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後兩天, 周六。
出門時空中就飄着毛毛雨, 從筲箕灣換了開往石澳的9號巴士在土地灣下車, 兩點正。
沿港島徑第八段上山, 斬兩支竹杖見紅傷了拇指和食指, 才走出兩三百米, 便有十幾號年青人從後麵上來, 一路熙攘, 囡囡走得也很起勁, 還會主動站在路邊讓哥哥姐姐先過。
是誰嘀咕了一句“這嗰妹妹上過釣魚翁山”, 一點不假。
路邊一落石群, 就像握拳的左手彈出食指着蒼穹, 靜穆, 不易引人注目。
這段港島徑輕鬆易走, 小徑寬敞, 坡度不大, 六七百米後就跨上山脊, 麵向石澳和藍塘海峽, 景觀豁然開朗, 囡囡對着海峽大聲呼喚, 隻有風在回應, 雨在飄然。
沿着山脊緩緩而上, 你就已經行走在“龍脊”(Dragon's Back) 上了, 不知是走向龍首還是龍尾, 不必考究, 隻是龍脊這名字就够引人入勝的, 相信可以讓不少人慕名而來, 記得前幾年龍脊曾被洋人評為香港風景最靚的行山路線, 我以為還是比西貢遜色。
風輕輕吹着, 細雨斜斜地打在臉上, 掛上陣陣涼爽, 龍脊兩邊的海灣都蒙在煙雨中, 顯得格外清寂, 那些小島小屋就彷佛在風雨中飄搖。
囡囡不想走了, 上了背架還要求拉上風衣帽, 不一會兒就靠在我背上睡着了。
大潭灣裏的紅山半島
路邊石群指點蒼穹
石澳、大頭洲和遠處的東龍洲
“回首向來蕭瑟處”(苏試·定風波) - 剛走過的半截龍脊
半個多小時就到了龍脊的製高點 - 打爛埕頂山(SHE O PEAK石澳峰), 四下裏還是一派迷茫, 隻有前頭的哥連臣山及柏架山披着麵紗透析出一點點神秘的氣息。
小山頭上有個粗大的標高柱和觀景台, 還有俗不可耐的路標, 路標上的龍太具象令龍脊的神秘和魅力大打折扣。幫那班俊男靚女們拍了兩張相後, 我們並沒留步, 逕直向前去了。
龍脊製高點
(石本)甸乍山 / 大浪灣
龍脊後半段
哥連臣山及柏架山山巒
走下龍脊, 有個三岔口, 若離開港島徑直走就進入叢林, 可穿過雲枕山上攀哥連臣山再下馬塘坳, 有一定的挑戰性, 以前走過兩次。
這回背着女兒, 就左拐繼續走港島徑, 下了坡就是一段頗為寬敞平坦的山路, 兩旁大樹成蔭, 擋風擋雨也擋風景, 反正這種天氣也看不到甚麽。
老枝偶傳打葉聲, 新葉常掛晶瑩露。一路上“竹杖芒鞋輕勝馬”(苏試·定風波), 半小時就走完了這段兩千多米的林蔭“大道”。
出了林子左往大潭峽, 右接馬塘坳, 是一段九曲十八彎的水泥馬路, 港島徑經馬塘坳直下大浪灣終結。
我們在馬塘坳的風雨亭休息片刻, 過往的有練跑步的行山的和放狗的, 雜草叢生的後麵便是從哥連臣山下來的出口, 要沒走過, 一點也看不出來。
不下大浪灣, 我們踏上(石本)甸乍山郊遊徑, 沿水渠邊小徑上了(石本)甸乍山觀景台, 這時天空好像漸漸放晴, 雖是黃昏, 能見度也比先前高, 橫瀾島和蒲台群島都看得見, 剛走過的龍脊、東龍洲及將軍澳超過270度的景觀盡收眼底。
山腰小徑平緩穿林而出
草堆灣和石澳灣, 最遠處是橫瀾島及蒲台群島
側麵看龍脊, 鶴咀山白雲繚繞
佛堂門及祥雲層疊的東龍洲
遠眺將軍澳
風景這邊獨好
可剛拍完幾張風景照, 大雨又從西麵鋪天蓋湧來, 一時間天地又是一片蒼茫, 站在孤零零的山頭上有如身陷囹圉, 四周甚麽也看不見。我們隻好躲進小亭避雨。
雨下個不停, 一對老夫妻已耐不住了, 便分別撐着一綠一粉紅的洋傘沒入煙雨裏, 穿過搖曳樹影, 酷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 - 風雨同路。
煙雨重鎖(石本)甸乍山
約莫半個小時, 雨稍駐, 又起行, 山下的小西灣還是籠罩在煙雨中, 就連南灣半島都見不到頂, 恰似一簾幽夢......
南灣半島的朋友已來電詢問是否淋濕了, 還好還好, “一 (SUO)煙雨任平生”(苏試·定風波), 何況囡囡還帶了一支小傘, 這點小雨淋不着!
從土地灣到小西灣藍灣半島, 全程約十公裏, 其中港島徑6.5公裏, (石本)甸乍山郊遊徑兩公裏, 最後一段斜坡馬路1.5公裏。
一簾幽夢小西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