”和“不可思議”還不是最糟糕的印象。()

複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曾在非洲國家看到專以中國人為顧客的象牙製品店,國際上禁止買賣象牙製品,但這些商店可以為中國客人開假發票,說所購商品為仿製品。()

“中國人出境遊,很多是由當地的華人旅行社接待的。他們經常投其所好,給有需要的客人虛開發票,還有專門的‘考察報告’出售。”葛劍雄說。()

少些文明公約,多些具體指導()

“我們要提高國民整體素質,旅遊是個切入口。一般旅遊的人算是比較有錢的,社會地位也比較高,從這些人往下抓,一級一級帶動。”中央文明辦一位負責人這樣解釋開展“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的初衷。()

這位負責人在會議的間隙接受本報采訪,他所在的中央文明辦正會同商務部、外交部、公安部、建設部、鐵路部、交通部、國家旅遊局等8部委,討論《中國公民出境旅遊行為指南》和《中國公民國內旅遊行為公約》的具體內容。按照原計劃,指南和公約要搶在“十一黃金周”之前出台。()

“馬上‘十一黃金周’就要來了,這是開展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的最有利的時機。”國家旅遊局綜合司司長李任芷說。□()

出台之後的公約和指南將被納入公務員政務禮儀培訓和商務培訓。按照設想,有關部門將對出境遊人士進行培訓,培訓結束後,簽訂《文明旅行承諾書》,並對可能出現的不文明行為設計舉報機製,“商務團舉報到商務部;自費遊客舉報到旅行社”。()

對於“打算修訂護照法,對行為不文明、破壞中國‘禮儀之邦’形象的遊客,予以限製出境或不發給護照”的說法,中央文明辦的這位負責人予以否認,稱“尚未聽說這樣的提議”。()

“少一些文明公約,多一些具體指導。”國際關係學院文化與傳播係教授郭小聰認為,有關部門應對不文明行為分級,“離動物行為越近的越不可容忍”──隨地吐痰,赤胸露膊,公共場所脫鞋襪,挖鼻子等都屬此列。次之,是不排隊、加塞、惡語相向、上廁所不衝水等沒有教養的行為。再次之,是對國外文化不了解或者文化素質不高,比如在教堂、寺廟裏行為不慎,吃飯時猜拳行令。()

對於“動物行為”和“無教養行為”應以明確的規則禁止,而基於對“國外文化不了解”而產生的行為,旅行社等相關機構應盡到提前告知的義務。()

與20條旅遊不文明行為一起征集來的“提升公民旅遊文明素質”20條建議中,也包括一些對旅行社行為的限定,“組團出遊之前,說明目的地的風俗習慣、禮儀規範、民族禁忌及行為方式”。()

有些導遊在旅行途中會告誡遊客不要亂扔垃圾等“旅遊注意事項”,“但老說客人會反感,認為旅行社歧視他們”,即便客人出現不文明行為,甚至打架,導遊也隻能勸,“客人可以向旅遊局投訴我們,我們不能投訴客人。”在華夏國旅做過5年導遊的李小姐說。()

另外評論人士指出,“中國公民文明素質不高並不是作為一名遊客的時候才表現出來,要提高的不是遊客素質,而是全體國民的素質。”()

人類是會笑的動物()

台灣女孩任懷鄉和丁則在北京攻讀博士學位,她們會把身邊的不文明行為跟“大陸將向何處去”聯係起來。()

“城鐵站年輕人都插隊,如果是教育水平低的勞動工作者就算了,往往都是學生樣的,要不就是父母拉著小孩犯規。”()

宿舍樓前3個連在一起的垃圾桶,一般最遠的都是空的,靠近門的一定滿得流出來。()

網絡論壇上,一方說話不禮貌,另一方就會用更不禮貌的話罵回去。所謂辯論,常常是抓住對方的一個漏洞,不停地進行人身攻擊。()

人心冷漠。丁則曾見一個大一女生騎自行車摔倒,一邊哭,一邊一瘸一拐地往宿舍走,校園裏來往的學子,沒有一個人停一下表示關切。丁則騎自行車把她帶回宿舍,她問丁則是哪裏人,丁則答後,那女孩說,我就知道你不是大陸人。()

學校的辦事機構像衙門。教輔人員對本科生指著鼻子呼來喝去。“今天這個學校怎麽對這些學生,這些學生明天就會怎麽對這個社會。”任懷鄉說。()

