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九評共產黨之二

(2006-06-07 08:40:43) 下一個
近代中國的曆史充分證明,國家能否富強,社會能否穩定,人民能否安居樂業,關鍵在於有沒有一個堅強的先進政黨的正確領導。中國共產黨由自己的先進性所決定,經過不懈努力,依靠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支持,取得了執政地位,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這是近代中國社會內在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曆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近代中國曆史發展的必然選擇鴉片戰爭的爆發使古老的中華帝國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日漸深重。東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一係列戰爭和千餘個不平等條約,大肆掠奪中國的領土,踐踏中國的主權,通過勒索賠款,強占租界,攫取治外法權,控製通商口岸和海關,壟斷中國的經濟命脈,直至劃分勢力範圍,正可謂“強鄰環列,虎視鷹瞵”,“蠶食鯨吞,瓜分豆剖”。康有為在給光緒帝上書中不無憂慮地指出:“吾民精華已竭,膏血俱盡,坐而垂斃,弱者轉於溝壑,強者流為盜賊”。近代中國被推向了亡國滅種的邊緣。在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雙重壓力之下的近代中國,救亡圖存、振興中華成為近代中國的時代性主題。為此,中華民族的誌士仁人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嚐試了種種變革之法。中國社會的各個階級、階層和政治集團也都在這一曆史劇目中尋找自己的位置,接受曆史的選擇。率先奮起的是中國的農民階級。1851年開始的太平天國運動,不僅在南京建立了農民政權,而且製定了前所未有的農民革命綱領。太平天國運動曆時十四年,席卷了大半個中國,給清政府以沉重打擊,把中國農民起義推向了頂峰。但終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無法超越絕對平均主義的空想和皇權主義的束縛,不可能找到一條新的救國之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最終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煙消雲散。作為近代中國現代化起步標誌的洋務運動,是由晚清地主階級中的洋務派掀起的一場自救運動。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路中企圖通過引進西方的軍事工業、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來解決當時的危機和困局。但是,洋務運動既不能跨越封建專製製度的雷池,又不能擺脫對西方先進技術和資金的依賴,無法在封建製度內找到自救之路,其最終的失敗也就不可避免。代表中國民族工業的民族資產階級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後相繼登上了曆史舞台,高舉救亡圖存的旗幟,進行了戊戌維新的改良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最後也還是失敗了。其中,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製製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但是,辛亥革命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究其原因,在於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的弱小和性格的軟弱,他們沒有能夠代表廣大中國人民的利益。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已經曆了八十年的風雨飄搖,軍閥混戰,百業凋零,人民困苦,精神沉淪。恰在此時,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華民族有了新的希望,新的前途,山窮水盡的中國出現了新的轉機。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日益發展壯大的中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並對五四運動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五四運動後,作為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在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推動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7月宣告成立。從此,在古老的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從1840年到1920年,近代中國經曆了八十年的屈辱、八十年的求索、八十年的失敗,農民階級、地主階級改革派、資產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都未能完成的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曆史任務,全部為中國共產黨所承擔下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掀開了近代中國曆史的新篇章。曆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是近代中國社會深刻變遷的進步產物,是新型的革命政黨,它的領導地位是在長期革命鬥爭中逐步形成的,是近代中國曆史發展的必然選擇。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的確立是中國人民的鄭重選擇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中華民族提出了兩大曆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務是為後一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完成這兩大曆史任務,是中國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進行了八十餘年的不懈奮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共產黨正是在為中國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奮鬥中確立和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的。早在中共二大製定的黨的綱領中就明確規定:黨的任務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在完成民主革命後,再實現黨的最高綱領,即“建立工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製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這個綱領確定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解決了中國近代以來革命一直未能解決的問題。毛澤東也曾明確指出:“領導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這樣兩個偉大的革命到達徹底的完成,除了中國共產黨之外,是沒有任何一個別的政黨(不論是資產階級的政黨或小資產階級的政黨)能夠擔負的。而中國共產黨則從自己建黨的那天起,就把這樣的兩重任務放在自己的雙肩之上了”。為了完成曆史賦予的雙重任務,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曆經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幾個曆史階段,經過二十八年的奮鬥,克服了“左”的右的錯誤幹擾,堅持實事求是,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曆史性飛躍,產生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堅強有力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最終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日本帝國主義和有著美國的支持並擁有先進武器裝備的國民黨軍隊,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曆史進入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中國共產黨適時地提出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就是以“一化三改”為核心內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這條總路線,體現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同時並舉,體現了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同時並舉。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農業和手工業由個體的所有製變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製,私營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製變為社會主義所有製,必然使生產力大大地獲得解放。這樣就為大大地發展工業和農業的生產創造了社會條件。”到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社會主義製度得以確立。到1957年,以建立中國工業化基礎為目標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為進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後,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開始了全麵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然而,要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大國建設社會主義,特別是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絕非易事。我們既無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冷戰時代的國際環境使我們也無法從西方發達國家獲得先進的技術和資金,更重要的是,對於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規律和中國經濟基本情況的認識,需要有一個逐步積累和不斷深化的過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舊中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上初步實現了工業化,積累了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又出現了一係列失誤,包括“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嚴重錯誤,走了一條曲折發展的道路。古今中外,任何個人、團體或政黨,完全不犯錯誤是從來沒有的。正如鄧小平指出的:“我們黨也犯過嚴重錯誤,但是錯誤總還是由我們黨自己糾正的,不是別的力量來糾正的。就是粉碎'四人幫',也是由我們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來實現的。”正是在科學地總結曆史經驗,認真分析和反思失誤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偉大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第三次曆史性飛躍,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到表”重要思想。二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三個到表”重要思想,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綜合國力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成就,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時,中華大地上展現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巨大成功,引起全世界的矚目。中國共產黨八十餘年的光輝曆程,就是為實現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鬥的曆程。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壯大,體現了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能夠從各種政治力量中脫穎而出,體現了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能夠糾正自身錯誤而不斷進步,同樣體現了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能夠成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領導核心,更是體現了人民的選擇。人民群眾之所以信任、選擇和支持中國共產黨,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共產黨順應了曆史發展的潮流,肩負起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曆史使命,率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了曆史的偉業。而貫穿於其中的主線,就是不斷發展中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共產黨領導核心地位的確立與鞏固,是中國人民的鄭重選擇。三、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發展中國曆史把重任賦予中國共產黨,但完成曆史的重任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長達二十八年的不懈探索和浴血奮戰,最終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此後,中國共產黨以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為標準開始了全麵建設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重大勝利是由其內在的本質和自身的優勢決定的。中國共產黨以先進理論為武裝,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係列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共產黨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長期革命鬥爭中鍛造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前仆後繼的犧牲精神、百折不撓的奮進勇氣,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巨大犧牲,贏得億萬人民的衷心擁護和愛戴;中國共產黨十分注重黨的自身建設,根據中國特殊的社會環境,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使黨能夠擔負起中國革命堅強領導核心的重任;中國共產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為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奮鬥,因而能在革命的各個時期形成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為奪取革命勝利奠定了深厚的社會基礎。中國人民基於一百多年來的曆史經驗和切身體會,確認了一個偉大真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的曆史功績,既高高地矗立於革命先輩走過的艱難征途中,也牢牢地熔鑄於新中國所取得的每一項輝煌成就裏,更深深地鐫刻於億萬中國人民的心底。曆史用雄辯的事實告訴未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不能動搖的。在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二十一世紀,唯有不斷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我們才能完成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