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
2009 (134)
2015 (1)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在喜歡的摩詰詩中,以這首為最。喜歡這詩中傳神狀寫的畫,喜歡這畫般清新脫俗的詩,更喜歡這詩畫中的“禪意”。
因愛著這首詩的緣故,就刻意的去了解一下作者的成詩境況和心情。畢竟寫詩的要營造氛圍、讀詩的需進入意境。而這些了解是進入詩詞意境的最佳通道。
當日的王維正如他此詩的題跋中所寫,正是涼秋季節,隱居於山中。時而放縱於山林,時而安然於草廬。恬淡的田園生活給作者的創作打下了優美,幽雅,悠閑,的印痕。而這種魅力無限的印痕跡也使我們深深理解了作者那“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之摒棄名利場,出離紅塵界的高潔情懷。
那麽山林之間,草廬之外,究竟有何美何雅又有何閑呢?讓我們回到詩的畫意中吧:
空蒙山色,人跡罕至。新雨初霽,叢林如洗。正是清秋傍晚,朗照秋月自鬆樹間投下斑駁陸離的皎潔,明澈山泉沿石徑中淌出淙淙如琴的籟音.浣女歸途嬉戲,喧嘩一林翠竹;漁舟葉間穿行,掀動滿湖水蓮. 鬆間月的娟秀嫵媚;石上泉的潺湲柔和;浣女們的天真爛漫,漁人家的自得適意。作者漫步至此,陶然而欲醉,故曰“隨意春芳歇”,沉浸乃不拔,故曰“王孫自可留”。散行回來的作者又以其靈動之心、通透之筆,不加修飾地,不著痕跡地托出了一幅和諧完整,素雅明麗的水墨畫. 如此天然妙處,莫說作者留戀其中,便是讀者也由衷生出多少向往之念!
玩味此詩:因靜中有動故恬靜而不死寂; 借動反襯靜故生動不呆板。實在是精巧之極又不露其巧,不得不擊節歎服作者的煉字之功。
好詩如畫,氛圍的寫實是基礎,意境的營造是品質,而情懷的蘊涵則是靈魂了。
所以安靜每每欣賞一詩,心頭湧起的先是豐滿的畫麵,繼而是滋味的品咂,最後是感情的共鳴。
詩以畫論,不獨唐詩。信手拈來,諸多古句中皆有佳畫: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
詩畫亦如人,本質是一層,為淺表。意境為一層,為深蘊。我們看一個人總是先見表再窺其質,詩畫同理。斟字酌句固然重要,但若隻在表層用心,則失了賞析詩畫之道,也就不得其法了。
這首“山居秋暝”,淺層看來,作者意在山水,深層悟去,山水的描繪正是作者寄慨言誌的載體。誠如雅人之內涵豐富,韻味雋永。
安靜草於2005年9月19日匆匆,一笑:)
好文,好文!
真乃才華橫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