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沒有民主,香港也很難全麵民主--多維專訪香港立法局議員何俊仁(Z

(2006-08-22 18:01:56) 下一個
多維社記者呂賢修獨家專訪/台灣民主,但法治落後;香港有法治傳統,但民主不足;至於新加坡,兩樣都有,但好像都是假的。() 2006年8月4日,香港立法局議員,同時也是民主黨副主席何俊仁,來紐約參加為期3天、由中華學人聯誼會所主辦的《中國論壇》,與本地各界學者及專業人士,討論年底將實施的中國縣區人民代表換屆選舉,並評估中國的民主近程。隨後並於8月10日與香港代表團參加聯合國禁止婦女歧視公聽會,簡報香港婦女人權現況。利用此機會,多維記者對其進行專訪,訪談紀錄如下:() 香港有法治但民主不足() 多維:參加聯合國活動有何使命? () :每次聯合國有人權議題,我們都來參加。意義在於表現對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重視,也象徵香港的民意代表監督中國代表在聯合國的工作。有趣的是,記得過去我們派代表團來參加聯合國人權活動,中國領館曾委托主辦單位來要我們的名單。我請工作人員回答他們,如果他們來找我要,我很樂意給他們。但後來就沒下文了,他們隻是遠遠地看著我們。 () 多維:你常去台灣觀察立法委員、地方及總統選舉。比較與香港的不同? () 何:與香港不同,在台灣,從中央到地方,選舉可以改變政權。這對政黨政治來說,非常重要。此外,港台兩地民風不同,台灣人民對於政治、選舉的參與,要比香港熱情。在香港,選民投你一票,未必代表他就是熱情的支持者。我自己的經驗,跟選民握手時,他們多半很含蓄,不會有人說:我投了你一票。台灣選舉的文宣工作相當發達,有創意。各政黨特色分明,死忠支持者也很多。但香港則以中間選民居多,而且多數傾向選人不選黨。因此,黨的約束力也較小。 () 何俊仁(左)表示,中國沒有民主,香港也很難全麵民主。(多維記者呂賢修攝) 然而,台灣的選舉,有時文宣比較誇張。香港的風格則相對踏實,不打高空,比較看重候選人有何貢獻。總體而言,台灣的民主比較成熟,但在選舉上,法治文化不足。香港對此十分嚴格,從選舉經費的來源、文宣樣式、海報尺寸、張貼地點等,規定嚴格,也不能隨便請人吃飯,一犯錯,馬上有人投訴。整體而言,香港比較沒有黑金的問題。選舉製度是否公正是一回事,但程序上一定公正。 () 多維:其它亞洲國家的經驗? () 何:其它亞洲國家,我比較關心新加坡。我與新加坡民主黨以及許多人權律師很熟,他們被政府嚴重地打壓。尤其是政治官司,許多候選人,一批評政府,馬上被告誹謗。原告都是部長級以上的人物,上法庭全輸,許多參選人最後都以破產收局。隻有政府可以容忍的候選人,才能占到席位。 () 記得1996年,1位尋求連任的議員意外落馬。政府便對該選區展開報複,刻意不維護該地的交通、衛生。所以我常說,台灣民主,但法治落後;香港有法治傳統,但民主不足;至於新加坡,兩樣都有,但好像都是假的。() 香港民主是全中國一部分() 多維:香港法治現況?立法議員的角色? () 何:維護司法公正、獨立,是立法議員最重要的工作。香港的法治向來是我們最珍貴的資產,但1999年人大常委會解釋香港基本法,推翻香港終審法院的判決,對司法的獨立,傷害很大。我們對此非常敏感,對於任何影響司法的措施,我們都強力杯葛。比如從2000年開始,香港政府財政出現赤字,有人提議削減司法經費。擔心影響司法運作,我們民主黨議員也是全力反對。 () 多維:香港民主現況、困境、對中國的影響?民主派的角色? () 何:80年代開始,我們是第一批站出來,希望在回歸中國的同時,也能實現民主。當時我們的口號是:香港民主回歸,港人集體治港。2003年開始,我們每年遊行。雖然董建華下台後,人數開始減少,但這些都是對當局者的一種壓力,讓他們不敢放鬆。未來,不論如何,我們都會先爭取全民直選,然後要求放寬提名限製。 () 關於香港特首的選舉與任命,過去民主派采的作法是棄權抗議,這是消極的作法。但這次我們選擇爭取參與這個800人的委員會,爭取提名,雖然最後必輸,但整個競選的過程,就是一個抗議的過程。我們不放棄每一個機會,最起碼可以得到鎂光燈的注意。爭取進步,就算不成功,至少能防止倒退。 () 礙於選舉製度,香港隻有一半的議員是經民選產生,而且親北京政府的勢力過半,香港的議員隻能說是有限度地代表民意。但香港現在民意表達最大的問題,不是政治機構、,而是媒體。首先,多數商業媒體屈服政治壓力被收買,過度傾向北京與香港政府,與民主派采對立態度。不單報導不公,而且對政治消息自我審查嚴重,報導不公正。此外,新聞娛樂化、蘋果化,導致輿論對嚴肅議題沒興趣,也值得憂心。 () 依照香港的選舉經驗,如何讓選民認識候選人,最後決定投他一票,隻是技術問題。最重要的,是在過程當中讓選民知道選民本身的地位。了解每個人都是一票,而議員的權力,來自選民。做為議員,隻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選民才會知道自己投的票是有意義的。當選人做好工作,等於是為下一次選舉鋪路,也喚醒更多人投票。但如果任內不稱職,民眾也可以藉選票撤換議員。 () 民主不單隻看製度,還有選民文化,以及了解民主價值。香港的民主,未來困難很多。但整體而言,香港的民主也是全中國民主的一部分、一個過程。這些,國內的領導與沿海居民都看的見。很多中國來的觀光客,都有機會見識香港的街頭活動。然而,中國沒有民主,香港也很難全麵民主。 () 不管在香港或中國,選舉都不會改變執政者。在有限的民主中,民主黨還是有作用,最起碼讓政府有所警惕,知道有人在監視。此外,也保障公民社會的人權與司法製度的獨立。 () 目前民主派就像早期台灣的民進黨,處在最差的時代,但還是想辦法找生存空間。隻有加倍做好,總有些成果不會被抹煞。雖然現在沒有空間,但空間是爭取來的。我們首先要爭取的,還是製度的改革。因為我們認為,沒有民主製度,就算讓我們執政也沒有意義,因為最後必走向破滅。()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