並不是隻有外來的眼睛才對不文明的行為有銳利的感受。於爽的家在北京四環以外的新建小區,小區緊臨一條寬闊的馬路。駛出擁擠的內城,機動車在這條沒有交警和攝像頭管製的馬路上撒開了歡,一輛輛疾馳而過,掀起一片塵土,毫無禮讓行人的意識。()

媒體工作者郭先生從北京出租車司機那裏聽來一個掌故:考慮到長安街中間安置鐵欄杆不雅,道路管理者去年曾拆除,但很多司機就直接橫穿中線在天安門廣場停車,兩個月後隻能恢複安裝鐵欄杆,管理者無奈地說中國人隻適合“圈養”。()

服務行業的麵貌與柏楊寫《醜陋的中國人》的20年前相比,沒有太大的改變:“人類是一種會笑的動物,但中國的女護士、女車掌和女店員是例外。當你進店之時,活像一頭貓撞進了老鼠窩,小眼睛全充滿了敵意地望著你,如你索物,則先打量你的衣服,然後告曰:‘貴得很。’”()

泱泱禮儀之邦,何以在最基礎的禮儀方麵出現問題?()

國際關係學院文化與傳播係教授郭小聰認為,曆史的拐點出現在明中葉以後。()

唐宋以前,中華文化是優雅的代名詞,中國是禮儀輸出國。史載中國商人到東南亞去,被看作來自禮儀之邦的人上人,甚至免費食宿。日本和朝鮮對中華文化的模仿亦步亦趨。()

明中葉以後,隨著人口增多,遊民越來越多,社會問題無法在家族內部解決,遊民們組成秘密教門、會黨、行幫、商幫等“江湖組織”,社會生活日益粗俗化、江湖化。()

“這種東西一直影響到今天──稱兄道弟,哥們姐們……這是生存逼的,我們人人覺得這種生活方式很累,但沒有辦法。人需要超脫和孤獨,但是這種文化不讓你孤獨。”()

“不認原則,認人情,必然就有親有疏,造成不公正和緊張。麵對生存競爭的時候,你不知道別人有什麽‘關係’。”郭小聰分析,今天中國人顯得“無禮”的另一個原因,是傳統生活方式與現代社會的衝突。就如農村人不適應城市交通規則、隨地吐痰、大聲說話、赤膊一樣。在田野上長大的人如同自然之子,自由自在,與物相融。但在城市,高度集中的陌生人群就不得不被各種複雜的規則所限製。()

與“人口過剩導致社會粗俗化”有連帶關係的另一觀點認為,不文明行為是由資源匱乏導致的恐慌造成的。()

但台灣女孩丁則不讚成這種觀點,“要講資源匱乏,整個亞洲都資源匱乏。”日本“新幹線”的擁擠程度不比北京的地鐵遜色。每個車站都有一些戴白手套的人專門負責把乘客往車廂裏推。一邊推一邊鞠躬,畢恭畢敬地說“對不起”。乘客知道空間有限,都拚命收縮自己。“不像在大陸,有些人自己要擠進去,還恨不得把別人擠下來。在車廂裏,胳膊和腿都伸得很開,拚命占地方。”()

尋找“近因”的時候,很多人將今天國人的不禮貌行為歸結於“文革”遺風。()

“‘文革’之前很斯文的中學生,參加過幾次武鬥和抄家,再上山下鄉一圈,隨地吐痰和國罵就都學會了。你一說他,他說工農兵都這樣。”葛劍雄說。()

“經曆過‘文革’的人,不太會說‘對不起’。即便像我這樣的老實孩子,在潛意識裏也留下了用拳頭解決問題的衝動。”郭小聰說。()

朱大可還認為,社會公共禮儀缺失,跟長期的“階級鬥爭教育”密切相關。把所有人都視為假想敵,把所有的日常生活事件都視為階級鬥爭的一部分。毫無疑問,對於敵人,我們是無須講禮貌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這種革命倫理學在21世紀並未消失,而是轉型成了資源匱缺下社會競爭的殘酷邏輯。我們不是缺乏教育,而是教育過度,也就是“鬥爭教育”過度。()

此外,幾位學者都認為,中國近百年的急遽變化導致社會出現斷層,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稱謂失範。在傳統社會裏,長幼尊卑、親疏遠近各有稱謂,1949年之後,所有的人都成了同誌。而今天,“同誌”和“小姐”一樣,又有了特殊的含義。()

