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恨日本人,但我更恨中國人的劣根性~!!(轉貼)

(2007-09-24 12:59:43) 下一個

偶是中國人, 所以偶痛恨日本人因為他們曆史上對中國人做過的事.
沒去過日本. 電影電視圖片看了不少. 印象深刻, 感覺日本真是幹淨.這麽小的地方, 這麽多人, 居然可以做到這麽幹淨, 實在是太難了. 資源有限的國家, 二戰被打爛了(自找的), 照樣崛起成為世界第二發達國家.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 這個民族有很獨特的地方.  如果偶是日本人, 偶會覺得自豪的. 有一句話用在日本的發展和重新崛起: 事在人為.  日本人真的是用心去做事. 不管是什麽事, 開公司, 或者侵略擴張. 拍AV, 甚至於殺人.
相比之下, 中國人好象得過且過. 馬馬虎虎就行了. 不管是什麽是, 吃東西也好, 做學問也好, 作官, 甚至被屠殺.

在別處看到這篇文章, 對本文的第一段比較有同感. 以下轉貼. 


相信大家都熟悉南京屠城時的一段電影資料:一個挖好的大坑前,幾十個五花大綁的中國平民排成縱列,還有三五個手持步槍的日本兵。剛開始的兩名中國人還是被日本兵踹下去的,但後邊的立刻心領神會,未等皇軍腳起先已跳下。越往後越熟練,一個個銜接緊湊.魚貫而下,如餃子下鍋.企鵝入海,煞是好看,何勞皇軍威逼恐嚇?知道的是活埋,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買票進地下迷宮參觀呢。同樣是死,那時候的馬路大們咋就不知反抗?你不是綁住我嗎?我用腳踢你。坎掉我的腿,我爬過去咬你。哪怕我就衝著被你一刀死了死了的也比活活悶死強。話說回來,中國人真敢這麽幹也沒小日本逞凶的份了。幾千年的順民教化已讓黔首學會逆來順受的“本領”,即使死在眼前也隻道這是自己的命,應順命而行,全然不知反抗為何物。據說,抗戰後期北方的一個農村裏,幾名日本兵將全村男女老少關押在一個簡陋的牲口棚,未及處理就奉命撤離。看著身邊舉手可摧的破柵欄.爛木門,幾百號人沒一個敢動,僵立達幾天之久,凍餒餓斃者不計其數。這已不僅僅是逆來順受,還有麻木不仁。直到如今,中國人的這項“本領”仍然大行其道。

前一段央視《今日說法》欄目報道了一樁令人發指的案例:在某地的一輛長途公共汽車上,一個喝醉的混混將四名女性強奸五次之後,飄然下車而去。期間,不僅司機照常開車.周邊眾人漠然處之,就連遭強暴的幾名女性也是任其施為。唯一帶有一丁點反抗性質的行為是第一個遇難女孩的哥哥在眼睜睜看著妹妹被強奸完後,將其藏在自己的被窩裏。就連歹徒在第三次施暴後感到乏累躺在地上熟睡之際也無人敢擾其美夢。其實,中國人也不是真不知反抗,隻是方式獨特。抗戰時就有人說,即使中國人站著不動任日本人砍也能把小日本累死。看來,這幾名女性深得此心法之真傳,我就算躺著不動,不累死你也要累你個腎虧,按金庸先生的話講,這叫比拚內力,足見我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

從上述事還可看出中國人的第三大“本領”:在逆來順受的前提下耍小聰明.貪小便宜。按曹操的話就是:見大義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簡稱見利忘義。你強奸別人我不動,為的是我自己的安全。你強奸我我還不動,受奸總比被殺強。你要殺我我更不用動了,橫豎一死,何必費事。那些個主動跳坑的馬路大當時心裏肯定琢磨:咋弄也得死了,就讓腚上少挨一腳吧,早點下去還能找個不錯的躺位,死得舒服一些。我不是瞎侃,誰敢說這種情況肯定沒有?

