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人的精神》-不要以今人論古人(3.2)

(2006-08-04 04:54:23) 下一個
科學研究是一個係統的程序:查閱文獻-理論假設-實驗探索-結果分析-邏輯推理-出版發表等,包括邏輯性、直覺性、實驗性以及機遇性的一個係列 邏輯、數學與觀察、實驗等的研究過程。 實驗科學是分析、局部、解剖、還原的方法體係,希臘原子論起了很大的影響;還係統科學 -比如,協同學、控製論、複雜係統卻走向的是整體、全息、係統和綜合的方法體係,不能說與易經辯證邏輯的影響無關。萊布尼茨的二進製及其後的數理邏輯,更象是從還原論 -希臘式邏輯走向了綜合論 -易經式邏輯,易經對量子物理學家波爾的對稱概念 、互補原理也有影響。伏羲作八卦是觀物取像的歸納法,文王發展六十四卦是推演法,取類比象則是同形、全息性的類比法。麥克斯韋 ,他認識到不同物理學分支的互相類似、結構的相互映證,其實,這也就是一種結構同形性的研究方法。 易經是一個哲學體係,道德經是一個倫理體係,是邏輯推理相當完整,但不同於形式邏輯的係統。西方實驗科學是建立在希臘思辯哲學和華夏實踐技術的基礎上而形成的全新的範式,思辯與實踐的傳統缺一不可以產生科學的傳統。禪宗-道家對現代藝術的影響,生命等複雜係統的科學研究,帶來的又是一個後工業、有機文明的模式。 “天人合一”、“道可道,非常道”等是哲學和倫理學的概念,不是科學概念,就象誰能用希臘哲學的一些概念來與現代科技相比呢,又有誰能清楚基督教倫理性的“上帝”概念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呢? 中西方文化的綜合,就是經驗主義跟理性主義結合,也是個人自由選擇、創造與社會規範、法律限定的結合,這個思想的根源是儒家-道家和希臘哲學的傳統。新儒家張岱年最早就提出了綜合創新論,而且,中國清朝以前的哲學一直是開放和發展的思想體係。 當西方去中國的傳教士,有幾種類型和兩個方向。類型是景教時期、明代徐光啟(1562-1633)時期的利馬竇、鴉片戰爭時期以及現代,在中國處於不同的繁榮狀態,中國與國家不同的關係時,出現的形態和目的也就多樣。兩個方向,一是向中國傳教,一是將中國的文化、哲學、技術和藝術等翻譯介紹到歐洲,後者對歐洲的工業化文明的建立做了很大的貢獻。從意大利到波蘭、從意大利到葡萄牙,劃出了東正教、伊斯蘭教國家到歐洲的絲綢之路邊界,文藝複興正是從這裏開始,並導致了大西洋海路的開辟,從而發現了新大陸以及從北海、英吉利海峽地區發展出了近代科技文明的模式。 英國人遷徙到美洲,從印地安人得到的一塊富饒的土地,從法國和俄羅斯買下的土地,以歐洲最先進的文化在白紙上自由譜寫,建立一個新的文明結構體係。加上二戰中,從軍火經濟、科技資源上發財,比如,劫持的歐洲航天布勞恩小組是美國宇航局的前身,還有核技術專家等,以及從日本731部隊得到到一手醫學資源、技術。延續至今,歐洲和亞洲的各種人才、甚至企業的資金也每在收割時期轉移到了美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