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的危害
(2007-02-10 21:07:47)
下一個
患憂鬱症時,判斷力不斷受到損害,而有時候你的認知能力也會減退。處於崩潰狀態時,你的生活和精神都是一團糟。以往你一直成功地讓自己逃避的事情,此刻又全都再度出現,而且虎視眈眈地盯著你。憂鬱的一種反應就是:你會深刻地認識到,那些安慰你、保證你會沒事的醫生都錯了。你正在遭逢生命中真正的嚴酷打擊,之後,你的理智接受了它,服用藥物之後,你有能力處理這些打擊,然而卻無法從中真正解脫出來。當你憂鬱時,過去和未來全部被當下的困境吞噬,就好像一個三歲小孩麵對世界。你記不起來什麽時候曾開心過,至少記不清楚,當然也想象不到以後什麽時候會感覺好一些。憂慮,就算是憂心忡忡,也都是短暫的,然而憂鬱卻是永久的。崩潰使你失去了理智思考的能力。
憂鬱症經常不止一次發生,通常說來,病情會愈來愈重,而且發作次數愈來愈頻繁。這種頻繁發病的過程,正是發現病症的線索。憂鬱一開始的症狀,通常和引發它的事件或悲劇有關。心理學權威凱·傑米森,在他知名的論著中,已嚐試徹底轉變對人的情緒障礙的看法,他觀察出,憂鬱症患者的體質是先天的,“就像幹燥又易碎的柴堆無法躲過生命中四處飛竄、無可避免的火花而被點燃。” 這種情況一再發生,到了某種地步,就會與外在環境失去關聯。如果你每天刺激一隻動物,使它產生癲癇,最後癲癇就會自動發作,即使不再給予刺激,它還是會每天發作一次。差不多同樣的道理,如果腦部經曆了多次的憂鬱症,它就會一直周而複始地出現。因此可以看出,盡管它隻是偶然被外在的不幸事件引發,最終仍會改變大腦的結構和其中生化物質的作用。因此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生物精神醫學部的主任羅伯特·波斯特解釋,“那不像我們所猜想的,是種溫和的病症。”“它有周期性傾向,而且會每況愈下,因此一個經曆了好幾次發作的人,應該考慮長期的預防治療,以避免所有可怕的結果,”凱·傑米森在發表這個論點時,鏗鏘有力地說:“憂鬱症是有害的,你們知道,除了使人處於悲慘、恐怖和毫無建設性的狀態下,大部分還會致命。不隻是自殺行為,還因為較易發作的心髒疾病、免疫係統衰弱等。” 常常是這樣:原本服藥有作用的病人,若是間歇性地停用又服用,藥物就會失去療效,而且每一次發作,就增加百分之十轉為慢性和不可避免性疾病的風險。“就像早期癌症,藥物通常都有明顯療效,可是一旦癌細胞擴散轉移,藥就不再有用了。”博斯特解釋。“如果憂鬱症已經發作多次,它便可能改變腦部的化學反應,使之更糟,而且很可能是永久性的。從這個觀點來看,許多治療師顯然完全搞錯了方向。如果現在憂鬱症是自動發作,那麽去關心最初是什麽因素導致的又有何用?已經太遲了。”能改善的不過是冰山一角,卻無法真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