見利忘義者必目光短淺。有傳聞說,日本政府大量購買中國的煤,以水泥封存後沉入海底,以備萬世之用。以中國的人口來說中國的資源豐富嗎?中國搞市場經濟是必然的,但也確實讓某些地方政府.部門利字當頭.利令智昏.唯利是圖。鈔票隻是一種符號,僅代表你在當前經濟關係中的一種能力,資源才是根本。為什麽中國身為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國卻拿日本的貿易壁壘無可奈何?看看政府機關裏的日本高級轎車就知道了(反正吾鄉如此)。正是貪利貪享受的腐敗者讓中國在日本麵前硬不起來!

見利忘義還導致人們在索取利益時不擇手段.不顧信義。我感覺中國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誠信危機。小作坊.正規廠都有造假,街頭攤.大商場都有賣假,日常生活中吃的.喝的.穿的.戴的.看的.聽的.讀的.用的都可以有假。再看看人家大日本,日本員工下班後去酒吧喝酒時,總要把胸前標有公司名字的工作牌取下放進口袋,原因是怕自己喝醉後出洋相給公司丟臉。很多公司都設立戒煙獎金,隻要任何人保證在任何地方都不抽煙就可以拿這個錢,正因為無人說謊此項獎金才能成功設立。見微知著,咱們小中國可真是差遠了的幹活。還有一點,很多日本員工的工作裝兩側的口袋經常被磨破,因為他們在公司工作時上下樓梯都是貼著扶手跑步前進。再看看中國國企.事業單位裏人浮於事的狀況。要不人家的經濟能騰飛?要不人家敢以彈丸之地欺負咱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

見利忘義更能滋生寡廉鮮恥的洋奴。中國是一個盛產漢奸洋奴的國家(抗戰時國產偽軍比日本原裝軍多),其種類繁多不可盡數,今隻以留日學生為例。老夫對那號家夥們就是看不起,你哪兒不能去非得跑日本?歐美實在去不起就不能紮根國內?去了真能好好讀書也就算了,但很多人無非是為了跨出國門後,在那邊仆役小廝般好歹熬幾年,再用鴻漸兄的方法混個文憑,回來就是“海龜”!就能神氣!就能牛逼!其實,除了國內的“龜蛋”們誰尿你們那一壺?究其心態,與抗戰時那些梳個油光光的中分頭.穿著不帶軍銜的日本軍裝跟在大佐的肥屁股後邊神氣活現的漢奸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有一次央視某欄目的攝製組對一個留日學生做全天的跟蹤拍攝,隻見此公清晨就穿上圍裙在超市裏對著往來的日本人左一個哈以右一個哈以,平均五秒鞠一個躬,一直忙到晚上打烊後才能吃飯,並且是老板留下的剩飯,吧唧連聲的吃完後,才手持一本書正襟危坐在櫃台內,帶著自豪的謙虛.滿足的倦意對著攝像頭說:“國內的親人.朋友.同胞們,你們好!這是我最幸福的時刻,因為我能讀書了。我異常想念祖國,等我學成後一定會回去報效國家1啊~~~呸!少汙染那幾個神聖的字眼兒吧!就這種條件也覺得比國內的正牌大學強,真是十足的洋奴嘴臉!說不定那個日本老板就是當年強奸你奶奶的日軍少佐!

如果說見利忘義有些赤裸裸,那中國人還有第四大“本領”:形式主義。竊以為,形式主義實乃中國之最高智慧矣!在其行動中使自己得到了利,但因打著義的招牌又不顯得刺目。名為保義實為不知義,這又顧全了麻木不仁的原則。此行為不會對現狀產生好的影響,甚至會順從負麵之力使事物向壞處發展,這又暗合了逆來順受的本性。例:我偶然間看到一本裝幀精美的《幼讀唐詩一百首》,隨手翻閱後看到收錄有太白詩《哭晁卿行》,後麵的編者解讀著重講道:此詩代表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源遠流長,傳為永世佳話雲雲。我急翻到首頁一看編者乃學術界.文學界德高望重之耄宿,我卻恨不能生摑此老兒兩記耳光。細思之下,當是此老兒感己漸離主流,恐被人忘記,才胡拚八湊的弄本書,出來說幾句誰都惹不著的漂亮話,歌頌友誼.讚美和平嘛,永遠是人類的美好心聲。如此一來,形式上完美矣,實質上得利矣。往小裏說,能加深眾人對己的印象。往大裏說,體現了一代禮教名士之大度風範。兩者都能使自己德望益隆,何其美哉!

