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

孤帆遠影, 一陣風, 來去無蹤
個人資料
正文

山才好處行還倦 春欲空時“鼠”早催

(2008-05-07 23:28:33) 下一個

 

 

今年春天來得遲走得快, 稍一遲疑, 便錯過了山花爛漫的時節, 星期天才去了鹿湖高原, 就覺得春意闌珊, 五一假日正好應網友Mountain Yuen之邀, 參加他們釣魚翁山之行, 也來感受一下集體行山的氣氛。

為了避免讓大夥等我這不速之客, 帶着囡囡八點半就到清水灣道上的灣景涼亭恭候, 三位老翁早已圍在小桌前暢談, 我們隻好在一旁的石凳上邊吃早餐邊等未曾謀麵的網友。

馬路對麵的停車場正在舉行一場法事, 靈車來了, 一溜披麻帶孝的對着靈柩跪拜, 女兒好奇地舉着相機拍照, 我心想, 今天集體行山, 可得格外小心, 注意安全。

從鑽石山的巴士來了, Mountain Yuen率先走下車, 沒想到一溜領出二十幾號哥哥姐姐來, 這位熱心的行者, 看來還很有魅力, 不少人胸前都掛着單反光鏡數碼相機, 活力充沛......

初次相識, 囡囡的相片有些網友見過, 也就不覺的生疏, 大家一眼就認出來了, Mountai Yuen簡要作了介紹, 這是班長、這是開心人、這是孤ling......為了和我女兒一起行山, 特地請假來了, 一時讓我不知說甚麽好。

先來張大合照, 大家精神抖擻, 舉步進山, 才走上第一段石級, 就覺得悶熱不安,  一麵山坡叢林一麵小竹叢圍牆似地遮擋着海灣, 密不透風。轉出這段狹路, 原來厚實的荒草都被燒掉了, 隻留下一支支挺立的炭黑色枝丫, 赤裸的土地讓人倍感親切, 大夥不約而同地踏進這塊久未被人親澤的土壤, 喘一口氣, 透一絲涼。

暮春踏青, 人們總期望還能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眼前這開濶的山坡一片狼藉, 天幕低沉, 桂樹不搖, 渺煙四遠, 霧失樓台, 不由得令人覺得有點沉悶和失落, 好在這麽多人一起, 讓這種失落減輕了許多。隻是牛尾海裏的小島更顯神密兮兮的, 若是第一次見到, 或許還會細味個中朦朧飄渺的美感, 但眼下連這一點美感也蕩然無存, 反而覺得蕭瑟了。

前麵有幾片翠綠, 撐起一層銀光光的草穗, 彎彎點點, 好像在催喚着身邊的小草快來重新擁抱這片土壤, 範圍雖小, 卻也顯出一片生機, 正如香港人在這塊小小的土地上不斷在挫折中倔強起來一樣, 自得其樂。

 

 

 

 

 

 

 

迎麵就是上洋山, 郊遊徑不登頂, 坡度不陡, 但天不作美, 欲雨不雨, 特別“翳”,  走得一半就已經氣喘噓噓, 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下來透入眼簾, 雙眼發酸, 景物更加模糊起來, 大隊也放慢步伐。

集體行山, 有一定的約束, 不由得你我行我素, 愛走就走愛坐就坐, 得相互照應跟上大隊, 男女老少一溜三五十米, 領隊的Mountain Yuen和殿後的孤Ling手持對講機, 顯得很有耐心, 開心人Iris則在中軍照應, 看起來蠻有序的。

我率先上了上洋山, 見大夥未到便拐入小徑登上山頭, 景觀更開揚, 從這裏遠望釣魚翁山, 山勢尖聳, 不愧西貢三尖之一, 而前麵便是廟仔墩和下洋山, 蒼翠疊。實際上很少行人會上來, 大都會留在郊遊徑旁的樹林裏小憩, 我也是第一次上來的。

離開小山頭, 就落到大夥的後麵了, 趕上他們, 殿後的孤Ling才向領隊報告九日山人又出現了。

 

 

 

 

郊遊徑上有不少山友, 獨行的成群的仨仨倆倆的, 有上廟仔墩登釣魚翁山的。我們人多, 年齡體力參差, 就繞過廟仔墩, 沿郊遊徑輾輾轉轉, 沒多久便到了釣魚翁山腳下, 稍作停留, 兵分兩路, 登頂的便橫向釣魚翁坳揮去, 其他人便繼續向前到交會處會合。

最後十一人登攻頂, 囡囡從釣魚翁坳開始自己上山, 把外衣都給脫了, 半路上就舉起勝利的手勢, 最後堅持到上頂, 山頂上竟不見人影, 我讓她自己走向標高柱, 拍下這值得紀念的一刻。

原來登頂的人已陶醉在山南嶙峋的大石上, 領隊已率先下山, 釣魚翁山山頭狹小, 容不下幾個人, 攻頂的山友隻能稍為駐腳, 拍照走人。囡囡說餓了, 我們就在標高柱邊上坐下來充充電, 她也許是年齡最小的自己登上釣翁山, 大家稱讚之餘, 一位阿姨還特別獎勵了一盒甘大滋, 囡囡懂事地抽出一支和阿姨分享, 揣着“戰利品”, 坐上背架, 下山追趕大隊去。

其實Mountain Yuen一行已在山下等了一陣, 多謝這班行友的耐心。  

 

