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

孤帆遠影, 一陣風, 來去無蹤
個人資料
正文

與熊同行 - 我攜長女上雪山

(2008-06-05 20:18:34) 下一個
 

 

去年夏季全家坐纜車上過Grouse Mountain, 這次原想趁着好天氣走一回山徑, 沒想到被其它事給躭擱了半天, 第二天才上山, 但天氣完全變了, 陰霾滿天......

登上Grouse Mountain, 你會被山上的一座座大型木雕所鎮懾, 首先看到的便是這蘋張口長嘯的直立大熊, 去年看到了圈起來的大棕熊和狼, 這次想再來個與熊同行, 若真能實現, 那就太棒了!

 

  (綱絡圖片)

 

據說, 1894年有打獵隊進山射獵了一蘋藍色的大鬆雞(blue grouse bird), 因此以鬆雞命名此山, 叫做Grouse Mountain, 直至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 她才迎來了登山熱潮, Grouse Mountain也就日益聞名起來, 雖不算險峻, 但已成為大溫哥華最著名的一座山, 我從酒店的涼台就可以看到白雪皚皚的山頂。

 

中間的山峰就是Grouse Mountain

 

而Grouse Grind Trail則於1981-1983年間才由登山者自發開辟出來, 迄今已成為一條熱門的登山徑。每年有超過十萬人由此徑登上海拔1,127米的山頂, 從山腳下的纜車站右側起步, 全程近3公裏, 爬升高度853米, 行程大約兩個小時。

慣例冬季封山, 山徑還沒對外開放, 我們走到入口處, 卻有老外熱情地點頭說沒錯就是這裏打開門就行了。哈哈, 原以為真的被封死, 要另辟蹊徑了, 現在隻不過順手拉開鐵門就進山了。

縱身踏入森林, 這才是真正的森林, 樸實原始的小徑從參天大樹之間穿過, 緩緩深入, 蒼翠蓋頭, 朽木滿坡, 女兒禁不住哇哇聲, 從沒進入過如此這般的大森林, 原來近在咫尺, 就在身邊, 驚奇就在眼前, 第一次領略了森林的懷抱, 深深地吸一口氣, 盡情地拍一拍照......

 

 

 

 

 

 

 

穿林海, 拾級而上, 耳邊偶而傳來流水聲, 彷佛走了很久很久才看到樹幹上釘着“1/4 MARK”的牌子, 山勢越來越陡, 台階越來越高, 登山者卻越來越多, 女的比男的多, 個個都超越我們, 健步向上。

險處或有繩索, 或有棧道, 或修築小橋, 並不難行。女兒很久沒行山, 眼下又陶醉於拍照, 我們走走停停, 有時坐下來吃點水果青瓜, 調一調氣。

由於對山頂情況略知一二, 胸有成竹, 也不急於趕路, 身上的汗水乾了又濕, 濕了又乾。過了3/4MARK標記, 漸入迷霧, 殘雪包圍了你的四周, 小徑變得濕滑, 樹影變得模糊起來, 山林裏顯得有點撲朔迷離, 就是見不到熊的身影, 或是狼的目光。

過雪原, 我重新套上外衣, 不斷地在林中舉步、搜索。。。。。。

 

 

 

 

 

 

 

兩個多小時後, 我們登上山頭, 身邊的殘雪也還有兩三米厚, 但主要通道的雪都被鏟掉了, 進小店來一杯熱飲, 渾身都暖和起來。

外麵一派迷茫, 能見度隻有十來米, 那蘋熊還在那裏空吼, 把靈性遍布這山林。我們就在這山頂高原來個自由行, 迷霧中的隱現的尖尖小屋, 壯實開山者的木雕身影, 麋鹿山鷹木蟲鬆鼠貓頭鷹, 向人們一頁頁揭開森林的奧妙。

本來圈熊圈狼的鐵絲網都拆爛了, 熊無踪影, 狼無踪影, 隻有人影在雪地裏晃動, 現在是人主宰著這片山林, 主宰着這片幅員遼闊的大地......

 

 

 

 

 


(綱絡圖片)

 

 

雪地上的鏟雪車、探射燈, 女訓導員手臂上的蒼鷹, 伐木場裏小夥子的鋸木劈柴表演, 時刻都在彰顯着人類對這大自然的控製和自豪, 雖然聽不到熊吼狼嚎, 但有心人卻一定會感受到森林的哀號......

我們跨過一個個標識着Closed的圍欄, 踏着雪地, 踏着掃清的濕路, 尋找去年夏季見過的小湖, 那一麵晶瑩碧透的湖水。

終於來到湖邊, 還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湖麵被冰雪覆蓋, 湖邊的小徑完全被殘雪掩得嚴嚴實實的, 欲罷不能, 我隻好登上湖邊的雪堆上拍了幾張相, 原路撤回。

第一次登上雪山, 四麵迷茫, 手中又沒有地圖, 自然不敢造次, 買了五塊錢的纜車票, 舒舒服服地下山, 逕奔Capilano Suspension Bridge去了。

心想要是前一天上山, 天朗氣清, 乍暖還寒, 極目雪嶺, 遠眺大溫, 那一定美呆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