千把年前的那點兒交情人家早丟到爪哇國了,你還拿雞毛當令箭!再說那屬於老祖宗的能耐,----何事?唐朝的人能讓日本派來遣唐使,並且不下旨放歸扶桑人就不敢回。清末的人就愧對祖宗了,招引來日本戰艦在中國海麵上橫衝直撞。二戰時國共兩黨都沒出息,讓半壁江山成為關東軍的刀下肉,被打急了,毛蔣二人才握手言和,共抵外侮。其實,毛呼籲國共合作主要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彭大將軍打了個百團大戰,他還說好是好,可惜太暴露實力。現在好了?好也好不到哪兒去。一個個腰包鼓鼓地日本財閥在一片歡迎聲中.趾高氣揚的登陸中國,見礦藏就挖,見企業就購,在中國上項目跟上女人一樣隨便。就算我沒經濟頭腦吧,反正看著這種情況不舒服。我還想呼籲人大修改法律,宣布妓女合法,但絕不能接待日本人,違者梟首示眾。

扯遠了,麵對種種實情,此老兒還在大唱中日友好讚歌,臉皮真是厚到麻木的程度了,就好比在日軍的蹂躪暴行下他雖沒有直呼:我要,我還要!但大發愉悅之呻吟。鮮明的逆來順受之賤性的發作。更令人無法忍受的是,此老兒大概知道自己的老驢之技蒙不了大人,就轉而唬小孩兒。以前從沒見他搞過什麽少兒讀物。但這麽一來他更神聖了,正如為他作序的那個逐臭之徒所言:智慧老爺爺啟蒙頑童的金玉良言。

救救孩子!

快侃完了,抬眼一看,案頭上放著川端康成的《雪國》,硬盤裏存著喜多郎的音樂,我開始切齒痛恨自己。真的!我恨自己為什麽寫不出這麽好的東西。川端能將日本的“物哀”發展成讓全世界都陶醉的審美實體,我為什麽不能將老祖宗的精美遺產發揚光大?

我恨日本人,但我更恨中國人的種種劣根性。

對於我,自身的怠惰是我的第一大仇人,日本是我的第二大仇人。

對於中國,自身的劣根性是中國的第一大仇人,日本是中國的第二大仇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吃草的狼 回複 悄悄話 沒什麽不好意思的,美國人也不咋樣. 好象加拿大人比較淳樸一點.
croupier 回複 悄悄話 嘿嘿,草狼兄不好意思哦,不过是替法国兄弟抱一下不平。:-)
croupier 回複 悄悄話 所謂的劣根性,美國人沒有麽?日本這條狗還不是美國人原諒它的先?看看那霸基地裏麵美國和日本艦艇一起停靠的親熱勁頭,珍珠港水地下的那幾千英雄都白死了。一幫農民,讓一個白癡總統帶領著,造槍造炮,今天侵略這家,明天侵略那家。
法國人比較窮酸,也不會打仗,但是他們崇尚自由,花錢養自己的領地,還幫美國農民贏得了獨立,送給美國人的自由女神像現在還在紐約戳著呢。
吃草的狼 回複 悄悄話 原因很簡單,德國人在法國並沒有像日本人在中國那樣屠殺。
說實話,偶對法國人比較不待見。男的象青蛙一樣說話。 也不知道整天不洗澡滿身香水味矮墩墩胖鼓鼓有什麽好高傲的。法國女人看上去聽上去都還行。嘿嘿,8好14,stereotype了點。
croupier 回複 悄悄話 沒見法國人這麽捶胸頓首恨自己和德國人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