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中國的地緣困境和西部突圍──中國崛起策二(ZT)
(2006-08-22 18:01:55)
下一個
來稿/翻開一本亞洲地圖冊和中國地圖冊,對中國周邊國家和中國的地緣環境就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先看中國的東北麵:沿著遼寧、吉林邊界下是朝鮮半島,朝鮮半島分裂為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兩個國家皆同源於朝鮮民族,一般認為朝鮮是中國的兄弟鄰邦,有鮮血凝結成的堅固友誼;韓國則是中國當今重要的貿易夥伴和投資者,由於朝鮮半島在千年的曆史上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很大,跟中國也維持著一種附屬國和宗主國的關係,一般大家會對韓半島兩國有一種文化上的親近感。然而曆史的闡釋往往隨著當事國的不同有著很大的差異。在千年的東北亞曆史中,中國和朝鮮半島也有很多衝突。中國隋唐時代的四代君主(文帝,煬帝,太宗和高宗)一代一代堅韌不拔地要征服高麗,朝鮮民族也頑強的維護著自己的獨特性,後者雖然接受了儒家文化,卻也發展出了一種無比強悍、衝撞和自立的高麗精神。今天半島上流行於兩韓的民族主義頗具有極端主義的傾向,它不僅僅指向日本,在其潛意識的暗流中也會指向中國。兩韓人雖然生活在不同的社會製度和經濟條件下,看似差別很大,實際上卻有很大的共性:雙方都在刻意宣揚培育一種朝鮮民族優越感,認為朝鮮民族夾在中日兩大強權間是不幸。這種曆史文化的積澱決定了兩韓對中國既親近又疏離,既接觸又防範,既愛且恨的複雜感情。從這點上來看我國鄰進東北亞的地緣形式是微妙的和複雜的。
我國東北亞正對的海麵上是日本,在許多中國地圖冊上中國都會用紅顏色標出來,象一隻雄雞傲立於東亞,日本則是由淺綠標出,很象沉在大海裏的一隻綠龜。中國和日本頗有一種三國裏所說的瑜亮情節,既生瑜,何生亮?上天似乎專門為了考驗我們中華民族,“賜”給了我們東邊這個極為琢磨不透、具有極強民族精神的民族,也“賜”給了我們這個矮個子、給近代中國帶來極大的痛苦和屈辱、讓我們至今仍然得時時刻刻不斷提防著的同為黃種人的民族。當然換個角度看,日本人也同樣痛苦,中國當代的重新崛起,正在一點一點剝去日本人亞洲第一的美夢和自信,曆史經曆了一個輪回,似乎又將回到原來的格局,日本人就好象經曆了南柯一夢,赫然夢醒時分,自己依然是個矮子,中國依然是高個子。不過,日本作為美國第一島鏈防範中國的位置倒是仍能讓日本欣欣然有喜色,中國東海出門見“鬼”(日本列島)的地理格局短期內不會有變化,除非中日關係發生巨變,如歐洲法德那樣實現民族大和解,逼退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勢力。往中國東南方向是我國的台灣島,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盡管兩岸都是骨肉同胞,但是台灣島在戰略上是美國圍堵中國的第一島鏈上重要的一環。2008年馬英九如果能執政的話,兩岸互動一定會發生變化,不過那是兩年後的事,況且馬的動向現在還很難預測。總的說來中國東向太平洋的格局基本上是個困局,飛龍受困於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台灣島的島鏈式圍困難以向東飛出太平洋。
南向是越南,東南方我國遙望菲律賓,這兩國恰恰是東盟中對我國不太友好的兩個國家。由於南海群島的爭端、中菲兩國漁民的爭端,雙方往往容易卷入突發的衝突中去,進而影響兩個國家的關係。越南關係與朝鮮半島有類似的地方,越南在曆史上深受漢文化的影響,並在較長的一段曆史時間內直接被中國統治。在近代,越南培育出自己的文化和民族認同感,並在與殖民列強的鬥爭中加強了自己的民族自信心,越南也刻意同中國拉開一定的距離,避免再次被中國同化。兩國在1979年的交戰更是埋下了深深的不信任感。盡管現在中越兩國關係大大回升,但戰爭留下的芥蒂和提防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消除的。不同於韓半島的是越南民族中沒有韓民族中那種極端的民族主義思潮,越南人在文化上風俗上也更加接近中國人。越南在其模仿中國的“革新開放”中也如同中國一樣取得了經濟奇跡,很有潛力成為亞洲未來的一條經濟小龍。中越關係能不能取得實質上的突破要看越南願不願意租借金蘭灣給中國。金蘭灣是天然的、優良的深水港口,具有重要戰略地位,過去長期被蘇聯和後繼的俄羅斯租借。俄羅斯由於財政拮據,承擔不起高昂的租借費用,已經退出金蘭灣。美國和中國正互相競逐想要租借之。
