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BT傳播的版權問題—美國等國家對P2P應用的聲討(轉帖)

(2006-08-01 09:21:50) 下一個
 【提要】: 近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依據版權理念,不斷對P2P軟件中的BT的應用進行封殺。從BT平台到BT個體使用者;從美國國內到西歐國家再到發展中國家。曾是追求與保護傳播自由的版權製度,在如今封殺同是自由傳播交流(文件)的BT。版權製度異化為維護創作產業的工具,導致了手段與目的倒置。據此,本文試圖對以上現象進行合理化解讀。並認定版權製度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印刷技術條件下,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人們追求傳播自由的一種製度實現;如今的異化,主要是市場邏輯擴張的結果;在網絡技術條件下,版權製度麵臨顛覆與重構,以重新平衡人們自由傳播的需求與追逐利潤的市場之間的關係。

【關鍵詞】:P2P BT 版權 傳播成本 搜索引擎 傳播行為邊緣化 創作產業(化)

問題的提出:P2P軟件BT成了違法工具?

美國東部時間2005年4月27日 [1] 美國總統布什簽署了“家庭娛樂和版權法” (Family Entertainment and Copyright Act),根據這項法律,在互聯網上交換有版權的電影、唱片將麵臨判刑,這意味著P2P盜版可能被判三年監禁。同日,香港首宗BT侵權案件的香港網民“古惑天皇”,因涉嫌利用“點對點軟件”非法發放侵犯版權電影被落案起訴。[2]

P2P與BT簡介

P2P(Peer-to-Peer,即對等網絡)是近年來廣受IT業界關注的一個概念。P2P(Peer to Peer)網絡結構區別於Client/Server結構或Browser/Server結構最顯著的特點是整個網絡不存在中心節點(或中心服務器),其中的每一個節點(peer)大都同時具有信息消費者、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通訊等三方麵的功能。隨著各類數字終端、服務器資源、網絡帶寬等資源持續保持類摩爾定律式的增長,通過更直接的共享方式來提高溝通效率、減少資源浪費並保障信息服務安全將為信息社會帶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P2P正是這種新共享方式的主要候選者之一。[3]

而BT,全名叫"BitTorrent",中文全稱:"比特流",當然也可以翻譯成比特洪流,數字洪流...... 僅是一種現在比較流行的P2P(點對點)下載軟件,網民一般用來下載和上傳比較大的文件,主要是電影、音樂等音像數據。BT下載的特點就是下載的人越多速度就越快。這為家庭上網用戶和普通寬帶用戶大大提高下載速度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方法,其原理就是下載和上載同時進行,如有100個人在用BT下載電影,那麽也就是說有99人在為另外一個人提供下載資源,所以隻要你的“帶寬”允許,理論上速度可以達到無限快!

近年來,P2P應用已經成為Internet 應用中一種不可忽視的現象, 據統計,在當前Internet 主幹網絡的通信流量中,有40 %以上是屬於P2P 應用,而P2P應用中,大約50% 的通信流量被近兩三年發展起來的BT應用占有。[4] 為便於陳述,本文擯棄了其它類似BT的P2P文件共享應用,如Kazaa 和Gnutella等,將隻集中討論P2P中的最具有代表性的BT應用。

BT等P2P下載軟件的問題:共享之罪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是BT的口號。它提倡每人都把個人資源與人共享,那麽在網絡世界裏人人都享有無盡的寶貴資源。這就是BT等P2P軟件想營造的“數字烏托邦”。

