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校不擇手段提高收費標準已成嚴重社會問題(ZT)

(2006-08-22 18:01:52) 下一個
春季開學,河南農村的初中生程雙心事重重。他家雙胞胎兄弟1年開銷近5000元,其中約4000元花在學校。程家4口人7畝地,年景好時,收入也就4000多元。這幾年,父母起早貪黑,東求西借,勉強撐得過去。聽鄰居說,供1名大學生1年1萬元都打不住。將來怎麽辦?程雙不敢想。弟弟比自己成績好,程雙萌生了退學念頭。近年來,教育費用持續攀升,絕大多數家庭為供孩子讀書,不得不省吃儉用,抑製了其他消費支出。   供養1名大學生要花掉13.6個農民1年純收入   培養一個孩子究竟要花多少錢?據測算,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平均每年學費為440元左右,普通高中一般在1200元左右,重點高中為2000元左右。根據2005年的統計數字,農民和城鎮低收入群體的子女義務教育支出,幾乎是其純收入的1/5。   大學收費更高。國內普通大學每年的學費動輒五六千元,一些名校名係高達萬元。供養1名大學生,需要4.2個城鎮居民年純收入,需要13.6個農民年純收入。貧困家庭麵對入學通知書一籌莫展,乃至品學兼優的孩子因為交不起學費輟學,已不是新聞。   中國社科院《2005年社會藍皮書》稱,子女教育費用在居民總消費中被排在第一位,超過養老和住房,超出了居民家庭可承受的正常水平,從而導致居民家庭削減消費開支,增強儲蓄力度。   教育高支出,使求學路更加艱辛,讓消費升級的小康夢遙遠而易碎。   學校不擇手段提高收費標準已成嚴重社會問題   教育高消費的構成中,最令人痛恨的當屬學校私設的亂收費項目。   前麵提到的程雙哥倆從上學期開始,成了國家為幫扶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而製定的“兩免一補”政策受益者,每人每年省了300多元,而且學校也按教育部規定實行了“一費製”:每個學生每年隻需交612元。可還沒等程爸爸笑出聲來,新的交費通知又接踵而至。學校要求封閉式管理,學生必須住校。40人一間宿舍,鐵床摞了三層,夥食也不太好,但食宿都包給了老師們經營,價格雖高,家長卻別無選擇。此外,校方還新推出罰款製度:學生遲到,罰1元;打架,罰5元;小偷小摸,罰10—50元不等……哥兒倆再怎麽緊著花,一年仍需4300元左右,和從前差不多。   在城市,相對先進的教學手段、教學設備,更為“亂收費”提供了素材,什麽信息費、多媒體費、英語教學費、擇校費、擇班費……不一而足。日前國家發改委曝光的教育亂收費學校中,就有好幾所大城市的中學。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鍾偉告訴記者,從購買力平價的角度出發,目前中國高校的收費,比西方國家,甚至比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貴族高校收費還要高!教育部原副部長張保慶也承認,現在有些高校收費上癮了,不擇手段提高標準,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學校被迫自己“辦教育”是造成亂收費問題的症結之一   “亂收費”猖獗,從某種程度上折射出目前教育體製的一些缺陷。剿滅亂收費,降低教育支出,也要從多方麵尋求突破。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認為,地方政府不按規定加大教育投入,逼著學校自己“辦教育”,是造成亂收費問題的症結之一。他對近4年地方政府部門拖欠教育經費的狀況算了一筆細賬:按照國務院對教育投入的要求,近4年地方政府拖欠的教育經費竟超過4000億元!他呼籲地方財政盡快填補“教育窟窿”。   兩會期間,部分代表委員指出,“投入不足”隻是一方麵,在教育亂收費背後,一是部分學校出現奢侈之風,二是存在一個灰色利益鏈條。如果不解決這兩個問題,教育就會變成一個無底洞,不僅政府投入填不滿,群眾的血汗錢也滿足不了它。   鍾偉教授也指出,解決高收費、亂收費現象,還應提高教育存量資源的優化配置,完善管理製度。治亂之本,應是各級財政對教育部門進行嚴格的業績考核,不能隻管投入不問產出。此外,高校收費是典型的涉及到國計民生的價格項目,當前高校自行定價的方式存在嚴重弊端,應依據《價格法》對其進行價格成本調查並列入聽證範圍內。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