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哲:胡錦濤提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現代化的意義(ZT)
(2006-08-22 18:01:53)
下一個
胡錦濤主席在美國耶魯大學演講後,針對有關中國民主政治的問題,坦誠地提出了“沒有民主就沒有現代化”的判斷。
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在民主問題上的自信,讓世人感悟頗多。
曾幾何時,一提到民主問題,西方輿論界便占領了某種“道德高地”,把中國描繪成一個“經濟改革、政治保守”的獨裁國家。胡主席在世人麵前堅定地承諾:今後的中國,就是要“依法保障人民享有自由、民主和人權,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使13億中國人民過上幸福生活”。
從胡錦濤主席的講話,我們欣喜地看到了中國在建設自己的民主政治方麵的突破。中國的民主自信已經從排除對西方民主製度的盲信,信守自己的民主理念,發展到新一代領導人希望通過與國際社會的擴大交往,增加東西方共識,使中國能得到世界各國人民及朋友的更大信任。
當然,“沒有民主就沒有現代化”的判斷,也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民主政治的漸進性、艱巨性特點。
過去,我們常把民主解釋成為“人民當家作主”,這其實是不全麵的,因為它沒有提到政府。不通過政府的治理甚至控製,人民是無從“當家作主”的。
要真正讓廣大人民獲得民主的自信,並使這種自信生長在一個堅實的製度基礎之上,我們就要重新審視甚至塑造自己的核心價值──我把它稱之為“中國民主的信條”。
這種信條的建立,需要我們堅定不移地相信民主首先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價值思想體係。
毫不諱言,中國的民主政治絕不是西方現有的民主製度,但兩者之間有著巨大的聯係。人類共同文明的形成,實際上就是東西方各國克服文化價值和社會製度方麵的巨大差異,把根植於東西方兩部悠久的文明史發揚光大的奮鬥過程。對比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這兩部悠久的文明史,一方麵使儒法道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另一方麵釋理性主義、經驗主義、懷疑主義、自由平等、天賦人權。這兩部參差有別、千秋短長的曆史經過千百年的演化,直到近代,才有了100多年的利害關係和全麵接觸。我們越是對西方民主有更真切的了解,就越會對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外來思想之間發生的衝突有一個更清晰正確的認識。這種了解與認識,如果能在一種自信但同時是謙遜的心態中得到升華,就一定能幫助我們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信條和民主體製。
除了建立我們自己的有關民主的理念和理論體係之外,我還有三個期望:
第一,我們要在民主自信基礎上認真考慮民主的一些“製度性缺陷”,要充分意識到,民主必定會與我國目前普遍強調的行政效率產生一定的矛盾。在中國現行的社會條件下,我們必須有為“民主協商”付出代價的心理準備。
一個社會越是發展,其多元化利益的衝突就會更大,人民群眾的“參與表達”也就會越來越強烈,而作為“為人民服務”的政府,麵臨的“利益整合”工作也就越來越困難。
第二,在今後的民主實踐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重民主程序的建設,鼓勵人民的參與熱情和政治競爭意識。程序正義之所以重要,就是它能使人們警惕“民主獨裁”的出現。
曆史上以民主名義行獨裁之實的例子數不勝數。而時下,民主作為一種理想,已為世人所普遍接受。在中國,我們也可以發現那種“聽多數人意見,和少數人商量,自己一個人說了算”的政治實踐。要真正贏得人民的信任、真正贏得中國的國際信譽,我們必須通過“程序正義”的建設,構建各級政府的“民主信用”。
第三,要特別注意:民主雖然可以使“多數人當家作主”,但是它也注重保護少數人的權利。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民主鼓勵“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社會責任感和道義良心;民主認可批評特別是對執政者的批評;民主肯定遊離於社會主流之外的少數人的憲法權利;民主要求政府不斷修煉自己的精神氣質,保持民主的風度,正確處理紛繁複雜的“人民內部矛盾”。
胡錦濤主席“沒有民主就沒有現代化”的提出,讓我們再次意識到:中國正麵臨300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曆史大變局,而世界之走向開放,走向自有,走向平等,走向民主,已是不可逆轉之勢,已成不可阻擋之潮流。中國沒有別的出路,隻能奮起直追,借鑒自己在經濟改革方麵與西方合作過程中取得的經驗,應用到今後的民主政治建設上去。這就是我們企盼的──通過切實保障憲法規定的人民的種種權利,來積極穩妥地推進新一輪的政治革新。
(原載〈南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