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錢不過就是錢 擁有更多的錢並不能使你更快樂(轉帖)

(2006-08-18 04:42:07) 下一個

錢不過就是錢。真的。

如果你正在讀這篇專欄文章,你無疑是希望自己在理財方麵能獲得成功。但不要自己欺騙自己:擁有更多的錢並不能使你更快樂。

近年來,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們將關注點轉向了“快樂研究”──如果你的人生目標就是多掙錢、多攢錢,那這類研究的結果可有點讓你不快了。僅僅有錢似乎並不能讓你獲得很多快樂。

快樂完全是相對的。高收入者往往會對他們的生活感到更滿意,這一點毫無疑問。200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家庭年收入在9萬美元以上的人中有43%聲稱自己“非常快樂”,而家庭年收入不足2萬美元的人作此表態的隻有22%。

但實際情況似乎比上述調查結果要複雜。的確,如果你原本生活窮困,錢能給你帶來快樂。

但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管理學教授大衛•施卡得(David Schkade)認為,一旦你獲得了溫飽,錢多錢少對你來說真的沒有太大差別。他說:“一旦你躋身中低收入階層,你要收入增加很多才會覺得生活有了明顯的不同。錢是重要的,但並不像人們認為的那麽重要。”

事實上,盡管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時隻有30%的美國人稱自己“非常快樂”,低於七十年代初時34%的水平。經濟學教授大衛•布蘭奇弗勞爾(David Blanchflower)和安德魯•奧斯沃德(Andrew Oswald)的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公共經濟學月刊》(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4年7月號上。

麵對這一調查數據,研究人員開始猜想,我們的快樂感並非取決於我們的財富和收入的絕對水平,而是取決於我們的財務狀況與朋友和同事們相比處於何種水平。

這或許有助於解釋為什麽有如此多的高收入者形容自己的生活“非常快樂”。這些人士大多數時間未必真的那麽開心。但當調查者要求他們評估自己對生活的滿意度時,他們想到的是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這促使他們聲稱自己是快樂的。

精確衡量。當高收入者不考慮自己在財富金字塔上所處的等級時情況會怎樣?看看丹尼爾•卡恩曼(Daniel Kahneman)等五位教授6月30日發表在《科學》雜誌(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吧。

這幾位教授分析了來自374位上班族的調查數據,這些人被要求在一個工作日中每隔25分鍾就報告一次自己各種感覺的強烈程度。從報告結果看,那些收入較高的人並不更快樂,相反,他們更有可能報告說自己感到憂慮或憤怒。

這五位教授還研究了詳細記錄人們如何分配工作時間的政府數據。他們發現,收入較高的人花在工作和上班途中的時間也更多,他們不得不用在住房裝修等非工作活動上的時間也更長。所有這些活動都會降低人們的快樂感。

施卡得教授總結說:“更富裕的人日子不見得過得更好。但如果你問他們對自己生活的感覺,(與那些較不富裕的人相比)他們的幸福感要高些。”

花錢買時間。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如果金錢和快樂不能成正比,什麽才能使我們更快樂呢?這裏有四點提示。

--縮短用在上班途中的時間。想用加薪後多得的收入在遠離工作地點的郊區買一所大房子嗎?可別這麽做。

雖然我們適應生活中所遇到困難的能力往往強得驚人,但通勤問題卻是個例外。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吉爾伯特(Daniel Gilbert)說:“通勤問題是你無法適應的,因為它完全不可預見。每天駕車上班都像是在經曆一個不同的地獄。”

--舍錢而取時間。縮短你的工作時間有可能使你感覺更快樂,即使這意味著收入的減少。

如果你的生活水平下降會怎樣?痛苦可能不會像你想像的那樣嚴重。誠然,你在購買新車時會很有成就感。但這種良好的感覺很快就會消失,你會覺得新車也不過就那麽回事。學術上將這稱之為“享樂性適應”。

--深思熟慮花錢的方式。雖然購買新車不會使你獲得長久的快樂,但去歐洲旅行一次或許可以。

吉爾伯特教授說:“錢本身不會使你快樂。能夠使你快樂的是你用錢做的事情。眾多數據顯示,花錢買體驗比花錢買耐用商品要強。”

買車似乎是一項不錯的購買選擇,因為車具有長久的價值。可事實是,車會越用越舊。吉爾伯特說,人生體驗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貶值,美好的記憶會長留心間。

--明智地使用休閑時間。調查顯示,人們從休閑中獲得的快樂比從工作中獲得的要多。但這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你如何支配自己的休閑時間。

看電視一類的被動性活動通常不會使人獲得享受美食帶來的快感。而與朋友們交往等積極的休閑活動帶給人的快樂又是一頓美餐所無法比擬的。

施卡得教授說:“與朋友們光顧一家好餐館,你既能見到朋友,又能吃到美食,這是一種最佳組合。說到如何享受美食,法國人可是行家。”



我們可能比以前富裕了,但我們不見得比以前快樂。以下是一些統計數據: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29%的婦女稱自己“非常快樂”,低於七十年代初時36%的水平。在此期間感覺自己“非常快樂”的男子由32%下降到31%。

--家庭年收入在9萬美元以上的人比家庭年收入不足2萬美元的人要快樂得多,但他們的快樂程度比家庭年收入在5萬至89,999美元之間的人卻高不了多少。

--對909位婦女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通勤和工作是最不令人享受的兩件事。

(資料來源:《美國經濟評論》(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公共經濟學月刊》;《科學》雜誌)

Jonathan Clements

(編者按:本文作者Jonathan Clements是《華爾街日報》個人理財專欄“Getting Going”的專欄作家)

你現在快樂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老土他炕上的 回複 悄悄話 此言差矣!作者在沒有搞清楚快樂的本質以及快樂與錢的真正關係之前,就空談快樂,實為背本趨末,刻舟求劍之舉.說到快樂,如果能把快樂量化的話,快樂是一個變量.而金錢則是衡量你支配和占有這個世界資源的能力.能夠通過運用你所占有的資源,滿足你對自己生存條件的期望值時,你就是快樂的.而這種期望值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的擴大,個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最關鍵的你對資源的占有量的變化而變化.
擱過去在國內過年的時候,你騎自行車去割兩毛錢的肥膘,全家人就包餃子了,這就是快樂了.擱現在連老人家都說不過去了.
我認為金錢的獲取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掙錢,你要用手去爭;(辛苦勞作),第二階段是賺錢,你是在積累資金,第三階段是來錢,你開始尋求社會實現.每一階段你追求和得到的快樂是不同的.此文所提諸位學者教授隻是從其個人角度和階層看待金錢和快樂的關係,有些牽強,他們頂天了是代表高薪的小資,處於賺錢階段,從其舉的例子可以看出局限性.當你擁有了足夠的資源,那裏還存在縮短上班時間之說,買量新車怎麽能有成就感,不過是代步工具而已.花錢還要深思熟慮?
我倒覺得真正的快樂是---無憂無慮的無所事事.
這是一個挺複雜的話題,有機會再與您探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