但是,網絡畢竟是現實的延伸,網絡決不是彼岸的世界。當BT的使用者們在自由地上傳,下載影像等資源時,卻觸動了現存社會的版權規則----一種意在維持傳播自由的法規。在去年,即2004年的聖誕前夕,好萊塢對P2P軟件BT大動幹戈,對國外100多家提供BT下載的站點提起法律訴訟,可謂聲勢浩大,恨不得吞而滅之所有BT站點;也就是那年底,迫於美國電影協會MPAA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壓力,美國最大的BT平台Suprnova.org組織主席Sloncek宣布停止運營,其他提供類似服務的網站如Youceff.com ,Torrentbits.org 也隨之關閉,仿佛一夜之間,許多交換網站企業就這樣消聲匿跡。 “我們所放出的訊息是這樣的:如果你有侵權的服務器,關掉吧!”MPAA全球反盜版總監John Malcolm表示。“你的才華有太多可以發揮的地方。馬上關掉你的服務器,不然就等著法律製裁。”版權的所有者舉起了版權製度的尚方寶劍,毫不留情地向用來共享、交換文件的BT砍去。

就這樣,共享----在網絡中表現為自由交換,傳播,卻被加上了有礙傳播自由的罪名。

版權製度----從傳播自由到利益至上

版權製度可以追述到1710年英國《安娜女王法》----世界上第一部近代版權法。它的誕生與當時英國的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方麵有著密切聯係。十七世紀,英國工商業迅速發展,而由此產生的工商業主,新貴族在社會的各方麵尋求空間。他們在意識形態領域主張個人主義、自由主義。一相信人是生而平等,天賦人權。二相信人是理性的。三主張君權民授,主張主權在民。1644年彌爾頓在《論出版自由》中提出“觀點的公開市場”、“真理的自我修正”。出版自由就是自由主義在印刷時代的反映,也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封建貴族等特權階級在思想文化上的體現。伴隨著資產階級革命,逐漸掌握政權的資產階級必將使自己的意誌在法律有所體現,如法國《人權宣言》、美國的《權利法案》都明確規定出版自由。但如何實現出版自由呢?由於知識分子是各種觀點與思想的掌握者,觀點、思想的自由傳播,主要使知識分子自由表達。但在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卻沒有獨立性,依附於封建朝廷或宗教機構,根本不可能自由表達自我的觀點、思想。因此要使知識分子獨立,首要的是使知識分子從經濟上獨立。在以私有為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很自然地想到把把知識分子創作的作品私有化,並把它作為財產保護起來,這樣知識分子就可以通過版權的出賣來獲得收益,從而使知識分子獲得經濟獨立,而不依靠任何其他的人或機構。這樣對出版自由的立法就轉化為對版權保護的立法,於是就有《安娜女王法》出台。

版權法規定,版權人應當享有廣泛的控製作品使用的專有權,未來的使用者都必須向所有人支付報酬。這樣知識分子不僅獲得了經濟上的獨立,而且創作變得有利可圖。這一方麵激勵著他們的創作與傳播,另一方麵卻是使創作職業化。在這個過程中,創作變得越來越活躍,出版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並且隨著工業革命帶來的讀者擴大,創作出版開始產業化。尤其是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新古典經濟學派首先把作品當作商品對待,他們認為版權作為財產權,應完全屬於市場,其根本目標在於分配的效率。在他們看來,版權是對現在作品進行直接投資的工具而遠不是簡單地引導新作品的創作與傳播…… [5]這實際可以看作是版權私有化在市場環境下的一個應有之果。版權私有本來是在市場條件下刺激創作生產,使得社會創作豐富,出現“觀點的公開市場”。這是以“豐富原則”或說“完全信息原則”為基礎,也就是說著眼點在於:觀點表達的豐富,公民獲得全部信息及觀點,以便“真理的自我修正”。但在古典經濟觀念及現有創作產業化環境下,越來越傾向尋求“版權所有人最大的權利,並將那些權利的配置留給市場。”[6] 創作產業化後,版權所有人(包括創作者與出版者)就成了追逐收益或利潤的一方,讀者也轉為消費者。版權所有人(在產業的組織下形成利益聯盟,這與分散、無組織的消費者形成鮮明力量對比)站在產業鏈的上端,利用其文化經濟方麵的影響力使得政策與法律朝自己傾斜。就這樣,版權就逐漸在維護出版自由方麵褪色,而隻強化其商品性,私有性。本來維護自由的手段(版權私有化)現在異化為目的(維護私利本身),圖示為