 

 

 

 

 

重新接上郊遊徑, 追上大隊, 向蝦山篤進發, 這時日頭似乎就要鑽出雲層, 顯得熱烘烘的, 立夏未到, 山裏卻如盛夏般悶熱, 中途還有一股惡臭, 從山背麵的垃圾堆填區傳出, 即便山下的清水灣景致也未能引人放慢腳步。我為女兒撐起橘黃色的小傘, 快步穿過這段彎彎曲曲的羊腸小徑。 

下蝦山篤前有一截標高柱, 是大休的好地點, 女兒每次到這裏都要停下來玩玩, 這回卻不想下地, 我們就先行下山, 到十字路口等大夥。這裏是離大坳門路最近的出口, 難得透出一絲絲風來。

有人收聽新聞, 報告西貢出了大車禍, 旅遊巴車毁人亡, 已報十人死亡幾十人受傷, 不由得一陣心寒, 失事地點是乘車進入西貢的回旋處, 後來新聞報導十九人死, 全是女性, 四十幾人傷, 當數香港回歸以來傷亡第二嚴重的交通事故, 又要有多少宗的路祭了......

大夥陸續聚齊了, 領隊詢問是否有人太累要退出, 這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出口了, 再往前就得翻過田下山。嘿! 居然沒有一個人放棄, 我們穿過小山包的樹林, 開始征服田下山, 隊伍裏還有一位着藍色T恤的小男孩, 已不斷地皺起眉頭, 還有一位約莫六十來歲的阿婆, 依然不露倦容。

我背着女兒, 走在隊伍中間, 一步一步地踏上田下山, 幾乎全身都濕透了, 這段算是此行最吃力的一段了, 本來並不困難, 也走過好幾次了, 隻是這天實在是“鼠”氣逼人, 讓人倍覺吃力。 

途中遇見其他山友發暈, Mountain Yuen及時施救, 詳情可見他的博文: 中璁? 熱衰竭? 血氣不調? 行山安全, 沒想到領隊還有這麽一手, 算長見識了。

最後放下女兒, 熱得她連長褲都脫了, 由媽媽牽着, 走過山坳上較平坦的一段。小休時囡囡大方走上去拉起小男孩的手表示一下友好, 小男孩又拿出糖果和女兒分享, 回家後她還念叨着。 

 

 

背景就是我們剛行過的山 - 蝦山篤、釣魚翁山及廟仔墩

 

下山途中大家都以布袋澳及清水灣鄉村高爾夫球場為背景拍照留念, 女兒也舉着相機亂拍一通, 引來一陣好奇, 其實她兩歲就開始玩這部相機, 可算是照相老手了, 把相機帶子穿在手上, 拍完後還要即時預覽一下。

下山石級窄小, 這二十多號人分散開來也快從山腰排到山下了。對麵是東龍島, 下麵是大廟灣, 你看那青瓦屋頂的天後廟和碼頭上的人頭, 這裏才是拜神垂釣的好地方。

出了山, 在大廟坳前大家又是一輪拍照留念, 大部分人都分頭走下大廟, 大廟就是建於南宋理宗年間的佛堂門天後廟, 被列為香港一級曆史建築, 廟前有一石鋪的廣場和大廟灣碼頭, 每次到這裏都會看見不少釣魚發燒友, 香港天文台在碼頭盡頭設立了潮汐觀測站。

廟後有一石刻, 刻於南宋鹹淳十年(1274年), 記載了當時官富場鹽官嚴益彰遊覽佛堂門以及天後廟的曆史。石刻長約10尺, 高5尺, 共有9行, 每行12字, 共108個字, 據說1955年才由一位名叫餘謙的建築師發現, 現為香港法定古跡。

我帶着女兒下大廟灣的小沙灘戲水消璁, 這才是女兒的重頭戲, 她翻出早就預備的沙灘玩具, 一會兒追浪一會兒堆沙, 不亦樂乎。 

 

 

 

天後廟及大廟碼頭

 

大廟灣的古跡 - 宋代石刻被如此保護起來

 

大廟灣碼頭 - 白屋子便是天文台的潮汐站

 

 

更遠古的自然石刻, 不過看不懂而已

 


大夥都各自散了, 我們在沙灘上消磨了一個多小時, 雙腳泡在冰涼海水裏, 璁氣也消了, 我赤腳登陸, 上岸在路口遠遠地就看到布袋澳小巴站長長的人龍, 我們索性沿着馬路又走了兩公裏到清水灣二灘, 第一個上了103M小巴, 打道回府, 好久沒有赤腳走這麽長的路了。。。。。。

 

回程遠眺釣魚翁山和清水灣

 

石頭尾托起了青洲和果洲群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jiurishanren 回複 悄悄話 janex?蝶階:
我也有一位同學移民墨爾本,下次去的話少不了問你一些爬山的好地方
janex 回複 悄悄話 寫的真好,我也喜歡爬山,有孩子前曾每月一山,行過不少墨爾本的山,這幾年忽略了這一興趣。
jiurishanren 回複 悄悄話 ?媚?蝶階:
多謝鼓勵, 按一下重新整理,就恢複大圖了
土村藥師 回複 悄悄話 Good writing, thanks!

The pictures are so small, i cannot see..
jiurishanren 回複 悄悄話 酷“shu”在文學城變成了酷'璁',不如改用老鼠的“鼠”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