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未列華“貨幣操縱國”國會疑興問罪師(ZT)

(2006-08-22 18:01:53) 下一個
亞洲時報在線David M Lenard撰文/美國財政部(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周三發布了《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年中報告》(Semiannual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Exchange Rate Policies)。盡管其內容涉及多國,但各大新聞媒體均把焦點集中在該報告為何不將中國政府列為“貨幣操縱國”(currency manipulator)這一問題上。 在官方聲明中,美財長斯諾(John Snow)表示:“財政部無法得出中國意圖操縱匯率機製,以阻止國際收支調整,或在國際貿易中獲得不公平競爭優勢的結論。因此根據《1988年貿易法》(1988 Trade Act),我們沒有將中國列入黑名單。” 在隨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斯諾指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政府是否有操縱貨幣的動機。“《1988年貿易法》設定的標準最終在於動機。”他說。斯諾指出,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上月出訪白宮時,已承諾“提高匯率的靈活性”、刺激進口及放寬對外來投資的限製,這些舉動表明“中國有意解決貿易失衡的問題”。 在外交層次,財政部的聲明有助於給中美緊張關係降溫──近年來,不少美國論者認定人民幣遭“人為低估”,導致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影響到中美關係。可是在國內政治層次,財政部這決定,卻可能帶來相反的效果。許多國會議員都猛烈批評報告,特別是那些代表無法與中國貨競爭的工業地區的議員。從法律角度來說,不將中國列入“貨幣操縱國”黑名單,並不意味美國國會無法對中國采取行動,但是卻使得法律程序更加複雜,因為那些主張在貨幣問題上對中國政府更強硬的議員少了一個有力的論據。 參議員舒默(Charles Schumer)和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是最先批評財政部報告的議員。他們曾要求國會通過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徵27.5%懲罰性關稅的議案,從而向北京施壓。 民主黨人舒默表示,財政部“似乎總是當出頭鳥,但後來又畏畏縮縮……如果當局無法或不願采取行動,那麽我們的議案將會是讓中國公平對待我們的唯一選擇。”共和黨人格雷厄姆說:“我厭倦了談判、訪問和笑臉。如果到9月前人民幣還未大幅升值,我們將會對關稅提案進行表決。” 舒默與格雷厄姆提出的關稅議案,被形容為是一枚“核武器”,一旦通過將對中美貿易以至雙邊關係造成巨大損害。另兩名參議員──格拉斯力(Charles Grassley)和鮑克斯(Max Baucus)提出的議案則較為溫和。他們要求財政部列出被人為操縱的外國貨幣,並相應地分級采取一些反製措施,例如禁止美國為中國企業作貸款擔保。 不過,鮑克斯同樣對財政部的報告持反對態度。他稱:“是時候改變我們對貨幣問題的處理方式了,除了針對中國,還有任何操縱貨幣傷及美國經濟的國家。”反對報告的還有美國工業界。製造業組織及工會團體雖然經常就其他問題爭拗不休,但這次卻一致批評財政部的做法。 《商業周刊》(BusinessWeek)引述一中小型製造業協會的會長克恩斯(Kevin Kearns)的話稱,斯諾“一直被中國政府玩弄於股掌之中”。紡織業界一個遊說團體的執行主席Auggie Tantillo表示,美國政府“就像一隻不敢挺身而出保護國內工業利益的紙老虎”。 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秘書長司庫特魯克馬(Richard Trumka)則表示,布什總統和財政部在“麵對中國的時候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如果華盛頓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人民幣將會繼續被低估。” 中國社會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的研究教授易憲榮對美國財政部的報告並不感到吃驚。他認為,報告肯定了中國的匯率政策改革,有助於鼓勵北京繼續放寬對外匯的控製,例如推動“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計劃(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scheme,QDII),允許經審批的中國投資者在國外市場自由進行證券交易。易教授說,放開人民幣匯率符合中國自身的利益,因此無論有沒有外界壓力,北京都會繼續推動匯率改革。 有學者對美財政部的溫和政策表示歡迎。滙豐銀行的經濟學家曲宏賓寫道,“雖然外界壓力有時候確能推動中國改革,但其手法必須溫和。任何強硬的壓力隻會適得其反。” 報告一公布,外匯市場隨即作出反應:人民幣近幾周的升勢應聲加快,達到1美元兌8元人民幣的心理關口。由於人民幣看漲,突破1:8的大關有望在本周或下周實現。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總裁任誌剛認為,人民幣持續升值是大勢所趨。“當人民幣匯率突破一些水位,對市場可能會有一些心理影響。” 上海一位外匯交易員說,美國財政部的報告不會對市場走勢造成很大衝擊,因為人民幣升值是市場因素在起作用,而美元走弱則進一步刺激人民幣升值。一位國營銀行的交易員預料人民幣會加快升值步伐。他向路透社說,市場目前的反應,其實是“等待真正大事發生前的平靜……華盛頓不列中國為匯率操縱國,被視為一個讓步,北京估計會作一些積極示好回應,如讓人民幣在未來幾周升值。” 多位中國領導人近月頻頻發表有關人民幣匯率的講話,旨在避免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而引發兩國緊張關係升級。美國財政部今次的決定,無疑是中國外交一次勝利。 維護社會穩定向來是中國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北京方麵擔心,若人民幣升值過快,勢必對年增幅超過9%的國民經濟造成巨大衝擊,進而導致國內局勢動湯。另外,若美國針對人民幣升值問題采取諸如實施《舒默-格雷厄姆法案》(Schumer-Graham bill)之類的措施,中國得應對由此引發的災難性經濟後果。 去年7月,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製度,改變以往單一盯住美元的匯率製度。自此,人民幣開始逐漸升值,到目前為止總計升值約3個百分點。中國政府估計,在當前華盛頓的政治勢力平衡下,這些措施和果效,應足以令美國滿意了。如今看來北京的算盤打響了。但從前麵提到的美國政界的反應來看,中國還是很難從此高枕無憂。 美國方麵認為,早在多月之前就已預計到中方的行動,而最近的事態發展,也令人相信布什政府對中國采取強硬行動的機會甚低。華府麵對的國際事務麻煩己夠多了,犯不著跟中國鬧得更僵,何況美國還希望在解決伊朗核危機、朝鮮半島核問題上獲得中國的支持。 曆史上,共和黨政府總是較親商界的,另美國企業對中國的依賴性日益增強,也化為一股無形的政治壓力,令白宮在人民幣問題上不得不慎重。胡錦濤訪美首站,不在華盛頓的白宮,而是在波音和微軟總部,恰好說明了這一點。 中國持有大量美國政府債券,也使得華盛頓不想對中國太硬。當然,這也是把雙刃劍。不少評論人士稱,美元貶值,令中國手裏的美元資產縮水,將影響其購買力。 盡管外匯市場對財政部報告的初步反應,是人民幣更見強勢,但這種趨勢能持續多久,還是個問題。前文提到的那位中國銀行交易員說,外界雖普遍認為中國為向美國示好,將允許人民幣在不久未來升值,惟其重要性可能隻是短期性。從長遠來看,假設北京仍希望繼續將人民幣升值趨勢規限於目前的緩慢步伐,美國財政部今次的聲明,實際減少了要求中國加快行動的壓力,令到北京可較易實現其目標。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