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印度神話”隱藏中國因素 龍象之爭受關注(zt)

(2006-08-22 18:01:52) 下一個
大國的興衰永遠是世界政治中最令人矚目的部分。在中國成為世界中心話題一段時間後,另一個發展中大國印度也帶著同樣亮麗的經濟成績單加入了進來。對於這兩個同樣擁有悠久曆史、燦爛文明和眾多人口的國家,人們將它們相提並論本不值得驚訝,但有意思的是,近來西方媒體關於“中印比較”話題的討論幾乎到了連篇累牘的地步,仿佛不談論這個話題,就顯得有點跟不上形勢。在這中間,有一種論調格外盛行,即認為印度的發展比中國更具潛力,並且為印度趕超中國加油叫好。 印度有優勢 但也與中國有差距 為什麽那麽多分析看好印度?不可否認,印度本身的經濟發展與中國相比,有它具有優勢的地方。據環球時報報道,印度報業托拉斯駐中國的記者阿尼爾.約瑟夫總結了印度的三大優勢:一是人口結構的發展趨勢。據專家的預計,中國的老年人口在2051年將達到4.3億人,不僅將為社會福利和退休製度增添新挑戰,也意味著中國的勞動力將出現短缺現象,而印度屆時將有大量年輕的勞動力,無論是投資還是儲蓄都將出現穩定的增長。第二,中國的銀行業體係和服務業體係都無法與印度相比。印度的銀行不良貸款比例較低,不像中國國有銀行壞賬數目驚人。第三,印度麵對的國際環境可能比中國寬鬆。因為價值觀等諸多因素,印度與西方的關係比中國緊密。 但另一方麵,在印度工作多年的新華社前駐新德裏分社首席記者江亞平認為,若單從印度的經濟狀況來看,它的前景遠遠不像西方預測的那麽理想化。目前,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收入都不到中國的一半,基礎設施極其落後。更重要的是,印度社會存在著許多製約發展的因素。從政治上來說,印度的政治製度導致黨派利益之爭嚴重,權力過於分散,官僚體製臃腫腐敗,難以集中力量辦大事。 印度比中國強在哪裏? 龍象之爭難避免 印度的增長是否更“經濟”? “印度神話”中埋著中國因素 據環球時報報道,在印度多數方麵明顯落後於中國的情況下,“印度神話”的輿論又是怎麽形成的呢?應該說,造成這種效果有一部分是源於印度自身的“公關”。印度一直懷抱大國夢想,最近幾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這種心理更加膨脹。為了獲得世界對其大國地位的認可,也為了吸引世界的目光,為自己的經濟發展注入外資和外援等新的動力,印度在全球範圍內展開一輪又一輪自我宣傳攻勢。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裏,印度政府和工商界聯手斥資400萬美元策劃了一個全方位的印度公關宣傳計畫,在世界範圍內打包宣傳一個欣欣向榮、飛速發展的印度。在今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印度更是出盡風頭。它當時打出的宣傳口號是“印度無處不在”,一個“崛起速度很快的自由市場國家”。在論壇期間,印度派出了比去年多一倍的政界和工商界領導人與會,發表了60多場演講。在會議空閑期,代表團用印度傳統的佳肴美酒、藝術展覽繼續吸引與會者的目光。達沃斯論壇最後一晚,印度借一場耗時4小時的寶萊塢歌舞表演震撼謝幕。這種成功的自我宣傳,讓西方媒體對印度“看高一線”。 另外,“印度熱”的背後,關鍵還有一個中國因素。江亞平先生認為,印度被西方歸入“民主國家”,價值觀與西方相近,容易產生價值認同感。抬高印度就是為了證明美國和西方的發展觀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麵對中國的快速發展,西方感到憂慮,於是希望扶持與中國比鄰而居的印度,來平衡中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布希不惜破壞核秩序,和印度簽訂核協定,就是為了討好印度,讓印度成為製衡中國的一個棋子。美國重視什麽,西方媒體便把焦點對準什麽,這就是西方媒體追捧印度的關鍵因素。 其實,雖然西方媒體常說“21世紀屬於中國和印度”,但中印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是巨大的。即使不斷有人送給中國“世界工廠”的美譽,但實際上中國製造業在全球9%的份額不到日本的一半,也不到美國的一半。印度的情況也是如此。也許中印兩國的發展原本就不應該有非此即彼的歸類,背負著沉重人口負擔的發展中國家的大國之路,從來都不是像西方輿論描述的那樣鋪滿玫瑰花瓣的。 相關報道:西方為何給印度叫好 中國和印度是對手還是夥伴? 中國和印度是對手還是夥伴?這是近年來西方媒體關注的熱點話題。為此,日前舉行的博鼇亞洲論壇2006年年會特意增加了專場研討會。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在4月22日下午的《中國與印度:合作的力量》研討會上,中國貿促會會長助理、國際商會中國委員會秘書長王錦珍先生說,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各有優勢,但是確實也有一些障礙妨礙了兩國關係的進一步發展。首先是兩國之間的邊界問題。第二是兩國缺乏了解。去年有35萬印度人到中國來,而去印度的中國人隻有5萬人。第三,印度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第四,中國對於印度的市場反應比較慢,中國目前在印度的投資大概剛剛超過4000萬美元,而印度在中國的投資超過一億美元,事實上兩國之間還有很大的潛力。第五,印度對中國工商業的不同政策。第六,貿易缺乏多樣化,很多的貿易增長都來自印度向中國出口的原材料。 但在來自印度的中國研究院專家辛格先生看來,這些說法有些誇大。他說,“我確信,現在是中印關係有史以來最好的時期”,不僅是政治、經濟關係好,人員互訪也很多。“我們如何好好利用這個機會,讓我們的關係更好,這才是真正的挑戰。”辛格先生說。 對於中國和印度是對手還是夥伴這個命題,辛格認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他個人認為這個命題本身就是錯誤的,中印關係決不是非黑即白這麽簡單,國家關係從來都不會這麽簡單。 警惕龜兔賽跑論挑撥中印關係 另據環球時報早前援引新加坡聯合早報文章,去年底,美國《商業周刊》聚集了13名來自中印的專家,對比了兩國發展的異同,觀點大同小異,但總體共識是:兩國應根據自己的國情發展,相互競爭毫無意義。 文章表示,全球目前都對中印兩國“崛起”刮目相看,中國和印度的精英都應珍惜這一大轉機,不受有些人挑唆把兩國推到“競爭對手”的地位,使得雙方兩敗俱傷。文章積極主張兩國變成發展的合作夥伴。這種夥伴關係可以用國際長跑賽中肯尼亞選手的表現來形容。在每個場合,總有兩三位肯尼亞運動員跑在隊伍前頭,或並排、或輪流你前我後,形成緊緊的小圈相互鼓勵,他們爭取的是集體榮譽,誰奪冠並不重要。中印崛起應抱著這種精神,誰先誰後隻屬次要。 文章稱,印度發展像烏龜爬行,中國發展像兔子跳躍。印度的發展動力是輻射式散熱,中國是火炬般把熱度聚焦。這也在回應印度及他國學者把兩國發展比做“龜兔賽跑”,影射中國的“兔躍”並不等於最終勝利。印度“龜行”和中國“兔躍”各有所長,可以取長補短。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