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數學->計算機->仿真->醫藥(ZT)

(2006-10-03 08:14:03) 下一個
從別處抄來的.

以前做研究工作的時候,很喜歡自己做的神經科學,覺得離哲學很近,但是後來越來越覺得要做的好,數學很重要,因為到最後就是比數學建模,和數據分析的技能,我看到的最極端的一個例子是一個實驗的數據,被三個不同的作者發了三篇都不錯的文章,隻是用了不同的算法。那時候還和在瑞士金融機構工作的幾個中國朋友玩球,有幾個是學經濟的,最後又學了數學和電腦,在對衝基金工作,看來經濟學最後也是做計量經濟的人厲害,其他幾個在銀行證券工作的也差不多,風險分析都是用軟件加特別的算法來做的。進了藥品公司後,發現一樣,合成化學和藥代學都是數學很厲害的人在做,有的幹脆本來就高搞數學出身的。國內現在的大學生都去學mba和會計,其實最後會發現,數學才是最重要的基礎。

有道理. 物理學也是, 金融, 計算機更是. 不過搞不懂合成化學怎麽會是.

事情呢是這樣地,drug discovery依靠化學家做高通量篩選,就是從大家都知道現有的已經知道海量分子的特性,找出有潛在治療效能的分子,這個過程和中樂透的機會差不多,所以所謂的computational chemistry就能幫上忙了,從海量的數據中,經過data mining,用最有效的算法,找出盡可能高機率中獎的分子,和那些學概率的人在las vegas賭場觀察已經出現的token獎率來推算即將出現的token獎率的過程是差不多的.

reference:
http://www.sciencemag.org/products/life_031706.dtl

高通量篩選and海量分子 are %*^*&^*~!@@@ to me. :)
but this is rather interesting! Is this usually NP Hard problem? Is that how new drugs are developed?
Also realized how pathetic human beings are as far as medicine/pharmacy science go.. We are relying on lottery chance to cure many diseases.

"pathetic human beings", 厄,還沒有那麽糟糕吧. 一般來講,做藥物化學發現的都個分子庫,但是發現新的有效分子是另外一回事. 而且一般來講,一千個在動物階段有效分子,才能有一個是可能能在人身上試驗有效的,花上上億美圓錢之後.
所以,如果能用人工智能,神經網絡,蒙特卡羅simulation,離散數學,非線性仿真;超級計算機集群,mainframe陣列,“龍芯”。。等等所有可能的數學工具和computing power,能從已知的分子庫裏找出下一個新的可能的有效分子,對比在實驗室裏反複一次一次無目的的嚐試,還是有意義和省錢的多了.
萬物根本真是數學,金融股票的無非是用已知金融行情推測未來行情,或者最小化風險係數,其他的則是建立數學模型:汽車發動機,飛機,精密車床,或者數理統計:經濟指數,股票,實驗效果對比,存活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