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何頻:動搖國本,鞏固黨本,也許真有中國特色之路(ZT)

(2006-09-18 17:51:05) 下一個
何頻:動搖國本,鞏固黨本,也許真有中國特色之路──中美歐學者“問題、前景與選擇研討會”發言獨家選登(7)(ZT)

8月26日、27日,哥倫比亞大學黎安友等中國問題專家,從中國大陸,北美和歐洲邀請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聚會美國新澤西,舉行題為“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國轉型問題”研討會。會上,具有不同專業領域、學派傾向和職業的專家,探討如何解讀郎鹹平現象,人大擱置物權法草案,西山會議以及風起雲湧的所謂群體事件及其之間關聯,進而分析中國改革的問題、動力機製、前景與應有的選擇。對於中國存在嚴重問題,專家高度共識;但對中國問題的動因,前景和解決途徑,專家們則熱烈討論。下麵是多維新聞社總編輯何頻發言。()

-------------------------------()

中美歐學者“問題、前景與選擇研討會”發言獨家選登(7)()

動搖國本,鞏固黨本:也許真有一條中國特色之路()

多維新聞社總編輯 何頻()

  我們有沒有能力預言中國的未來?首先,我們能否真切地描述現實。用理論框架?用數據、案例?用曆史規律,用親身體會?用政治倫理?我們在座大都是長期關注、研究中國問題的人;如果回首三十年前二十年前關於中國的預言,多少還可以拿出來供人們欣賞?中國變化的□富性和獨特性,使傳統的理論傳統的思維不足以掌握中國局勢。()

  我並沒有多少有信心說服人們的新觀點,我沒有“政治正確”,相反,我想提出一些很可能不被許多人認同的看法。()

  剛才聊天時文貫中先生說,中國有些問題在動搖國本。但我認為,這些問題動搖的是“國本”,卻可能鞏固“黨本”──鞏固現有政權。我們應當重新推敲這樣的一種推理方式:導致民憤的事情也必定會危及執政者的政權穩定性。其實,在目前的中國,有些問題受到民意譴責,但卻是共產黨穩定執政的必需。()

  我這裏隻是簡單討論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正是人們討論比較多的問題:貧富差距、民主化、腐敗。()

貧富差距使精英很優越()

  第一,貧富差距問題。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都認為貧富差距是中國最嚴重的問題之一。一般認為,貧富差距會導致社會不滿、抗議甚至起義,從而導致政局動蕩,進而威脅政權的穩定。()



多維新聞社總編輯何頻。(多維記者攝)

  是的,今天中國的貧富差距使惡性事件不斷發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社會動蕩,但是,這種社會動蕩遠不能動搖政權,相反,貧富差距還有助於政權的鞏固。()

  中國的貧富差距來自於不公平的經濟改革和發展,但又是市場化的必然過程和結果,而且這種不公平為社會各階層中的精英提供了多種機會。我說“各階層”,是指毛澤東時代強行劃分的階層,農民,工人,幹部和知識分子,其中的精英多有個人發展機會;我說的“多種機會”,不僅指賺錢,而且包括社會地位、職業、生活方式,這些精英大都得到極大的提升。正是差距,才成就了這些精英的功名利祿。()

  由於沒有超過傳統社會的文化約束和現代社會的法律約束,這些精英的滿足感、優越感遠大於其他國家的精英。可以說,中國不公平的發展在加大貧富差距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促使各個階層的精英與政權的利益一致起來,他們甚至具有維護這個政權的自覺性,從而大大減少去從事反對活動社會動員能力,並使得弱勢群體缺乏代言人、領袖,極少數試圖幫助弱勢群體的精英自身又被邊緣化。()

  所以,貧富差距問題會使社會事件不斷,但星星之火,難以燎原,社會不穩,政權不一定不穩。沒有精英的參與支持,弱勢群體的力量不易持續集結,孤立、區域的事件,共產黨有足夠資源、能力去消化。()

多元化軟化了民主化要求()

  第二,多元化問題。多元化本來是民主社會的基礎和特徴,不少人曾認為多元化是民主化的動力和機會,但是中國現在的多元化卻使民主化動力更加不足。()

