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人的精神》-高科技與高道德(12.1)

(2006-08-04 05:12:22) 下一個
當今社會無疑是一種科技文明,科學的範式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和方麵。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的宗教改革為科學與民主的發展打開了先河。“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腳的,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盲目的。“(愛因斯坦)。世俗政治與宗教信仰、科學創新與民主道德並行不勃。科學麵對自然探索,民主改造社會。經濟的自由、政治的平等、教育的博愛使科技文明從機械發展到有機社會模式。 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西方科技文明傳播到中國,國父孫中山的理想和曾國藩的思想影響了國、共兩黨。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如今,大陸與台灣的統一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未來命運。建立有效高科技產業化、高道德教育普及和民主法律體製是勢在必行。政治豁免製、私人基金會、民間新聞機構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俄國、美國和澳大利亞與中國的相互影響決定中華民族和文明發展的方向。 世界宗教的演變源自猶太教而發展的基督教、回教和巴哈伊教體係,以及源自印度教的佛教體係。禪宗在中國的發展、儒和道家的發展融合了這兩大體係的一些思想。社會文明包括物質、精神和政治三方麵。當禪宗、道家和儒家對西方文明的宗教、科技和法製的哲學重新詮釋發展時,可以創造出儒家文化新的哲學體係。這種新的文化綜合應該帶來的是高科技與高道德合一的文明精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