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人的精神》-儒家'以人為本'的道德智慧(8.3)

(2006-08-04 05:04:02) 下一個
基督宗教是創世、拯救、啟示的罪性悔改的倫理體係,儒家的人本是克己複禮、三省吾身的道德調控體係,真正的核心都是成就仁義的人;但是,宗教的一些概念,容易將人帶入一種祈求或者犧牲某種利益的誤導中。對儒家等道德、管理係統的補充,形成了中國文化的分立體製,道家提供了一種對”天“(上帝)認識和探索的體係,還佛教提供了一種祈求利益和到達”極樂世界“的靈魂需求的體係。中國文化中的其他各家,比如,兵家、法家等,是類或前科學的專門知識、技藝係統,基本上已融匯入了現代自然、社會科學和人文藝術中。禪宗和印度哲學代表一種內省 生命自組織化的精神、藝術探索等方法,道家和希臘哲學代表一種探索自然等科學的實踐、思維方法;因此,對人性的探討主要體現在儒家和猶太教文化。 從人的出生或是人類誕生之初理解,人本善的概念是不同的,亞當和夏娃吃禁果之前是性本善的,之後仍然有上帝的形像-良心;所以,猶太、巴哈伊等教和人本主義都將人性看作善、惡雙重性,狄德羅對人性的定義是”黑暗與光明、偉大與渺小“的混合。人本善的另一麵是強調道德教育越早越好,因此,儒家主張開展學校裏的道德教育課程。 一個群體的發展,一是依賴於個人的知識、才能,更重要的是獲得知識和發現知識、獲得技能和發明技能的素質,以及群體賴以生存、社會賴以發展的個人交流、協作、和諧的道德智慧(moral intelligence)。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精神是一條健全人格的道路。十年樹樹,百年樹人,因而,人性的道德-群體智慧的培育,學校的儒家道德教育,對於中華民族的文明複興就非常重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