中南半島上與中國接界的還有老撾和緬甸,未接界的是泰國和柬埔寨。泰柬兩國是東盟中對我國較為友好親近的國家,屬於東盟中的親華派。老撾由於地廣人稀,人口太少,淪為越南的勢力範圍。緬甸跟我國較為友好,但鑒於緬甸是軍人政權,在民主法製人權等問題上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批評和關注,並受到西方世界的製裁,其國內也是叛亂不斷,政權四分五裂,是個典型的不穩定國家。但緬甸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連接了中南半島和印度次大陸,和印度、孟加拉國共享孟加拉灣。中國在緬甸擁有重要的國家利益,應努力維護該地區穩定,敦促該地區有軍人政府向文官政府的轉變,防止緬甸在內亂中解體,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和我國大西南接壤的是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印度是南亞大國,也是極具潛力的未來世界大國。中國在改革開放後以13億人口進入了世界市場,印度則在1991年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後以10億人口進入了世界市場。中國成了世界工廠,或被稱為世界製造業工廠,印度則努力衝刺為世界信息服務業公司,大力發展軟件產業和服務業。兩個未來準世界大國接界是容易造成衝突的。1959年的中印戰爭在印度民族主義者的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恥辱感和陰影。反華和親華的論調也常常在印度交替出現。無論如何,和印度發展友好關係應當成為中國未來長期的基本國策,因為崛起的印度必然成為世界列強拉攏的對象。印度悠久的曆史和文明,具有世界級影響的宗教和哲學,在加上印度不俗的經濟表現和龐大的人口規模,應該說為印度的崛起奠定了很好的條件。另外在南亞諸國中,尼泊爾搖擺於中印之間,巴基斯坦則是我國的友好鄰邦。
我國的北部是俄羅斯和蒙古。俄羅斯是世界大國,經曆了1990年代的解體性大衰敗後正在實現恢複性的增長。俄羅斯和中國在近現代的衝突是非常頻繁的,當然中蘇之間也經曆了1950年代短暫的友好期和蜜月期。中蘇關係破裂後雙方一度兵戎相見,1969年更直接發生了珍寶島衝突。現在中國俄羅斯再次走近,是雙方在當今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的一步一步的進逼下自然結盟的反映。而蒙古在曆史上就是我國一部分,1946年才獲得獨立地位。由於蒙古人口稀少,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很容易被龐大的中國經濟體磁吸過去,因此蒙古人非常懼怕中國將來解決完台灣問題後還會來解決“蒙古問題”。這種既嚴重依賴中國,又害怕中國有朝一日重新“統一”蒙古的恐懼感是很強的,這也是蒙古為什麽越來越看重對美關係和靠攏美國的原因。
總的說來,中國地緣形式十分惡劣,不僅三麵有世界級和準世界級大國(北:俄羅斯;西南:印度;東望:日本),自身統一問題尚未解決,麵向太平洋被美國精心設計的第一島鏈所圍困,南方的越菲也非友善國家。
然而,上天也為我們中華民族提供了突圍的空間,觀察我國漫長的邊界線,西部是我國戰略空間上最好的出口。蘇聯的解體當然在總體上極大地惡化了我國的國際戰略形式,因為中國一下就成為超級大國美國的戰略目標和眼中釘。但是蘇聯的解體也使得中國西部的邊界一下出現了一個“斯坦”群國家,即和我國接壤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以及和我國不接壤的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這五個兄弟斯坦國家不僅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可以為我國國民經濟提供極為重要的能源,同時也是重要的戰略樞紐。五國內有鹹海,外邊界直達裏海,與土耳其和格魯吉亞隔裏海相望。西南則接壤另外一個超級產油氣大國伊朗,南邊則緊鄰阿富汗。
在地緣戰略上,伊朗連接世界四大重要區域,即南亞、中亞、西亞和俄羅斯。其中三方(中亞、西亞和俄羅斯)和伊朗本身都是世界核心的產油區,可以說這一區域掌握了世界能源、特別是石油的命脈,是世界諸強的必爭之地。