  今天的中國喪失了靈魂,無神無法,任何官式的教條也填補不了精神黑洞,也使得各種法令扭曲變形,一些觀察家認為,統治者就是坐在火山口上,用的是政治高壓、經濟誘惑的功利性手法,崩潰隨時可能發生。但是,我們不能隻看到矛盾和高壓,還應當看到,目前中國的多元化格局也有助於執政和化解問題的一方麵。()

  這幾十年來,中國民主化的不斷挫折使犬儒主義成為主旋律,同時,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共政策的功利和彈性,國際社會的變化,使中國人的生活和思想變得□富和多元,對中國現實、對中共、對民主、對西方的看法也變得多元,尤其對民主的期待不再是那麽浪漫。()

  簡單說,正是這種多元,使社會衡突也表現出多層性,不滿的人們很難對問題形成共識,反抗也很難有全民共振,甚至導致互相抵銷,進一步分化可能的反對力量,給了執政者更大的彈性和回旋空間應對問題、軟化和控製反抗。()

  江澤民後期中共政權的穩定甚至超過毛鄧時期,主要是其執政手腕和統治方式的高度彈性,無底線,不僅沒有意識形態的束縛,而且沒有道德、法律的約束,這種沒有羞恥感的統治思想和手法,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可以應付各種危機,保全自己。()

腐敗是政權的吸引力()

  第三,腐敗。傳統看法認為,腐敗使得人民不滿,造成自私的統治者內部分歧,削弱了統治集團的能力。中共各級領導也是這樣看的。與外界對中國局勢普遍的無奈或樂觀相反,中共高幹中普遍彌漫著悲觀情緒,其中“腐敗已是不治之症”起了重要的心理作用。腐敗造成了這種沒辦法陽光的官場文化心態。()

  但是,一個無法無神的國家,腐敗,正是政權的核心價值。“合法”的腐敗和非法的腐敗成為無法抵擋的吸引力,使官員成為最有吸引力的職業。“當官不腐敗,不如回家賣紅薯”,腐敗是中國官員們的基本原則,官場不腐敗,中國將無官,中共將瓦解。()

  現在紀委的反貪不隻是自欺欺人的文章,它是政治鬥爭最好的工具,也是腐敗市場的調節器。如果中共真正想反腐敗,先把紀委的功能給廢了,把“雙規”給廢了(“雙規”不隻是踐踏司法的黑箱,也是腐敗最好的保護傘,保護了更多更高的腐敗分子),將權力還給司法、輿論。()

  腐敗是特權,是關係,人人都在或都想享受特權和關係,或者在尋找特權和關係。如果說西方社會是靠法律運行,那麽今天中國社會運行靠的是關係。法律和關係是兩種不同的機製,我們以前隻看到關係的負麵作用,沒想到關係在中國已經全民化、精致化,使社會得以運行,有人說這是“潛規則”,潛規則也是規則。換句話說,人人都在煩腐敗,人人都在想腐敗。我甚至感覺到,人人連表麵上對腐敗的憤怒也在降低。()
腐敗銷蝕了全社會的良心道德,弱化了反抗的道德動力,也就大大減少了反抗的資源和動員機會。這不一定是最終結果,卻可能是漫長的過程。()

  我的基本結論是,功利性的政權必定製造功利性的國民,中國民主化的動力資源出現前所未有的短缺,使政權在矛盾重重的社會中還得以生存,至少比想象的可以存活更長時間。這會使未來的政治轉型變得更加艱難、劣質,還是更為順利、柔性,還不能下定論。()

  如果有短期內的幻想,隻能寄希望於體製內的個別高層精英,這些精英企圖借助民間力量之際,才容易出現戲劇化。()

  我隻是試圖從另外一些角度看這些問題,試圖從定見中解脫出來,沒有預設讚成或反對立場,不一定正確。但是我知道,過去我們判斷中國局勢失誤,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有了預設的立場、確定的價值。()

  總之,現實的豐富和複雜性已經使現有理論不足以掌握中國。我在想,中國也許真的能走一條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之路。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