利益衝突----問題所在

前麵已經提到,創作產業化後版權所有人必然會千方百計(包括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利益。但是BT卻因自身技術上的三個特點,觸動了創作產業的經濟基礎。

1、 傳統複製、傳播與數字複製、傳播

在傳統的技術條件下,任何的作品的複製與傳播都是與其載體同一的。但在網絡世界裏,一切都被數字化了。數字化後的信息資源秉承了信息的一個最大特點---使用不滅性,此時一創作的無限複製與傳播,並不會對此作品本身有絲毫影響,也不必為此支付絲毫因載體耗費的物質代價。數字化的複製與傳播行為幾乎零成本,與無限資源的超額回報形成鮮明對比,刺激了此種傳播行為的膨脹。

2、 搜索功能

其實,P2P軟件除BT之外,網絡上現有的許多服務可以歸入P2P的行列。即時通信係統如ICQ、Yahoo Messenger、MSN Messenger以及OICQ等是都最流行的P2P應用。它們允許用戶互相溝通和交換信息、交換文件。[7] 但為什麽它們對在線文件交換方麵並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究其原因,主要是ICQ也好,MSN也好,它們的文件搜索功能弱小。一個傳播流程的完成,一定要是傳者與受者之間的渠道暢通無阻。做到這一點,首要是傳者願傳,受者願受,其次是傳播成本要低,而報償要高。如果光有在線用戶願意共享即傳受文件,但卻要花很大的精力,很多的時間,或許還要花一定數額的錢,那麽根據施拉姆選擇概率公式:選擇的或然率=報償的保證/努力的程度,在線用戶將會選擇放棄這種獲得方式。但是BT卻具有強大的搜索功能,能在分秒間準確地你要的信息所在地,從而為傳者與受者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而且隨著BT軟件的更新,它獲得越來越強大搜索功能,如現在較流行的BitComet,就具有非常強大的搜索引擎。

3、 傳播行為邊緣化

此外,基於P2P軟件都具有的一個特點----傳播行為邊緣化,在BT上表現的尤為明顯。正如BitTorrent的作者 Bram Cohen所製作的圖顯示的那樣,BT的使用者不再僅僅與服務器交換傳播信息(圖1),而且使用者之間也相互交換傳播信息(圖2)。 [8]

The Problem with Publishing:
More customers require more bandwidth

The BitTorrent Solution:
Users cooperate in the distribution

這種結構的改變,正如石墨變金剛一樣,使整個網絡文件傳播發生了質的變化。傳統的客服關係以服務器為中心,所有的信息都要通過服務器中轉,所以信息的豐富度、流量就取決於服務器的規模與性能。但在P2P結構中,傳統的服務器成了平台,隻負載比特流量極少的索引信息,而大部分的信息(影像文件)都在網絡終端之間進行,傳播行為轉為邊緣化。在這種平台上提供文件的索引信息而不是文件本身,正像人類使用語言指稱實物一樣,語言使人類擺脫實物的限製,從而獲得了可貴的時空自由;而P2P結構中,服務平台擺脫巨量的數據及其流量負擔,為自己騰出了無限空間。這樣一個普通平台,就能輕易容納成百上千萬的資源信息,如一個很小的叫torrentreactor.to的BT平台就有43341個可下載文件,而Suprnova.org更是自稱有幾萬最新的影音文件可下載。

數字複製與傳播使得文件的複製與傳播的成本幾乎為零;而傳播邊緣化使得參與傳播的人數龐大、資源豐富,並且它是開放的;搜索引擎把傳者與受者聯結。[9] 這也就是說,傳播成本幾乎為零,渠道通暢,報償豐厚。在這種情況下,傳播行為必然活躍。事實上,自2001年Bram Cohen發明BitTorrent後短短幾年,BitTorrent已經被下載的次數遠遠超過1000萬,而Suprnova.org也號稱百萬用戶,在中國bt@china聯盟的每日也有近百萬在線用戶,如2005年5月21日的訪問量就為873598人次。BT的用戶如此活躍以至於一部新的影片還沒有公映或剛公映幾個小時後,就已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而有的熱門影片更是如此。一部影片通常被下載幾萬次,如在總共隻有123256名用戶的 torrenttreactor.to BT平台,有兩個數據:[10]

