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非洲不應讓中國“幫倒忙”(ZT)
(2006-08-22 18:01:54)
下一個
英國《金融時報》社評/在許多領域,中國一直在爭取非洲的支持。在不到6個月的時間裏,中國總理溫家寶繼外交部長李肇星和國家主席胡錦濤之後,剛剛完成中國高層領導人的第三次非洲之行。
現在,許多非洲國家將中國視為快速發展的典範,並寄望中國履行諾言。進入新千年以來,中非貿易已經翻了四倍,並且朝著有利於非洲的方向傾斜。今年頭4個月裏,中國從非洲的進口(主要是石油)較去年同期上升了一半。
然而,一些非洲人發現,中國對非洲大陸所表現出的興趣,存在一個人們過於熟悉的模式,即把非洲當作原材料的來源地和中國製成品的壟斷銷售地。中國領導人最新這次非洲之行,部分就是為了讓南非等國政府放心,雙邊關係將帶來均衡的好處。
中國提供給非洲的許多優惠,與西方捐助國提供的一樣:援助、債務減免、藥品、培訓、技術支持和關稅免除。從紅海到幾內亞灣,中國的國營企業已承諾出資數十億美元,用於石油勘探和生產。中國已對安哥拉成為石油出口國投下戰略賭注,為保障未來石油供應提供了巨額“抵押”。這是一種任何西方國家都無法提供的長期“套餐”(至少自法國的石油工業私有化以來是如此),而且還不附帶任何條件。
中國與蘇丹和津巴布韋有著特別親密的關係,這種關係還延伸到軍售領域。但中國對忽視人權侵犯的指控還算敏感,因而在高層訪問的路線中排除了這兩個國家。不過,中國在北京隆重接待了津巴布韋總統羅伯特·穆加貝(Robert Mugabe),近期還接待過津巴布韋副總統喬伊斯·穆菊茹(Joyce Mujuru),以及蘇丹一個高級代表團。
對非洲來說,坐看中國與西方捐助國和投資者相爭,是一種誘人的選擇。在冷戰年代,非洲國家領導人變得擅長在西方、蘇聯和中國的相互對抗中周旋。這種策略帶來了回報。另一方麵,冷戰留下了我們目前所見到的非洲:基本上是一係列發展失敗。
存在的一個風險是,與中國關係的蓬勃發展,將有損某些非洲國家領導人的努力和西方合作夥伴的渴望,即促進更負責任的政府,增進透明度和共享國家收入。這些努力獲得成功,符合中國的利益,因為它們將使非洲大部分地區成為不斷成長的市場和可靠的供應國。中國應當在區域和雙邊層麵與非洲來往。西方國家也應更多與北京在非洲政策上進行接觸。中國作為經濟大國的崛起,對非洲大陸是個巨大機遇。但非洲需要聰明地抓住這個良機。
譯者/諸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