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魏承思:北京對「倒扁」投鼠忌器(ZT)

(2006-08-22 18:01:54) 下一個
6月13日,台灣立法院召開臨時會。國親兩黨立法委員聯手,以113票對96票通過把罷免陳水扁案交給全體院會審查,台灣憲政史上第一個總統罷免案正式成案。台灣政潮洶湧,藍綠陣營劍張弩拔。照理北京會樂見陳水扁的狼狽處境,樂見台灣政局限於混亂。不過,北京最近對台灣政情發展的態度有些耐人尋味。中共國台辦發言人李維一日前表示,國台辦不會對台灣的政爭發表評論。據說中宣部還下達指示,要求大陸各媒體不得再發表關於台灣政情的評論文章。不僅如此,被譽為「揭弊英雄」的國民黨籍立委邱毅預定在北大的演說也被迫取消。中共對倒扁的態度為何如此低調呢?  一個原因是怕台灣「揭弊新聞」對大陸社會產生衝擊效應。因為中共高層的腐敗絕不輸給台灣的第一家庭。但台灣有媒體對陳水扁進行監督,獨立的司法不但傳喚了總統親家,而且收押了「駙馬爺」趙建銘。原先北京把台灣陳水扁領導下的社會混亂、族群對立、經濟衰退等種種怪象都歸結為民主之罪,以此阻擋大陸人民的民主要求。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大陸高幹子弟可以無法無天、逍遙法外。台灣民主固然有百般不成熟之處,但能把駙馬毫不客氣地關入鐵窗,台灣的民主活力和法製公平展現無遺。北京當局正是害怕台灣的榜樣會在大陸引發一場全民揭發貪汙舞弊,追求民主政治的風潮,才對倒扁保持低調。   當然,北京不樂見倒扁還有其他因素。中共中宣部禁令下達的時機,恰好在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麵見陳水扁,得到「四不」的再次保證之後。有人據此認為,這說明中美在「倒扁」問題上已達成「維持現狀」的共識。若說中美之間就目前台灣政局已在台底下達成默契,其實倒也未必。但「維持現狀」確實是雙方共同利益。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最大的考量是要保障其國家利益。站在華府立場,陳水扁既已承諾在修憲時不會觸動到統獨議題,他們的目的已達。台灣問題並非美國外交政策的主要焦點,華府想要做到的隻是減少麻煩。對美國來說,若陳水扁下台,副總統呂秀蓮走馬上任,台灣政局的變數可能更多。因此,在華府看來,逼陳水扁即時下台並不符合美國利益。   對北京來說,采取「不倒扁」的態度有多重考量。第一,泛藍推動的罷免案成功機會不高。根據規定,需要超過三分之二的立法委員,也就是148名立法委員投票同意罷免陳水扁,罷免案才能交全民公決。但憑借泛藍陣營目前手中的約113票,要使罷免案通過可能性微乎其微。北京若支持藍軍「倒扁」,反而授人以柄,被台獨勢力利用,不利於爭取台灣民心,尤其是中南部泛綠民眾的人心。第二,目前北京在兩岸關係上是求穩怕亂,深怕影響明年中共十七大和2008年的奧運會,底線是無論誰執政,都不能搞台獨。若因「倒扁」而形成藍綠對決,台灣政局動湯,對中共並無好處,反而有可能刺激民進黨為保政權而孤注一擲,推動激進台獨。第三,在「倒扁」聲中出現呂秀蓮與王金平結盟的傳言。中共認定呂秀蓮是「激進台獨」。相反,在美國再次取得阿扁的「四不」保證後,中共已比較可以放心;而蘇貞昌雖仍堅持台獨理念,但在兩岸經貿及各方麵交流上會走一條中道、務實的道路。   兩害相權取其輕,中共寧可選擇「維持現狀」,選擇「四不」框架下的陳水扁以及行政院長蘇貞昌,而不是進一步的亂局,更不是呂秀蓮的接掌大位。從北京處理「倒扁」案的取態來看,不得不承認中共處理兩岸關係的手法是越來越嫻熟了。 原載《探索星》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