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安靜

世事煩亂多憂,外不能省其身,內不能察其誌,啾啾然無以排擾,唯有素筆書胸臆。字裏藏廬焚香,心內淡然飄遠。采丹青渲雅意,握點滴現美麗
個人資料
安靜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欣賞水墨安靜的五律•夜讀

(2011-12-23 08:11:18) 下一個
欣賞水墨安靜的五律•夜讀  BY 鄧治

上星期在論壇上讀到水墨安靜的五律•夜讀,初時的印象是非常精致,對仗很工整。如“漫啜梨花白,微吟燭影紅”等語,令人叫絕。今天再讀,覺得其中的意境非常融徹,值得反複玩味。

我先把原詩抄在這裏:

夜讀之一

欣欣初雪夜,灩灩小梅風。漫啜梨花白,微吟燭影紅。
釋懷深淺別,達意古今同。贍藻何貪慕,堪堪日已東。

夜讀之二

細雪離離夜,芸窗隱隱風。務觀巴月白,太拙蠟煙紅。*
意別情還別,塵同境不同。詩心如可慕,點墨寄江東。

*原注:陸遊字務觀有詩句:孤愁巴月白;薛能字太拙有詩句:蠟煙紅暖勝春光。

我嚐試略加一些注解:
[欣欣]歡喜的樣子。如“旨酒欣欣。”(見《詩·大雅·鳧鷖》);“君欣欣兮樂康。”(見《楚辭·九歌·東皇太一》)。
[灩灩]水光浮動或飄動的樣子,這裏形容早春的風如同水波的蕩漾。
[梅風]早春的風。
[梨花白]宋代一種美酒。
[藻]此處指華麗的文彩、文辭。
[堪堪]漸漸的意思。
[離離]清晰分明,或者繁多的樣子。
[芸窗]指書齋。
[意、情]意指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情指詩情,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愛、憎、哀、懼等心理狀態。
[塵、境]佛家用語。塵指“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即“六根”所緣之外境,外界事物。境指感官與心識對客觀對象的認識程度,有不同的“境”,如三類境(性境、獨影境、帶質境)。
[點墨]此處指以筆濡墨圈點文章。

這是兩首和詩,但是不是麵壁空造,而是根據作者的生活寫實的作品,非常自然,毫無雕琢的痕跡,非常難得。詩歌表現現實生活,言之有物,言之有意境非常重要。

詩歌形象地表現了作者在初雪之時徹夜讀書的欣喜心情。詩人在靜靜的書齋裏坐著,抬起頭來,外麵細密清晰的雪花在窗前飄過,令人感覺到早春的微風在輕輕地吹拂,有如蕩漾的微瀾。詩人隨意地啜著美酒,在搖曳的燭光中吟哦。這是一種多麽愜意的生活場景,正是讀書人的夢想境界啊。

詩人細細地體味著書中古人詩歌的意境,感覺到他們抒發襟懷的程度雖然有深淺的區別,可是其中傳達情感的意向卻是古今相同的。比如陸遊在孤獨和愁苦的心情下,他在《暮秋》中寫的“孤愁巴月白”,四川的月亮是蒼白而清冷的;而在唐代詩人薛能筆下的蠟燭煙,卻是紅暖的。不同的顏色,在不同的詩人不同的情境下,產生了不同的情感。

在搖曳的燭影下,細細玩味古人的詩句,是一種何等高雅的享受!在《夜讀之二》的後兩聯,詩人更進一步把對詩歌中的意境的體味提升到藝術創作的理論和禪學的境界這更高的層次上去。

詩中使用了好幾處疊字的詞,如“欣欣”、“灩灩”等等,把情境表達得非常細膩。對仗也非常精警,例如“意別情還別,塵同境不同”。上句的兩個“別”字和下句的兩個“同”字,在本句中是重疊,在上下句之間是相對,而且含意深刻,用得非常精致準確,令人叫絕。

這首詩也發表在網絡《藍月論壇》上,那裏有作者的一個跟貼,引用在這裏,也許對讀者理解這兩首詩有幫助:

“如你所說,和詩畢竟是有禁錮的,我這兩首也不例外,除了描景抒情還帶答友的,所以基本屬於寫實。
前兒夜裏我們這裏初雪輕落,格外欣喜,又讀好友傳來的詩集,點上漂亮的蠟燭,喝杯喜歡的小酒,非常愜意。梨花白,我是既說酒又暗喻雪;燭影紅我是既說燭又說詞。雙關句。釋懷的確容易構成歧義,原本是說詩人抒懷之深淺。至於何貪慕,日已東,是答我朋友的問,她在網上知我已過了淩晨還在讀。訝然相問,我方如是作答。這個和詩和的不是一位朋友,而是好幾位朋友。這兩首都是我的,上一篇隻是通論,下一篇則插入所讀的詩詞之一二。”

讀到這樣的好詩能淨化人的心靈,提升人的境界。我對詩歌理解不深,對作者也不了解,但是讀了之後出於仰慕之心還是忍不住想講幾句,也許有理解錯了的,那就請作者和讀者指正了。

[附錄]詩中提到的兩首唐詩:

宋•陸遊《暮秋》
時序中年速,風霜客路長。孤愁巴月白,清夢楚山蒼。
燈暗秋銜壁,鍾疏夜殷床。端居有微祿,不敢恨殊方。

唐•薛能《好客》
好客連宵在醉鄉,蠟煙紅暖勝春光。誰人肯信山僧語,寒雨唯煎治氣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