Age代表發布有多少時間,DL代表下載次數,從中我們可看出一部叫The.Grudge.KVCD-PiLSNER的恐怖片被下載了6萬5千多次,更令人吃驚的是一部隻發布1天半的Star Wars Episode 3的科幻片就被下載達2萬6千次。網絡用戶們發現這是一種更為方便、快捷的觀影方式,而且還是免費午餐。於是紛紛放棄“揮汗如雨在天橋淘碟,而選擇輕鬆愜意在家享受寬帶視頻下載。”[11] 這樣版權所有人發現越來越大的收入在流失。[12] 隨著這種行為的蔓延,電影、音樂、軟件產業一時間四麵楚歌,有的甚至到了虧損的邊緣。版權所有者們逐漸意識到要麽選擇反擊,要麽沉默死亡。

利益----也是理解其他問題的鑰匙

為什麽到家庭

當版權人行使版權法給予的專有權力時,總是對懷有商業目的的使用者而言的,而把個人使用(包括家庭使用)排除在外,這種開脫在版權法領域中叫“合理使用”。它是指在特定的條件下,法律允許他人自由使用版權作品而不必征得版權人的同意,也不必向版權人支付報酬的情形。[13] 合理使用製度的存在是有著法哲學,憲法,經濟的以及技術的基礎,其價值目標,在於協調創作者、傳播者、使用者三者的利益關係,通過均衡保護的途徑,促進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但問題在於,現今的網絡技術的發展,已徹底顛覆了其技術基礎。在傳統的複製與傳播技術條件下,某作品的個人使用如複製、傳播僅占此作品的總使用量的很小的一部分,對版權人的影響微乎其微。但在數字技術和網絡環境下,個人使用的量急劇膨脹,嚴重威脅到版權人的利益。所以當BT等P2P技術想通過個人使用方式,以合理使用為由繞過版權問題時,正如我們所見,美國總統布什就把戰火燃燒到每一戶人的家庭。

為什麽是音像和電影

音像和電影尤其是電影跟其它創作產業如圖書出版業,最大的不同在於其產品數字化,其次是高投資行業。[14] 當數字化的光碟大量發行給電影與音像工業帶來滾滾利潤同時,數字化也使得電影及音像的複製與傳播變得極為容易,似乎就隻需動動指頭,點點鼠標。正是因為數字化,這個曾讓電影無限憧憬的技術,如今卻使電影工業麵臨盜版泛濫,這在隻有膠片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錄製唱片及拍攝電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是高投入的行業,所以必定強調產出回報。一般來講拍一部影片要投資近千萬元,最不濟也要百萬以上,如《十麵埋伏》投資2.9億人民幣,《功夫》投資1.5億港幣;而美國電影投資更是大的驚人,2000年,美國電影的平均投資為8000萬美元,2003年,超過了1億美元,2004年,很多影片的投資都將超過2億美元。如《特洛伊》、《蜘蛛俠Ⅱ》、《怪物獵人範海星》和《極地快車》的先期投資接近了2 億美元;還有幾部電影的先期投資已經達到了1.5億美元,當宣傳費加進去,這些影片的總投資都會超過2億美元。雖然投入高,但其回報也高。如一部《泰坦尼克號》在美國本土淨賺6億美元,而在海外則達12億美元。所以可以想象,如果影片被盜版,電影工業將麵臨多大損失。MPAA統計,由於盜版,美國電影工業每年損失約30億美元。美國唱片工業協會RIAA (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也表示,在1999年至2002年期間,P2P對唱片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了20億美元。另外,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Phonographic Industry)中國區的一份資料顯示,網上傳播盜版音像製品給音像行業帶來了每年至少50億美元的損失。[15]

