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彭興庭:經濟越發展,人民越痛苦?──評《幸福星球指數》(ZT)

(2006-08-22 18:01:55) 下一個
近日,英國一個名叫“新經濟基金”的組織搞了一個報告,名叫《幸福星球指數》。在這份報告中,越南以排名第12位成為亞洲成績最好的國家,而新加坡則以第131位成為亞洲成績最差的國家。中國排名第31位。 泰國、印度、日本、韓國分別排名第32位、第62位、第95位和第102位。(7月13日《新京報》)這份報告著實讓人驚訝。先不管這個排名用的是什麽指標,單就亞洲的排名來看,似乎經濟越不發達的地區,人民越幸福。如果真是如此,那我真不知道,我們這麽努力地發展經濟,到底是為了什麽? 據“新經濟基金”所說,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他們評選依據的標準是“獲得幸福的投入產出比”,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民生活水平與其對自然資源開采使用的比值。具體到數學公式上,就是以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指數乘以人均壽命,然後除以當地資源消耗指數。這個數學表達式充滿了矛盾,難道消費越少,生活越幸福?在這個排名中,越南人似乎遠遠比新加坡人幸福,看來,從此,新加坡人都得往越南偷渡了。 幸福也是有起點的,正如“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萬萬不能”,隻有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談得上幸福指數。可是依據這份報告的標準,恐怕隻有回到原始社會“茹毛飲血”的時代,人類才能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在那個時代,雖然人對環境、生存充滿了恐懼,人的壽命也不長,但在那時候,食物粗糙,甚至填不飽肚子,對身邊的自然資源,原始人更是沒法利用。 如此,即使再怎麽對現狀不滿意,再怎麽短命,但在更低的“資源消耗指數”下,他仍是最“幸福”的。 盡管在哲學家的眼中,人們為之奮鬥的東西,比如金錢、財富、權力、美色、愛情、自由和民主,統統都隻是實現幸福這個目標的手段。但各種研究同時也表明,經濟狀況在大體上與幸福感是呈正相關的。 比如說,較高的收入不僅可以帶來更多的物質享受和權力地位,也會伴隨更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對於“新經濟基金”這個報告,我實在想不通它的用意何在?難道,這個組織想以此告訴第三世界的人民,經濟越發展,人民越痛苦,你們雖然營養不良,雖然吃得不飽,穿得不暖,平時生活單調,但是,你們比咱幸福多了,既然如此,你們也就不要來跟咱發達國家搶資源、搶石油了。或許,這才是這份報告的真正用意所在吧。 (原載《新京報》)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