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人的精神》-考察西方民主與科學─走中國的道路(5.2)

(2006-08-04 04:58:33) 下一個
聖經文化誕生於以色列,然而,考察中國的曆史不難看到很多漢文化習俗和傳統與其相同;而且,自古以來中國一直漢化了猶太人。中東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漢文化是否與古以色列北國的文化傳播、以及與已經存在於華夏的更早來自中東的文化有關,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文明的發展是一個交匯創造、滲透傳播、同構擴大的過程。交匯創造包括文化要素間的交匯,也包括與實踐經驗的交匯的結構重建過程。 娜亞的三個兒子之一閃的後裔,包括猶太人、中國人和阿拉伯人。在公元前五百年,中國發展了儒、道家文化,古以色列南國兩部落在波斯完備了猶太教。受基督教的影響 ,阿拉伯人在公元後七世紀創立了回教。當佛教傳入中國時,真正發揚光大的是與道教結合的禪宗,目前又在西方世界得以發展;因此,希臘、羅馬和印度、華夏哲學與 希伯來文化的結合,就形成了全球化文明的趨勢。 當佛教從印度傳播到中國,當基督教傳播到歐洲,在發展中結合了本土文化的精華,也結合了文化中的一些糟粕,當人們離開了宗教 的原本精神時,罪惡就泛濫了。在歐洲的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將政教分離;在中國的五西運動,帶來了新文化的光明。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又遠離真理,社會問題 又層出不窮,知識分子在尋找中國的道路時,不得不重新考察西方的模式。西方的民主不是徹底的民主,還是以社會民主、自由維持雇主的專製、獨裁。西方的平等不是完全的平等,歐洲國家存在種族 、宗派主義。宗教信仰是以傳播、教育的方式改造人的信仰,還不論民族的背景。種族主義卻是以遺傳背景為迫害的對象,還不一定顧及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在對待外國人上 ,西方的博愛卻幾乎是表麵的虛偽。雇員對雇主間完全不存在言論(包括學術談論)的自由,甚至以言論定罪。西方的科技與經濟發展,也導致了消費主義對有限地球資源的浪費和 帶來地球環境的工業汙染。 在西方的留學生涯,隻有深入到實際工作、 經濟利益中考察,才能看到世界的黑暗、人性的罪惡,也才能看到西方文明衰敗的根原,才能找到中國人自強和報答祖國的道路。中國的命運是千千萬萬海外華人的命運,與猶太人的以色列 複國主義是一樣的道理。曾國藩的著作影響了國、共兩黨的領袖,馬列主義與孫文主義也曾經相互合作,大陸與台灣一定能夠找到共同的統一道路。亞太地區一定能也必須和平共處,合作才能使東方文明象歐共體一樣發展和強大。 中國不能全盤接受西方的整套體係,更不能接受某一種西方國家模式;還是應該深入地考查全球和全部人類文化,尤其文明的精神,希伯來的律法和儒-道家的道德精神以及世界的哲學、科學遺產 的文化實質。重新考察東、西方的文化,重建中國的文明,奠立一個千年繁榮的人類真正的民主、自由、博愛的國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