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

孤帆遠影, 一陣風, 來去無蹤
個人資料
正文

走進孔府 走進漢魏碑刻陳列舘

(2008-08-15 00:17:11) 下一個

出了孔廟, 東側就是孔府, 有“天下第一家”之稱, 是孔子嫡係長期居住的府第, 也是中國曆史上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 至宋明清達到目前的規模, 占地7.4公頃, 前後九進院落, 共480間。

我們從大門進入沿中路直到後花園。大門上有嚴嵩題的“聖府”二字, 兩邊的楷書對聯為“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 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上聯“富”字少了第一點寫成“冨”字, 寓富貴無頭, 而下聯“章”字中豎通到上麵的“立”字, 寓“文章通天”, 真是盡顯孔府“聖人家”的氣派。

 

照 壁

 

庭院裏有一道重光門, 門麵黑乎乎的, 建於明朝, 據說隻有迎接聖旨或舉行重大盛典時, 才會在禮炮聲中打開此門。

大堂兩側陳列着一品爵位的儀仗以及衍聖公出行時用的“十八塊雲牌鑾駕”等顯示威嚴的官衙牌, 看上去和官府沒兩樣。

孔府仿照朝庭六部而設的六廳, 分於二門內兩側, 分別為管勾廳、百戶廳、典籍廳、司樂廳、知印廳和掌書廳, 掌管府裏各大小事務。

大堂二堂之間的穿廳有兩張閣老長凳分列左右, 導遊介紹右邊微下彎的板凳是奸相嚴嵩托衍聖公向皇上求情久坐坐彎的, 勸遊客千萬不要坐上去。

二堂內高懸“詩書禮樂”和“節並鬆筠”兩塊橫匾, 這是衍聖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員的地方, 還有數塊禦碑, 最醒目的要數那幾個“壽”字了。 

出二堂後門, 正對着一幅假山, 寓開門見山, 其實這三堂庭院裏有好幾座假山, 都飽含富貴榮辱, 久經風霜。

三堂才是處理家族內部事務的地方, 之後便是內宅, 內宅門牆上有一照壁, 相傳為想像中的貪婪之獸, 似麒麟又不是麒麟, 擁有所有寶物, 還想去吃太陽。此處是進出內宅之必經之路, 用以告誡府人不要有貪念。

看過前上房、前堂樓、後堂樓, 導遊說了甚麽也記不得了, 每個遊客都伸長脖子往聖人家裏廳裏窺視, 好像那塵封之下還會蹦出甚麽寶貝來。內宅的外觀遠不如前堂堂皇, 青磚灰瓦, 而內室卻不失莊重。孔府最高的是奎樓, 據說樓裏有口井, 外人禁入, 是孔府避難應急之地, 其實也是孔府的金庫。

後花園也是建於明代, 假山花草, 導遊特別介紹了那棵“五柏抱槐”樹和一幅小壁畫, 這幅畫出自一位不知名的洋人之手, 立體感極強, 不論從哪個角度看上去視線都正對着畫中的大道, 莫非這就是一條孔孟之道, 一條孺家的禮學之道, 一條中庸之道???

出了後花園, 才發現漢魏碑刻陳列舘就在眼前, 這下我來勁了, 導遊卻說她從沒有介紹過這裏。需另購門票, 每人十元, 大門口坐着好幾個閑聊的人, 卻找不到賣票兼檢票的, 這些人一邊向裏麵喊着售票員, 一麵讓我們先進去看碑, 出來再交錢。

陳列舘建於1998年, 看上去不甚起眼, 也不大, 簡直令人有些意外。她本身沒有多少曆史, 所保存的二十多方漢魏石碑卻很有份量, 曆史悠久。如漢代隸書典範乙瑛碑、禮器碑、孔廟碑、史晨碑, 魏碑傑作張猛龍碑等, 都陳列在昏暗的房間裏, 我有點納悶, 這陰暗房間是否更適合保護這些無價之寶? 室外牆壁上也都嵌着隋唐以來小石碑, 難道這些就不怕陽光, 不惧風雨?

參觀陳列舘的就我們幾個, 不允許拍照, 我很自然地就想到北京故宫裏展示的石鼓、寶石還讓人任拍任攝。我隻顧看碑, 瞪起眼睛注視着每塊沉重而又輝煌的石碑, 有些碑早有字帖行世, 現在更多的也隻是從書法方麵去體會, 看多少算多少吧。但離開後竟然連大門口也沒拍下一張照片。

張猛龍碑讓我注目良久, 剛才孔府裏一家小店還掏出張猛龍碑拓片, 說是原碑上拓的, 叫價七百五......

我自然不敢相信。

接着就去了孔林......

 

苦瓜大叔

2008年8月15日初稿 

 

 

 

 

二堂出三堂庭院 - 開門見山

 

奎樓一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femi 回複 悄悄話 問好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