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七大人事安排傳聞多:中共接班人需要甚麽條件? (ZT)

(2006-09-25 16:57:39) 下一個
亞洲時報方德豪撰文/近期有關中共十七大人事安排的傳聞甚多,這些說法多屬外界猜測,在現階段肯定仍未有最後定案。不過,有部分說法卻可以肯定是錯誤的。其中,一種以為“作風過硬是考慮接班人首要條件”的論調,肯定屬於荒天下之大謬之列。

近日有人放風,鼓吹應該提拔作風過硬的幹部接班,提出這種主張的人甚至認爲,“鄧小平當年挑選胡錦濤接江澤民的班,也是認為胡錦濤1989年在西藏平暴問題上敢強硬,經曆過血與火考驗”。據稱,中共應在現任書記省長中提拔同類型幹部。

若然上述“作風過硬是考慮接班人首要條件”的論調成立,則鄧小平在1989年選擇接替趙紫陽的中共總書記人選時,豈非應該首先考慮曾在1989年5月19 日於黨政軍幹部大會上大聲疾呼,要求大家“緊急動員起來,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旗幟鮮明地製止動亂”,並在據稱沒有普通橡膠子彈的情況下於當年6月3日晚讓軍隊采用殺傷力極強大的達姆彈的總理李鵬?

應該指出,提出這種謬論的人,一來是看不清鄧小平的政治智慧,二來也在侮辱當今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胡錦濤在1989年在處理西藏問題時得到元老好評,決不隻是因為胡錦濤當年頭戴鋼盔出現拉薩街頭。更重要的是,胡錦濤在事後向中央建議,西藏因為長期沒有得到發展,百姓生活困苦,所以他要求中央向西藏進一步傾斜資源,讓西藏居民安居樂業。他的建議,讓鄧小平明白這名年輕的幹部能縱觀全局,具備長遠的戰略目光。

必須指出,中國今天和平崛起,在尋找下一屆接班人時,特別需要找出得到國際社會上認受性較高的幹部。中國在1989年後以李鵬出任總理時,據說各國領袖私下都以跟李鵬握手為恥,1990年代初,當時港督衛奕信無法讓中國政府接納香港新機場興建方案,結果英國首相馬卓安被逼成為1989年後赴北京跟李鵬握手的第一位西方政府領袖,事後不久馬卓安就把衛奕信給撤換了。以後,李鵬訪問西方國家時,總會遇上大批抗議人士,上述這種情況,對中國的國家利益和拓展外交做成頗大障礙。

現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中國總理溫家寶,都屬國際社會上認受度較高的幹部。胡溫體製的確立,一定程度上讓西方一些勢力鼓吹的“中國威脅論”無法取得市場。“中國威脅論”雖漸減弱,但若然中國下一位領導人又是對付弱勢社群拆遷戶等絕不手軟的人,恐怕“中國威脅論”又會回朝,這可會大大影響中國未來的戰略利益。中國要構建和諧社會,就應該提拔有能力創造社會和諧和幹部,一些隻會靠威嚇維權人士來維持社會穩定,又不顧社會成本,汙染環境,隻求製造政績工程的人,應該提早將之踢出局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