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機密報告:反恐戰爭 越反越恐!(ZT)

(2006-09-24 20:01:05) 下一個
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與洛杉磯時報等三家大報報導,美國情報界對恐怖主義趨勢進行的一項廣泛而徹底的評估指出,美國出兵和占領伊拉克反而引發新一代的伊斯蘭激進主義,而且911事件以來整體恐怖威脅有增無減。
( )




此一機密的「全國情報評估」是伊戰開打以來,美國情報界首次對全球恐怖主義做正式評估,也是政府內部16個情報單位的共同意見。評估說,伊戰成為激進伊斯蘭募集新暴力成員的主要憑藉,而且全球成員的增長速度,超越美國及其盟國降低這項威脅的力量。

美國總統布什和副總統錢尼多次辯稱,出兵伊拉克推翻海珊政權,讓美國人民更安全。如今這份評估報告使得布希和錢尼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

根據參與這項評估初稿準備工作或看過最後文件的華府官員,這份30頁,由「國家情報委員會」所作,名為「全球恐怖主義趨勢:對美意涵」的評估,明指伊戰直接助長伊斯蘭激進主義,而之前白宮的文件或是白宮情報委員會的報告,對這點都是一筆帶過。

評估說,伊斯蘭教激進主義不僅並未退縮,反而出現轉移與擴散至全球的跡象,而伊戰是伊斯蘭教聖戰思想擴散的主因。

評估未對美國本土會否再遭攻擊做明確判斷。但陳明美國總統布希與全球頭號恐怖分子賓拉丹一再強調伊戰是「中心戰場」,而伊戰的「中心地位」與其後的亂局,成為新伊斯蘭激進主義網絡與組織的號召力量,讓這些人在單純的反西方口號下相結合。

最早報導上述評估的紐時說,這新一代的暴力恐怖分子與賓拉丹的凱達核心或其附屬組織並無關聯。這些人各自獨立,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激進團體,但都是「自己繁殖的」細胞。這些自生細胞的行動靈感,多數來自網路逾5,000個激進伊斯蘭網站。網站指控西方企圖征服伊斯蘭,而占領伊國正是達成此一企圖的第一步,藉以在中東建立永久基地。

評估所獲結論是,伊戰非但未成為全球反恐努力最後勝利一環,反而惡化美國的地位。這項結論與「國家情報委員會」在伊戰開打前的另一分評估結果不謀而合。

紐時說,該報的報導至少訪問了一打以上的官員與專家,然因事涉機密,官員不願透露細節,僅願討論結論。「全國情報評估」為分析特定國家安全問題最具權威性的文件,分析家根據各情報單位搜集的原始情資做成結論。聯合報王麗娟編譯 ( )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