麵對如此巨大的損失,這是電影及唱片工業所不能容忍的,打擊盜版(包括P2P軟件如BT下載)對它們來說是必然,且勢在必行。

為什麽是美國

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輸出強國。在近20年來,世界電影工業在很多國家並不景氣,但完全市場化的美國電影工業卻獨占鼇頭。今天,全球影院85%的片源來自好萊塢。美國影片產量隻占世界6~7%,卻占據全球影院總放映時間50%以上。[16] 同時,美國電影工業所產生的收益也非常可觀,如1999年其向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影片600多部,共得票房收入(含錄像帶、DVD)400多億美元,占世界電影市場份額的92.3%。[17] 如果出現影片盜版現象,受損失最嚴重的無疑是美國。一般來說,經濟強國同時也是文化強國,所以遭受盜版損失的主要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此外由於香港的電影的生產及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所以也屬此列。在BT平台影視帝國的2005年5月22日[影視索引]第一百個索引項中: [18]

從此表可看出,BT上傳與下載實際就是下載美國、西歐強國及香港等的電影,侵犯的主要是他們的利益。這就是為什麽美國香港等地及西歐國家對P2P軟件BT打擊最為積極的根源所在。

版權製度不是從來就有的

從以上我們可知,BT所引起的一切傳播現象,實質是利益問題,利益是理解傳播現象的鑰匙。

BT實際是人類資源共享的需求在網絡時代的一種科技實現,而利用版權製度對其打擊,是市場經濟環境中,產業化後的版權所有人(包括創作者與發行者)意誌的體現。但這種打擊卻不會消滅人們的需求,隻會使這種需求尋找另一種實現方式(一般是找到更先進的技術避開打擊)。到那時,如果唱片、電影工業還是循著老路,一味的打擊壓製,其未來的發展必然會受挫。也許在相當的一段時間內,電影唱片等創作產業能借助版權製度維護其現有利潤,但是結合了人類需求的技術實現從來都是會獲得最終勝利。網絡傳輸這種傳播方式遲早有一天會取代傳統的以磁帶、光盤為載體的影視音樂發行渠道。[19] 麵對這種形勢,影音創作產業最好的做法是未雨綢繆,做好在適當時機要轉變自己傳統的生產、盈利模式。事實上,已經出現了相關的探索,如蘋果推出的Itunes music store 付費音樂下載服務,深圳點石軟件的寬帶娛樂平台OP(Openext)[20] 。版權製度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市場經濟與印刷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因此不是固定不變的。

注釋:

[1] 北京時間2005年4月28日

[2] 來源:關向東:香港首宗BT侵權案:一網民被香港海關落案起訴,中國新聞網,中新社香港四月二十七日電

[3] P2P技術與信息安全 程學旗 餘智華 陸天波 呂建明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4] 模擬謠言傳播機製的無結構P2P 網絡中廣播機製的研究 竇 文 王懷民 賈 焰 鄒 鵬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第41 卷第9 期 2004 年9 月 JOURNAL OF COMPU 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ol141 ,No19 Sep1 2004

[5] 版權擴張:一種合法性的反思 李雨峰 現代法學 Modern Law Science Vol . ,23.No. 5 Oct . ,2001

[6] 同上

[7] P2P技術與信息安全 程學旗 餘智華 陸天波 呂建明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8] http://www.BitTorrent.com/introduction.html

[9] BT取代Napster、Kazaa成為第三代互聯網文件交換的領軍,除了以上三個技術特點外,還有其它的技術支撐。如所謂的Golden Rule原理:你上傳的速度越快,你下載的速度就越快。這實際是一個強製上傳協議,這樣避免了舊的文件共享係統中的問題:大部分用戶都隻是簡單地下載,隻有一小部分人把文件與他人分享。此外,BitTorrent把文件分割成許多小塊,當一個用戶下載了某一小塊時,它就會立即把這一小塊上傳給其它用戶。因此,所有的用戶在下載的同時,也在把自己已下載部分上傳給他人。BitTorrent的這種工作原理,使得做"種子"的用戶隻需少許帶寬,就可以把大文件共享給大量的下載者。

