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特稿:中國特色的“路憤”(ZT)

(2006-08-22 18:01:53) 下一個
多維社記者陳湘編譯報道/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擁有了一部自己的汽車,仍然還是一種十分新鮮的感覺,但是也容易變成噩夢,因為車禍的頻率太高。在一些人眼中,在中國駕車,經常是一次接近死亡的經曆,至少《新聞周刊》駐北京記者劉美遠(Melinda)就有這種感覺。在最新一期《新聞周刊》中,劉美遠以親身經曆報道了在中國考車、駕車中的種種“中國特色”。 何以不願在中國開車 《新聞周刊》記者劉美遠(Melinda)報道說,我最終還是決定參加考試,拿一張中國的駕照。比起過去,如今北京的街道太擁擠混亂不堪、而且汙染嚴重,駕車人得小心謹慎、精神緊張。而且找不到地方泊車。因為所有這些原因,多年來,我一直不願意在北京考駕照。 然而我過去是很喜歡在中國開車的。1980年,當我拿到第一份工作到北京時,有私家車的中國人還寥寥無幾。街道不僅寬廣,車也很少,對我們這些有車的人來說,無疑是在呼喚我們。而且,隨時隨地都可以找到泊車位,甚至天安門廣場也不例外。那時,外國居民可以進口汽車,但是,不允許隨意開太遠。從北京到天津,如今隻需要大約1小時的行程,是我們可以駕駛的最遠的距離。 80年代中期,隻要路途報酬豐厚,許多中國司機都願意長途駕車送一位外國人。一年夏季,我在巴基斯坦開始了我漫長的旅程。首先,我搭吉普車從白沙瓦到中國邊境的塞外集市喀什。從那裏,我沿路搭順風車,穿過死亡大沙漠塔克拉瑪幹,到達烏魯木齊,然後,雇一部中國出租車,前往西藏首府拉薩。一路苦不堪言,出租車司機還在海拔17,000英尺的青藏高原患上高原症狀,這真正是一次難忘的經曆。 當我於1998年,第二次來北京工作時,我的舊的中國駕照早已過期。我今年決定拿一張新的,因為,我的行程上又有另一次長途旅行,這次是去參加遙遠西部的四川省的賽馬節。 考車筆試問題透露車禍頻繁 不久前,我與其他十幾名外國人一起在北京的一個駕照考試中心參加了比試。測試總共有100題,必須要答對至少90題才算及格,所有的問題都出自《交通安全規則-考試參考手冊》,一本91頁的小冊子。哈!規定說駕車時,司機不允許穿拖鞋、抽煙、進食、打電話、或者無視路況與乘客聊天。但是,我知道一名在同時間做以上所有事情的司機,而且,當時他還是高速在內蒙古的一條大霧彌漫的高速公路上行駛。 其中,最讓人記憶猶新的,是那條有關腸子的問題。確切的說,這是一條多項選擇題。該問題問,當你路過一起交通事故,發現遇難者腹部受傷,小腸露出體外時,應該怎麽做。選擇分別是 a)放回去,b)什麽也不做,或者c)不放回去,用碗或者瓶子蓋住傷口,然後用帶子綁住碗或者瓶子。 該手冊中,正確的答案是c。對我來說,這可不容易,因為我通常不會隨手在車上準備一個適合接人體器官的碗或者瓶子。但是,中國司機經常有在車上放有果醬瓶或者保溫杯來盛白開水或者熱茶的習慣。我猜想,車禍時,他們可能可以用得上。 事實上,這類問題透露出了中國車禍頻繁的問題。 在中國,車禍的頻率要比他們應該發生的頻率高很多。不要誤會:我不是在抱怨中國的駕照考試,或者考試人越來越難拿駕照的事實。在中國駕車,經常是一次接近死亡的經曆,或者更糟糕。就在上周,法新社一名駐北京部門的新助理就在五一節期間死於一次交通事故中。 根據公共安全部的正式統計,過去5年裏,中國每年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經常循環在10萬人左右。這數字還隻是一個保守的估計。去年,近9.9萬人死亡,47萬人在汽車事故中受傷。對許多中國人來說,自己擁有一部車仍然還是一種感覺十分新鮮的體驗,他們有時以超常的心態來看待他們的這個新玩藝。雖然近年來,中國的汽車產量激增,前不久,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甚至宣稱,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汽車市場,但是,根據世界健康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統計,中國的13億人口隻擁有全世界汽車總量的2%,然而,車禍事故死亡的人數,卻占了全球的15%。 外國記者經常擔心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受傷,例如,被伊拉克綁架者處死,或者在一次武裝衝突中中彈,但是,我們多半更容易在一次普通的交通事故中受傷。多年來,在無數國家報道戰爭和暴動時,我卷入交通事故的次數(在海地、科威特、伊拉克和中國)遠遠要比中彈的次數(在菲律賓)多。中彈那次也僅是擦傷,馬上就由慶祝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即將倒台的菲律賓醫生治好。 腐敗也導致車禍 在中國駕車特別危險的原因有許多。其中之一就是腐敗的官員在受賄後,把駕照頒給不合格的司機。另外的包括車況糟糕的汽車、標幟不明的修路工程、缺乏經驗的司機、或者長途駕車、無法抗拒睡眠的司機。 去年年底,一名卡車司機在山西鄉間道路上超速行駛,撞上一組正在慢跑的學生。而驚人的是,18人立刻死亡,包括一名教師,另有3名受害者死在醫院裏。劉世南(Liu Shinan音譯)在《中國日報》報道此悲劇時哀歎說:“在這國家裏,卡車司機最無法無天了。他們駕駛的卡車可以變成致命的武器。”他舉例說,許多中國司機,就連一些經驗豐富的司機,都不容易在澳大利亞、英國或者美國拿到駕照,因為,他們缺乏交通道德的常識。 為了保證這點,官方的交通規定手冊專門有一章名為《文明駕駛和專業道德》的篇章。聽起來,駕車像是一項連孔夫子都會讚同的優雅活動。其中一道問題問:司機是否應該a)故意低估對方, b)互相搶道, c)互相學習和幫助,吸取他人的優點,改掉自己的缺點,保持安全駕車。我也不知道最後的訓誡c.到底是什麽意思,但是,我猜想,它應該是正確的答案-實際上也確實如此。你怎麽能不喜歡多項選擇題呢? 但是,現實和規定是有差距的,在中國,媒體有關戲劇化的駕車經曆的報道可不少。一名政府幹部因為路人把他的多功能車不小心刮傷了,就開車追上那人,並把人撞傷。一名精神患者在路上被人撞倒,司機逃走,結果,長達5天的時間,沒有一位路人出來幫助倒在地上的受害者,結果,人被活活凍死。一個專門是以每小時150公裏(93英裏)在高速公路行駛的中國青年幫派,在北京二環公路上,以13分鍾繞著北京走了一圈。 現在,我拿到了新駕照-是的,我通過了那考試-我做好上路的準備了。但是,比如說,當我在二環公路上碰見危險司機時,我應該怎麽做。規定提出這點建議:“當一名司機發現另一名司機車技不佳或者胡亂駕駛時”,第一名司機應該及時通知第二名司機,告訴他的錯誤,以避免事故。我肯定會這麽做的,前提是我要追得上他。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