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衛生部前高官炮轟醫療弊政 發改委推出醫改新方案(ZT)

(2006-09-19 06:15:38) 下一個
衛生部前高官炮轟醫療弊政 官員專享八成醫療費用


綜合消息:原中國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近日炮轟醫療服務體係的不公平現象:中國政府投入的醫療費用中,80%是為了850萬以黨政官員為主的群體服務的(中科院調查報告);另據監察部、人事部披露,全國黨政部門有兩百萬名各級官員長期請病假,其中有四十萬名官員長期占據了“幹部病房”、“幹部招待所”、度假村,一年開支約為五百億元。 ( )





殷大奎是衛生部原副部長,現在的身份是中國醫師協會會長。他近日在中國健康產業高峰論壇發表題為《建立公平高效的衛生醫療服務體係》的演講。上述數據來自這份演講報告。

四十二年前,殷大奎從同濟醫科大學畢業當了醫生,先後擔任過華西醫科大學的副校長、四川省衛生廳廳長、衛生部副部長,對中國的衛生醫療服務的問題可謂了如指掌。

他還列出了另外一組數據:中國衛生總費用隻覆蓋20%人口的衛生服務。

1998年全國衛生服務調查顯示,中國87.4%的農民完全是自費醫療,37%的患病農民應就診而未就診,65%的患病農民應住院而未住院;至1989年,中國農業合作醫療覆蓋率下降到隻有4.8%,直到1995年也隻恢複到15%。

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進行成員國衛生籌資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中國位列191個成員國的倒數第四(188位)。

2003年衛生部作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發現患病民眾48.9%應就診而未就診,29.6%應住院而未住院,44.8%城鎮人口和79.1%的農村人口無任何醫療保障,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約1.3億人,享受公費醫療人數為5000萬人。2005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1.56億人。

這一係列數據都表明,中國目前的衛生醫療服務體係存在著嚴重的不公平現象。

殷大奎說,一個國家的衛生公平,是社會公平的最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政府在製定衛生政策時,必須考慮衛生公平問題,“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在任何情況下,都屬於公共服務產品,都隻能由政府來承擔”。

與衛生醫療服務體係中的不公平相比,中國衛生醫療服務的效率也令人憂慮。殷大奎同樣列出了一組數據:

——1978至2001年,衛生總費用從110.2億元上升為5150.3億元,平均年增長12.2%,同期GDP平均增長9.42%;

——醫療機構管理不善,醫療費用快速增長,近八年來醫院人均門診費用增長13%,住院費用增長11%,大大高於人均收入增長的幅度;

——1982至2000年,公立醫院占全國56.2%至64.4%的床位,51.1%至63.4%的人員,僅承擔27.3%至40.8%的門診量,38.8%至54%的住院量;

——2002年中國綜合醫院平均住院日為10.6天(美國不足7天);英國闌尾炎手術住院日從1975年的7.9天降至1985年的5.4天,2001年中國該手術平均住院日仍為7.2天。

此外,中國CT利用率僅為38%,核磁共振利用率僅為43%,在中國一百萬至兩百萬人口的城市擁有20台以上CT是較普遍的,僅此一項浪費就多達五十億至六十億元;按國際標準,由於大處方,中國衛生總費用12%至37%被浪費掉了。



發改委主掌醫改 料年底或明春推出英國模式新方案


新成立的國務院醫改小組將設在國家發改委,由發改委主任馬凱和衛生部部長高強任雙組長。醫改大方案今年底或明年初即可出台。目前,醫改小組比較青睞政府承擔公共衛生及全民基本醫療的“英國模式”。

醫療衛生體製改革涉及的部門主要有國家發改委、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物價局、財政部、民政部、教育部、工商總局等。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王東生透露,為了改變“九龍治水”狀況,經國務院批準,十一個部委組成的醫療體製改革協調小組已經成立。而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醫改小組正在商討醫改大方案,很可能借鑒“英國模式”。

消息人士稱,“英國模式”照顧了公平,卻犧牲了效率,從而受到許多人的指責。但官方學者認為,英國的醫療體製提高了實際的效率,“因為它真正做到了預防為主”。

有分析認為,在英國的基本醫療體係中,社區醫生對每戶人家的健康狀況了如指掌,加上由政府組織的各種體檢,隨時可以把許多疾病消滅於萌芽當中。如此,盡管許多大型公立醫院的服務不能盡如人意,但真正去大醫院看大病的人卻減少了許多。因此,從整個社會的角度看,“極大提高了效率”。此外,對於農民,新方案仍將堅持推進農村合作醫療。

而日前在上海舉行的一次論壇上,衛生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的演講也印證了上述消息人士提出的“英國模式”構想。這位官員透露了中國未來醫療衛生體係的“一二三四五”策略:

一個目標:即建立惠及全體國民的衛生體係,保障每個人獲得基本衛生服務,提高全國人民的健康水平。

兩層服務體係:包括以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為主的初級衛生保健體係,以及解決急危重症(大病治療)為主的二三級醫療機構體係。

  三重保障製度:

首先是基本醫療服務保障製度,通過政府一般稅收籌資、政府直接舉辦醫療機構、利用適宜的醫療技術和基本藥品、免費向全體國民提供,解決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公平問題;

其次是社會醫療保險製度,通過立法強製全體勞動者加入,以家庭為單位參保,保費由雇主和雇員分擔,政府可資助弱勢群體加入,以解決大病風險問題(大病保障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為基礎);

第三為商業醫療保險,創造條件促進商業醫療保險公司發展,公民自願加入,以滿足多層次的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需求。

  四項實施策略:

第一是加快衛生基本法的立法工作,明確衛生發展的目標、公民的健康權利以及各級政府對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的責任;

第二是保障衛生投入,確定政府法定的衛生投入水平、完善問責機製;

第三是完善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的運行機製,保證公立機構的公益性,保證微觀機構的行為與衛生發展總體目標一致;

第四是衛生行政管理體製改革,建立統一精簡高效的管理體製,保證衛生發展與改革的總體目標的實現。

五個關鍵問題則包括公私合作夥伴關係、支付製度、基本藥品、管製、發揮中醫藥作用。

(記者:萬感) ( )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