[10] 這裏之所以選擇這個小BT平台,是由於大平台的數據獲得障礙,其原因有的是關閉如Suprnova.org,有的是因某種壓力,有意隱藏數據如Bt@China聯盟。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從數據之間推出結論。

[11] 中國電信互聯星空的在各大媒體投放的廣告宣傳語

[12] 網絡的這種侵權行為還會和傳統盜版交織,互動,加劇了版權收入的流失。

[13] 網絡環境下版權合理使用問題研究 馬治國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Mar. 2001 Vol . 21 (Sum No. 55)

[14] 這一點是指產業化的電影,應把地下電影排除在外,因為地下電影主要不是投資行為,追求的主要也不是利潤。所以,地下電影並不很懼怕下載。

[15] 資料分別來自www.mpaa.org, www.riaa.com, 以及文章《當版權保護遭遇P2P》 蔣明全 博客中國2003-07-24 、《國際唱片巨頭姿態過高 中國MP3收費下載分成難定》 雷中輝 世紀經濟報道 2004-05-26

[16] 當代全球文化產業掃描———電影業 徐世丕 深圳特區報 2003年11月10日12:33

[17] 入世後文化產業的發展 張作興 學習時報 第151期

[18] 圖表據網頁http://bt1.btchina.net/cnxp/?categoryid=3製作,其中中國大陸的三項全是轉播美歐國家的籃球與足球比賽。

[19] 誰來動互聯網最後的奶酪----寬帶娛樂市場及中國P2P行業透視與展望 杜宜賓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04.15

[20] 也是一種付費平台,但融合了集“石頭”兌現金技術,有些類似新浪的“U”幣,不失為現有網絡環境的一種應變策略。

主要參考資料:

1) (英)約翰·彌爾頓著 吳之椿譯 論出版自由 [M] 北京 商務出版社,1958年

2) 餘家宏 寧樹藩 徐培汀 譚啟泰 新聞學簡明詞典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3) 黃旦 新聞傳播學 [M]杭州 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7年

4) (法)托克維爾 論美國的民主 [M] 北京 商務出版社,1997年

5) 邵培仁 傳播學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6) (美)阿倫斯著 丁俊傑譯 當代廣告學 [M] 北京,華夏出版社 2000年

7) (美)約瑟夫•斯特勞巴哈 熊澄宇譯 信息時代的傳播媒介 [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年

8) 邵誌擇 新聞學概論[M]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3年

9) 數字千年版權法

10) www.ppcn.net

11) www.cnave.com

12) www.mpaa.org

13) www.riaa.com

14) www.people.com.cn

Copyright Events Triggered by Communication with BT

-----Why have some nations, such as U.S. been condemning P2P application

【Abstract】: Recently western nations, US as their representative, basing on copyright idea, have been unceasingly forcing-out the BT (BitTorrent) application,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P2P applications. It has carried on from BT platform to BT individual user; from US to Western Europe nations again to developing nations. Once copyright system was used to pursue and protect free communication. However they force out the BT application at present whose goal is for free communication and free documents exchanging .Copyright system has dissimilated a tool to maintenance creation industry, which has betrayed the original goal. Accordingly,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rationalize the above phenomenon. The author holds that, just with the booming of printing technique and market economy, the copyright system become one kind of system realization from people pursuing the free communication. Then the author infers that the present dissimilation is mainly the result from the market logic expands; that copyright system faces with subversion and reconstruction under network technique condition; that we should rebalance relations between the demands that the people freely communicates and that the market pursue the profit.

【Key word】:P2P BT Copyright Communication Cost Search Engine Communication Peripherization creation industry and creation industrialization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