在美國已經占領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情況下,如果美國再軍事占領伊朗,那麽美國將具有空前有利的地緣優勢。首先,土耳其擁有親美政府,美國將利用土耳其隔黑海與俄羅斯和歐盟相望;其次,在海灣諸多伊斯蘭國家中,人民具有強烈的反美情緒,政府卻大多親美,譬如約旦、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美國已經占有伊拉克,假設再占領伊朗,那麽加上環海灣的親美的阿拉伯政權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阿聯酋等,波斯灣將整個成了美國的內湖,通過波斯灣往外運送石油的船隻必須經過的咽喉要道霍爾木茲海峽將輕而易舉的被美軍牢牢控製,這將成為美國完全獨霸世界的最重要的戰略性的一步。一旦完全控製霍爾木茲海峽,美國也就完全控製了世界能源的核心通道,不僅中國,連歐盟和日本都得乖乖向美國低頭。中國除了馬六甲之痛外,又會多一處霍爾木茲海峽之痛。這樣,從小亞細亞到中亞,從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到阿富汗,美國的勢力範圍將被打通,並連成一片,而且對中亞各國和南亞中國的盟邦巴基斯坦產生極大的震懾力,美國接著可以通過顏色革命來策反五個兄弟斯坦國家中的幾個,那麽中亞就可能產生雪崩效應,一個一個的國家倒向美國,那麽美國將成為全世界無以匹敵的霸主,其它國家受製於能源,被迫向美國低頭。因而伊朗問題是戰略關鍵,是戰略中心樞紐。美國的戰略學者一定會將這樣的觀點根植於心:“得伊朗者得天下”。伊朗發展核武器問題隻是表象,北朝鮮在核武器問題上的發言和表現可要出格得多,最近甚至要威脅和美國打核大戰,但美國並沒有如關照伊朗一般關照朝鮮,其根源就在於朝鮮的戰略樞紐地位和能源樞紐地位完全無法和伊朗相提並論。美國想吞噬伊朗的野心相當強,盡管在伊拉克美軍陷入泥淖,美軍短期內很難再發動一次大規模非法軍事入侵,但一塊大肥肉就在身邊卻不能吃是相當難受的,一定讓美國五角大樓的戰略家垂涎三尺,寢食難安。美國對波斯灣的野心很有點象中國戰國時代的秦國,其野心和霸權是累積寸進的。當然美國不會象強秦那樣“秦王掃六合”,著眼於占領和兼並其它強權,這在現代的國際條件下沒有那個可能。美國要做到的是占領戰略樞紐和能源咽喉要道,因為美國右翼戰略家們完全明白當今世界一個道理:得戰略樞紐和能源咽喉要道者盡取天下。無論潛在敵國和競爭對手有多強,隻要在全球範圍內控製了某些特定水域和要道,就可以讓對手的能源進出控製在美軍大兵手中。這些咽喉要道有: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直不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曼德海峽和巴拿馬運河等。美國的野心是完全控製以上咽喉要道,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達到美國永久霸權的戰略目標。美國在上述海域要麽通過軍事手段武力控製,要麽千方百計通過反恐和反海盜的機會要求進入某些區域,要麽以經濟貿易手段加以引誘,要麽通過支持某些區域的分裂勢力,以求亂中取利。其手段是多樣化的,具有前瞻性和高度戰略眼光的。
我們中國創辦的上海五國組織正是著眼於中國的戰略環境,從相對有利的西部走出去,建立穩定的中國、俄羅斯和中亞五國同盟,挫敗美國從西部通過顏色革命策反顛覆中亞五國,隔離孤立並最終武裝軍事占領伊朗,進而實現最終獨霸世界能源控製通道的圖謀。另人欣喜的是原本並不被人重視的上海合作組織在美國的戰略逼迫下出現了準結盟的事態,使其成為中國戰略家一個偉大的傑作。伊朗以觀察員的身份加入更是一個劃時代的戰略舉動,這清楚地表明了一個態度,那就是伊朗背後有中俄兩個大國,中俄決不允許美國顛覆和控製伊朗。筆者預估,伊朗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組織應當是指日可待。在伊朗問題上,中國和俄羅斯沒有任何退讓的空間,因為這涉及到雙方最最根本的國家利益。一旦伊朗被美國拿下,那麽中俄將輸得徹徹底底。因此中俄的聯合相當重要,任何一方都不應該讓對方單獨去跟美國對抗,自己卻因為不願與美直接對抗而在旁邊看熱鬧(吸取戰國時期六國被秦國各個擊破的教訓)。在聯合國安理會裏,雙方應對製裁伊朗的提案同時投下反對票,而不是一方反對,另一方棄權(要提防美國把伊朗問題“伊拉克化”,也就是先製裁十年,在伊朗奄奄一息的時候最後發起進攻,也要防止美國在此問題上分化離間中俄)。中國通過五個斯坦兄弟國家延伸出去的勢力完全可以把伊朗拉進中亞合作組織的範圍內,並通過在阿拉伯半島上中國日益增加的經濟活動和經濟勢力與阿拉伯國家大亨和石油輸出國家建立長期友好關係,不說完全排除美國的影響力,但我們至少可以逐步稀釋美國在這一區域的絕對影響力,促進這一地區各國親華政治勢力的成長。未來10到15年,伊朗、中亞、阿拉伯半島和小亞細亞一定會成為美、歐、中、俄競爭的最激烈的區域。我國的最佳策略是:鼓勵多邊勢力介入(包括歐俄印日勢力),盡力防止單邊勢力霸權壟斷。
從西部邊界出發,用中國越來越強大的經濟力量打開我們的勢力範圍,細心而又耐心地運用多邊、雙邊合作機製,促進友華親華國家的產生。也許北、東、南邊界沒有給我們太大揮灑的空間,但走向西部廣袤的世界,我們會用中國和平崛起的力量打開一片雙贏和多贏的新天空。
(劉濤:德國Bielefeld大學社會學博士生,Bielefeld大學世界社會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