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人的精神》-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 社會精神(6.2)

(2006-08-04 04:59:53) 下一個
世界是先有信息,還是先有時空?宇宙大爆炸是物質形成和時空演變的過程,遺傳進化是基因信息的演變決定生物發育,人類知識是心靈對世界的知覺擴展和信息 的自組織化。太陽能是生物界食物鏈的最終能量來源。太陽、地球與月球能量相互作用的界麵就是生態圈,地理界麵的物質不斷地轉換成生物量。人類社會是精神、信仰對知與行的規範化過程。老子的“道”是自己而然的因(SELF BEING)。道家、儒家的“道”與“天”源自夏朝、周朝的思想、道德和理念,在漢朝奠立為中國的漢文化。猶太文化的完全漢化,釋家與道教融合而成禪宗,整合的儒家成為中華文明發展的主導 文化。同樣,科學技術的實質就是知識、就是信息,還不是物質。能量是將一種形態轉換成另一種形態的動力,而這個轉換需要信息。人類被創造在這個環境中,所以才有人類認識將宇宙、生命的信息轉換成人類的文明世界,包括物質形態的發明和社會形態的組織結構。 人類與宇宙相通的精神,就是陰陽互動的愛 -結合與恨-分離,向外為宇宙論而向內為人性論 ─ 即天(道)人(德)合一,是修身齊家立國平天下的原點。認識是人類心靈與宇宙交叉的知覺原點所擴展的世界,一切科技是與之相互作用的知與行的外端工具;所以,這個點通向人類的心靈和宇宙時空。這個點指向的就是永恒的宇宙和人類的精神,從而能認識、發現偉大的宇宙創造。人類文化從中東起源時的點就是宗教的體係,然後是自然哲學、人文哲學和心靈哲學,直到近代 的各門科學。係統結構是由組成的部件按某種形(FORM)而構成,從而形成係統分層次的發生演變。文化的各層次先後起源而向社會的各個部門滲透。國家是一個由工商、官僚、文教三係統構成,政府的統治是通過法製、金融、外交和軍事係統來控製社會,經濟的發展是科技研究、開發和產業化的過程,教育體係是社會各個階層和職業的信息程序化。 個人的存在是社會存在的前提,社會的存在是個人存在的基礎 -人類精神的那個原點,一切個人在社會群體中的行為就從這裏開始;然後才有社會的結構演變,信息化增長是人類文明進化的過程,也就是宗教、哲學、科學導致的認識世界的信息組織化向人類創造文化的轉換過程。根本不可能存在沒有精神的人,人的問題隻能是什麽樣的精神和信仰。一切人類行為都是基於一種信仰,一切哲學也是誕生在社會的文化土壤中,不存在沒有繼承的創造。道德層次有多高,就決定了個人的限度有多高,也決定了群體、社會、文明的發展、創造的極限有多高。當信仰無限的永恒,人的發展前景也才可能是無限製的永恒。否定一切道德的時代,也就是社會走向危險 ─ 沒有精神,也就沒有科技、物質文明的時代。做為人存在的原點的精神消失的時候,也是群體走向衰亡的開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