禮儀背後的東西()

9月22日,國家知識產權局30餘名公務員在北京未來之舟禮儀培訓公司培訓師周季平的帶領下,學習從穿衣戴帽到接人待物的各種禮儀。適時修剪鼻毛、指甲的合適長度,襯衣的袖子要比西裝長1到1.5厘米,正宗的微笑是露出8顆牙那種,引導客人的時候要走在客人的左前方……()

在中國,禮儀培訓業有十幾年的曆史。1990年代初期,有禮儀培訓需求的單位很少,多為外企。最近三四年,禮儀培訓的社會需求量激增,受訓單位不再局限於服務行業,政府機構、國企民企、高校、演藝機構都可能成為禮儀培訓公司的客戶,“商務禮儀”是最大宗的培訓項目。()

“禮貌的本質是對人的體貼和尊重。”周季平告訴她的學員。()

對此,丁則深有體會。“掛起職業化、程式化的微笑並不難。講電話的時候,‘您好’、‘謝謝’掛在嘴邊也不難,但是如果迫不及待地重重掛斷電話,你所有的禮貌努力都一筆勾銷。”()

學者郭小聰則認為,禮儀的背後要有文化的支撐。()

“文化影響與政治、軍事、經濟不同,不是國家機器可以有效控製的。文化更多地蘊含於民眾心裏。而‘文化’一個令人神往的特征是,它很少像軍事、經濟因素那樣引起國家間的緊張、嫉妒甚至懷恨。比如我們不會嫉妒有莎士比亞的英國。”()

“有讓世界心向往之的精神創造的民族才會獲得別人的尊重,而且這種創造常常會讓本民族的文明水準獲得大幅提升。”(來源:南方周末)()

-------------()

黃金周是對公民旅遊文明素質的考驗()

在肅穆的中山陵,常能聽到人聲鼎沸;在雄渾的萬裏長城,牆體上多見“某某到此一遊”的傷痕;優美的勝境卻垃圾遍地,世界文化遺產的石雕上竟有人“閑庭漫步”……這一個個不雅的畫麵,在以往的黃金周裏屢見不鮮。又到黃金周,又是休閑時,每一位遊客,又要麵對一次旅遊文明素質的考試。()

中國本是禮儀之邦。但曆次黃金周對旅遊文明的考試結果總讓人尷尬。今年“五一”黃金周,就有媒體歸納出旅遊行為“八大醜”,形象地勾勒出了遊客常見陋習:亂刻亂畫、亂丟亂扔、亂攀亂爬、亂嚷亂嘩、亂折亂采、亂擁亂擠、亂拍亂攝。這些陋習使美麗的風景名勝黯然失色,讓眾人的遊興大打折扣。更令人蒙羞而警醒的是,隨著近些年來出國旅遊的人數增多,這些陋習也被越來越多地帶到了國外,一些公民在出境旅遊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不文明行為,不僅損害了自身形象,也直接損害了中國人民的聲譽。()

旅遊文明行為,是社會榮辱觀念、公民道德素質在旅遊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公民旅遊文明素質直接反映國家的道德水準和文明程度。提升旅遊文明素質,摒棄旅遊陋習,快樂健康文明出行,是擺在每一位旅遊者麵前的緊迫課題。()

前不久,“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計劃”在全國實施,這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現代文明程度,形成良好社會風尚的有效途徑,也是維護國家形象,增強國家“軟實力”的迫切需要。再過幾天將要開始的“十一”黃金周,是對我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的又一次大考。每一位遊客都應從提升自身文明素質的角度,從維護國家形象的高度,做到講文明、知榮辱、明是非,對照存在的陋習,自覺提升旅遊文明素養。黨政幹部、公務員、駐外公職人員,要帶頭學習遵守公民旅遊行為規範,用自己的文明言行和人格力量為社會作出表率。()

新疆日報()

----------------------------()

黃金周:歐美旅遊業人士期盼中國人文明出遊()

新華網北京9月28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即將來臨的“十一”長假是“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計劃”出台後的第一個黃金周,我社駐外記者就此采訪了當地旅遊業人士。他們普遍認為,中國公民出國遊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增進了中國與旅遊目的地國人民的友誼和了解,但部分中國遊客的陋習和不良行為也應引起重視。()

