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沉重
04年末,流連香港街頭時,擺攤報紙在報導剛剛某個的前領導人趙某人辭世和生前的感歎,他說“我真佩服釋加牟尼在他那麽年輕的時候就懂得明白了‘我’要早早丟棄這沉重的臭皮囊”.其言亦善於人將終了。但對我來說這還是需要時間去咀嚼這話的。需要心、腦、靈魂和身體的逐一感受甄別。
少小時候的教育,我們灌輸得到“追求”的:奮鬥不止於生命不息;從不可能要變為可能;“願景拉動”著,於是,求愛、求學、求職、求財、求功、求利祿……拉動著追求。這是從沒有/缺陷到有的思維方式.
“一切欲求的基礎是缺陷是需要,也是痛苦,所以人從來就是痛苦的。追求的本質就是落在痛苦手裏。” 如斯,從自我而非禪宗的價值觀來講,人生才有那麽多的滋味,那麽多的故事,那麽多的精彩或沮喪的體驗。包括說這話的叔本華理論裏的叔本華了。
在新加坡時,客人王先生帶我去很多餐廳,他知道我是潮州人講究品位,就連吃“肉骨茶”也要到潮州人開的。那裏有很多潮州人,新籍潮人仍然保持了很多其家鄉的飲食文化。工夫茶是典型的習慣,餐廳坐下來看到大家都比現在的潮州家鄉人的喝茶工夫茶還要工夫、還要講究,都是傳統的把式工具。他告訴我,上到部長、富人老板們,一到了餐廳就是悠悠地起來。沒了工作的緊張或煩惱。 煩惱是心的痛、心的疾。窮人有窮人的煩惱,富人有富人的煩惱,高官有高官的煩惱。富貴者的煩惱並不會比窮人少,而是更煎熬。而窮人們通常都會誤以為,有了錢所有的煩惱就沒有了。殊不知,瓊瑤筆下的恩恩怨怨,哪個不在演出著“大宅門”、“金粉世家”等有錢人的煩心事,有權的官員們不一定比無權柄的老百姓們睡得香;絕世佳人更不比長相平庸者少牽掛,少牽扯 ,要不怎會有紅顏薄命之說?……有多少人看得開看得破看得到這沉重的麵具沉重的臭皮囊肉身?
這還不算苦。苦還有層次的。那是得到了之後的失去的苦,痛苦。
禪宗教我們這一個層麵的 “舍”。舍我,舍得。讓我們懂“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連最後的我,都舍得了。還有什麽舍不得的?是,是的---分手,下台,謝幕,換屆,落台,離別,甚至辭世、破產…… ,這些都是從擁有到失去的痛苦.不然的話怎麽會有'我本將心向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的嗟歎呢.
“負麵的東西不再去多想不再去患得患失”王先生打斷了談話思路的深入.說,"象你們潮州人說的‘喝茶要乘熱’,'人走,茶就涼了',再貴、再好味道的茶,就要乘熱品味,涼了就不要喝了". 都實在的大實話,多實在的悟道境界啊在這平實地說話.
對,“乘這沉重的皮囊還不涼”投入我們生活的感覺感恩感觸的體驗中去.佛教裏的描述'自己孩子是自己的冤親債主',男女朋友夫妻是'善緣孽緣'樣,自己才能平常心於這緣起緣滅.
益西多傑 3-10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