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次級房貸問題在金融市場引發了呆帳連鎖效應的迫切危機,而美國的影響力當然是全球性的,因此各地哀鴻遍野。台灣“中時電子報”今日刊發評論說,房市榮景是數字的堆砌,背後的真相可能是處處可見的空屋,以及一堆還不起房貸的人。“這是一個時代的警訊,提醒我們,沒有人可能是虛妄的金錢遊戲的永遠贏家;我們一定要停止這個貪婪與破滅的惡性循環。”
原文摘錄如下:
美國第十大房貸業者“美國房貸投資公司”申請破產保護,使得次級房貸風暴災情擴大,全球2.1萬億美元的股市市值因此風暴蒸發,台灣股市日前也受牽累大跌;大家最關心的除了美股是否繼續牽動台股之外,也憂慮台灣資產管理機構到底買了多少相關的基金。“中華信評”說,台灣常被點名受到拖累的“國壽”、“台壽”和“新壽”三家壽險公司,其實受到的影響非常微小,並無因此遭調降評等的疑慮,結論是“免驚”。
至前為止,美國已經有50家房貸業者申請破產,金融危機已經從一般認為信用較差的次級房貸者升高到信用較佳的貸款人。不同立場與利益考慮的人這對場次級房貸所引起的風暴,各自放話,有的認為問題不大,大家小心一點就好;著名的投資專家羅傑斯則認為,次級房貸是美國一個值得注意的大泡沬。
次級房貸(Subprime)指的是房貸公司貸給那些信用紀錄較差、甚至根本沒有信用紀錄的客戶的貸款;通常一般銀行不願貸款給這樣的人,次級房貸公司就借錢給他們,但索取較高的利息,房貸公司再把這些貸款“證券化”,在華爾街銷售。
FED從2004年到2006年的6月,一共升息17次,使得美國房貸的還款負擔逐漸加劇,也曝露出次級房貸的問題,違約率(還不起錢的比率)創7年新高,終於迫使一家又一家的業者停止承作這項業務,甚至宣布破產、關門;台灣雖然還沒有這樣的商品,但也有所謂的二胎房貸,資產超額融資的現象,在目前人們認定的房市榮景中,並不乏見。
次級房貸本意沒有什麽不好,有人想購置資產,但不容易從經營較為保守的銀行借到錢,有其它的機構願承擔一點風險把錢借給他們,一圓有厝的夢想,這不是挺好?問題在於,當次級房貸一如股市指數等經濟指標一樣,成為政府當局創造施政榮景的一個鼓勵風向球,借此美化執政成績,因此未能製止泡沫的擴大;而為了生意,業者隻有不斷發掘各式各樣的客戶,本來遠遠不可能借到錢或者借不到那麽多錢的“邊緣貸款者”,也被蠱惑紛紛跳進來,在業者的三寸不爛之舌下,超過能力借了一大堆錢;表麵上,房市甚至股市因此欣欣向榮,實際上,信用風暴已危如累卵。
一如台灣之前的卡債風暴,美國的次級房貸問題在金融市場引發了呆帳連鎖效應的迫切危機,而美國的影響力當然是全球性的,因此各地哀鴻遍野,如法國就因此關閉了三個規模達十億美元的基金,就因為美國次級房貸所造成的相關損失;無論是透過心戰喊話或者政策性買盤進場,各地市場都做了非常明快的處理,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平息災難,但次級房貸風暴有個更深層的影響,那就是各式各樣便利、容易的借錢、融資、投資管道所激發出來的貪婪人性,已如猛虎出柙,一發不可收拾。
房市榮景是數字的堆砌,背後的真相可能是處處可見的空屋,以及一堆還不起房貸的人;人口出生率、結婚率以及經濟成長率是支撐房市的三大指標,從前二者可以計算房屋的“首購成長率”,後一項則可計算“換購成長率”,從小房子換到大房子、從便宜房子換到好房子的成長率與一個社會的經濟成長率是有關的;另有參考指標則是整體消費市場的變化。台灣近年來,隻有房市一支獨秀,汽車等消費品的銷售下滑,提供了我們觀察房價狂漲的另一個思考點:是什麽樣的情況可以讓一個社會就隻有房地產行情一直往上飆竄呢?
一如所謂的“被動式減肥法”或“懶人減肥術”,聲稱你什麽不必做,隻要安靜躺在那裏,*機器這裏壓一下,那裏捏一下,你自然就會消耗卡洛裏,然後你就瘦了;各式各樣的新穎理財投資工具讓很多人進入投資大觀園,享受到輕快好省的便利──隻要你願意,要買什麽都可以,要借多少錢都有;於是你簽約借錢,買了你現在根本不能買、不該買的東西,一輛車或者一棟房子,之類的;許多人看似提前實現人生美夢,其實是邀請惡魔進駐,因為貪婪的種子已悄悄種下,從此將發芽長成一株巨樹,像傑克一樣的人們,攀著細細的豌豆樹企圖通天,卻很可能碰到細樹中途折斷的不幸,重重摔下。
“把東西賣給買不起的人,把錢借給還不起的人”,過去幾年,這種思維讓很多財務金融公司創造出傲人的經營成績;然而,在啟動了所謂的“窮人之貪”的機製後,整個社會也進入了一個巨大的謊言裏,這個謊言就是你配得“容易之財”( easy money)──政府要作多,企業要業績,人們要買更多的東西;大家拚命玩數字遊戲,一直往上堆、往外推,直等到泡沬爆炸。
次級房貸的風暴似乎還沒有解除,衍生性金融商品、垃圾債券、避險基金、融資並購商品…等在前麵。這是一個時代的警訊,提醒我們,沒有人可能是虛妄的金錢遊戲的永遠贏家;我們一定要停止這個貪婪與破滅的惡性循環。
投資問題其實是道德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