法國文華旅行社副總經理李曉彤告訴記者,文華旅行社的“荷比盧德法5國遊”線路上的一些旅館餐廳在早餐時間專門劃出一個區域,用中文寫著“中國遊客用餐區”,因為中國遊客就餐時說話聲實在太大,影響了其他顧客。她說,中國人習慣吃飯時高聲談笑,但歐洲人習慣安安靜靜吃飯,中國遊客入鄉應隨俗。()

中國遊客的不拘小節也讓意大利人“想說愛你不容易”。幾年前,有人在比薩斜塔下見過一塊提示牌,上麵用中文寫著“請勿隨地吐痰”。比薩斜塔的工作人員朱麗亞解釋說:“一些中國遊客有些讓人無法認同的習慣,以前那塊提示牌是想提醒他們注意愛護環境。現在來比薩的中國遊客比以前文明,隨地吐痰的少了,那塊提示牌就沒必要繼續擺放。”()

朱麗亞說:“我們歡迎中國人來比薩參觀,同時希望中國遊客多注意小節。”她說,中國遊客一般比較友善,但是喜歡大聲喧嘩,不守秩序,經常亂丟垃圾,被提醒之後會有所收斂,但過不了多久又我行我素。()

洛杉磯一家華人旅行社一位姓康的經理將少數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概括為“一高、兩搶、三亂”,即在公眾場合高聲說話;搶座位,搶道;亂吐痰,亂扔垃圾,亂脫鞋。()

據這位經理介紹,一些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在當地造成了不良影響。她接待過的某個中國旅遊團有位成員在禁煙區吸煙,觸響了警報,按規定應罰款150美元,可這位遊客不但不交罰款,還在旅店大吵大鬧。為息事寧人,旅行社隻好代交罰款。後來這家旅店中斷了與旅行社的合作。此外,還有多家旅店拒絕繼續與華人旅行社合作,因為中國客人經常不按美國人的規矩付小費。()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華人旅行社工作人員指出,近10年來,中國出境遊的遊客組成、旅遊方式和言行舉止都在變化。法國文華旅行社的李曉彤說,不少導遊反映,現在的中國遊客受教育程度更高,掌握的資訊更多,不文明現象也一年比一年減少了。()

她說,目前正逢中國公民出境遊層次提升的時期,中國人圍繞旅遊文明素質問題開始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嚴格的自我約束,相信會有更多講文明懂禮貌的中國遊客向世人展示禮儀之邦的良好形象。()

--------------------()

網民評出10大旅遊不文明行為表現()

8月17日至31日,中央文明辦、國家旅遊局向社會公開征集“中國公民旅遊不文明行為表現”和“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建議”,廣大網民積極回應。許多網民結合親身經曆和所見所聞,列舉了中國公民在國內外旅遊中表現出來的種種不文明行為,並提出改正建議。()

9月20日,中央文明辦、國家旅遊局公布了經歸納整理的、民眾反映比較普遍的不文明行為表現,以及針對性、可操作性較強的20項改正建議。這些不文明行為包括:()

1.隨處拋丟垃圾、廢棄物,隨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廁所不衝水,不講衛生留髒跡;()

2.無視禁煙標誌想吸就吸,汙染公共空間,危害他人健康;()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爭搶擁擠,購物、參觀時插隊加塞,排隊等候時跨越黃線;()

4.在車船、飛機、餐廳、賓館、景點等公共場所高聲接打電話、呼朋喚友、猜拳行令、紮堆吵鬧;()

5.在教堂、寺廟等宗教場所嬉戲、玩笑,不尊重當地居民風俗;()

6.大庭廣眾之下脫去鞋襪、赤膊袒胸,把褲腿卷到膝蓋以上、翹“二郎腿”,酒足飯飽後毫不掩飾地剔牙,臥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礙觀瞻。()

7.說話髒字連篇,舉止粗魯專橫,遇到糾紛或不順心的事大發脾氣,惡語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養;()

8.在不打折扣的店鋪討價還價,強行拉外國人拍照、合影;()

9.涉足色情場所、參加賭博活動;()

10.不消費卻長時間占據消費區域,吃自助餐時多拿浪費,離開賓館飯店時帶走非贈品,享受服務後不付小費,貪占小便宜。(齊征) ()

中國青年報()

()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