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籲伊朗朝鮮仿效利比亞(ZT)

(2006-08-22 18:01:53) 下一個
多維社記者章祈綜合報導/美國5月15日與利比亞恢複全麵外交關係,以獎勵利比亞廢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美國同時表示,如果伊朗與朝鮮效法利比亞,也將獲得獎勵。國務卿賴斯呼籲伊朗與朝鮮的領導人,采取類似卡紮菲的「戰略決定」。 法新社報導,美國15日宣布與利比亞恢複外交關係,結束與利比亞領導人格紮菲之間長達二十五年的對抗。同時利比亞也從美國的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刪除。 國務卿賴斯說,恢複關係是拉紮菲在2003年決定唾棄恐怖主義以及停止研發大規模毀滅武器等作為的「實質成果」。賴斯發表聲明說:「本人樂於宣布,美國將和利比亞恢複正式外交關係。我們不久將在的黎波裏設立大使館。」 利比亞外長沙格翰讚揚美國的決定。他說:「這開啟了(兩國之間的)新頁,對兩國人民皆有好處。」英國也對美國的決定表示歡迎。英國外長貝克特女士說:「自從2003年做出放棄恐怖主義,停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研發計畫的曆史性決定以來,利比亞已呈現重大進步。我們將繼續和利比亞合作,持續往前邁進。」 路透社報導,對於美國視為流氓國家及恐怖活動支持者的伊朗與朝鮮,賴斯表示,這兩國應以利比亞為表率。呼籲伊朗與朝鮮的強硬派領導人,采取類似卡紮菲的「戰略決定」。 她說:「如同2003年是利比亞人民的轉捩點,2006年也可以成為伊朗及朝鮮人民的轉捩點。我方呼籲伊朗和朝鮮領導階層采取類似的戰略決定,以嘉惠自己的國民。」 利比亞在2003年12月決定放棄武器計劃後,美國與利比亞的關係出現轉折,此後雙方一再重申,在利比亞貫徹其保證的情況下,將致力恢複兩國關係。利比亞的能源工業目前亟需外資挹注,利國外交部稱美方的舉措是朝兩國全麵合作「意義重大的一步」。 利比亞在華府連絡辦公室主任奧賈利(Ali Aujali)表示,這項決定將使得美國的石油公司受益。他說,「現在我認為他們能夠與其他國家競爭,也可以進行他們在利比亞的工作了。」 隨著兩國關係轉為熱絡,美國一些石油公司去年已達成讓他們在利國重啟中斷19年的油氣生產作業協議。美國已經在2004年結束自1986年起對利比亞實施的廣泛貿易禁令,作為改善關係的過渡措施。 東森新聞文章說,美國15日宣布與利比亞恢複全麵外交關係,在分析家看來,此舉並不讓人意外。因為美國亟需在中東結交新盟友與取得石油來源,而利比亞則需要開放經濟,雙方自然一拍即合。隻是美、利複交,也等於宣告布希政府高喊入雲的「促進民主」理想,已經不是施政首要目標。 美國受困於伊拉克泥淖,又積極籌建對抗伊朗的包圍網,能在中東多一個盟友自是再理想也不過。埃及政府的政治暨戰略研究中心的政治分析家塞德說,美、利選在此刻複交,其時機凸顯出美國急著在中東尋求突破,而從激進主義轉向的利比亞就成了最好人選。 塞德也點出,美、利複交是美國從民主的退卻,也顯示美國現在正積極和許多不民主政權結盟,民主已經不是美國評判是否要與中東等地區國家發展關係的標準。 利比亞強人格達費從1969年起即統治利國至今,自從3年前卡紮菲放棄追求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承擔洛克比空難責任並付出賠償以來,美國與利比亞就開始走上重新接觸的道路。一些分析家說,兩國複交其實僅具有錦上添花的象徵意義而已。 美國早在2004年就解除對利比亞的禁運。此後,至少6家美國石油公司進入這個北非國家,恢複從1986年起就中斷的石油探勘。利比亞擁有全球第8大的石油蘊藏量,但過去美國的禁運讓設備與科技無法進入利國,導致產能低落。 美國國務院雖然將把利比亞自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上除名,但是許多人權團體仍把利比亞列為全球最壓迫人民的政府之一。以促進民主為訴求的美國人權團體「自由之家」,就把利比亞列為全球管製資訊最嚴格的5個國家之一。 利比亞流亡海外的異議人士對美、利複交五味雜陳。他們相信這對人民有好處,或許一個更開放的利比亞可以讓人民更容易擺脫格達費;隻是在此同時,他們也不寄望美國會對利比亞施壓,讓人民可以享有民主。 美國駐的黎波裏大使館1979年遭到示威人群猛烈攻擊之後,美國1980年起與利比亞斷交,並將利比亞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長期維持著敵對關係。1980年裏根政府上台後,美國指責利比亞支援國際恐怖主義,關閉了利駐美人民辦事處,驅逐利外交人員,兩國關係迅速惡化。 1981年美國海軍飛機擊落兩架利比亞飛機後,兩國外交關係斷絕。1986年,美國以打擊恐怖主義為由,空襲了的黎波裏和班加西,兩國矛盾進一步激化。1988年12月洛克比空難發生後,美英兩國認定洛克比空難係兩名利比亞情報人員所為,要求利比亞逮捕並引渡這兩名炸機嫌疑犯。 1991年,在美英等國的推動下,聯合國安理會透過有關決議,對利比亞實施製裁。此後,美國國會透過了“達馬托法”等法案,禁止美國企業和個人與利比亞進行經貿往來,同時還禁止其他國家的公司利用美國產品和技術與利比亞做生意。 多年來,由於受聯合國以及美國等國的製裁,利比亞經濟日漸惡化,國際處境也十分孤立。為擺脫困境,利采取了一係列積極舉措,在努力改善與西歐國家關係的同時,一直努力尋求與美國恢複外交關係,並促使美徹底解除對其製裁。 9.11事件後,利比亞對美國表示同情並重申堅決反對恐怖主義,兩國關係有所緩和。2003年8月,利比亞政府不僅正式宣布願意對洛克比空難事件承擔責任,對死難者家屬予以賠償,而且還於同年12月宣布全麵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計劃。此後,美國開始逐步放寬對利比亞的製裁,兩國關係不斷改善。 2004年4月,美國宣布放寬對利比亞的經濟製裁。同年6月,美國宣布正式恢複中斷24年的美利外交關係。此後,雙方相互在對方首都開設聯絡處。9月,美國再次取消對利的一些經濟製裁措施。去年以來,美國還取消了對利駐美外交官的旅行限製以及部分對利防務出口限製,並允許美國企業參與利比亞銷毀化學武器的專案。 隨著對利製裁的逐步取消,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石油公司紛紛重返利比亞。今年年初,3家美國石油公司宣布,將向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投資18.3億美元,用於恢複石油開采。 今年4月15日是美國轟炸利比亞20周年紀念日,利比亞政府以音樂會的形式,一改往年的譴責和抗議,在和平的氣氛中紀念這一事件。利美雙方的積極舉措為雙方恢複大使級外交關係創造了條件。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