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八日, 周六,“大雪”次日, 沒有一點冬天的感覺, 一家子遊萬宜水庫去。
不知甚麽時候, 西貢巴士站後麵的小水池多了三蘋銅鴨子, 搶了原來報紙舢舨的風頭。
一下車女兒就被攤位上五顏六彩的氫氣球給吸引住了, 買了一個給她便圍著水池銅鴨轉, 氣球一脫手就漂過水麵飛到對岸, 好在有個墜子拖著, 不然就上天了, 女兒重新拉住氣球, 笑逐顏開, 一時間怎麽也不肯放手。
到西貢碼頭湊個熱鬧, 看看水邊小船上待沽的各種海鮮, 聽聽漁商小販們的吆喝, 岸邊旌旗習習, 人頭湧湧, 這是西貢周末及節假日的經典場麵。
去東壩, 要麽從貢打的, 要麽乘巴士到北潭湧再打的, 約60元港幣。我們選了前者, 上了綠色的士來到花山腳下, 在交錯工字形水泥躉紀念碑前下車, 港幣103元。新粉刷的藍色水泥躉十分耀眼, 女兒迫不及待吵著要爬上去, 一時引來不少山友。
一麵是水庫風平浪靜, “一片湖光煙靄中”; 一麵是防波堤和破邊洲, 東臨大海水連天去。半公裏長的東壩似一張彎弓強弩在花山和標尖角之間。壩的那頭有座涼亭, 大路直下防波堤, 這裏的峭壁石柱和水泥躉都是東壩的精華所在, 有人索性打的到防波堤上才下車。
我們步行越過大壩, 無限風光放眼量。又在涼亭小休, 吃吃喝喝, 囡囡亭裏亭外不停轉悠, 比誰都來勁。
順路走下防波堤, 我的鏡頭對準峭壁和水泥躉, 神遊亘古及今, 回來湊成一則“壁立千仭 - 萬宜東壩寫生”。 堤外白浪拍打著一億四千萬年前形成的六角石柱, 也拍打著三十年前投下的人造水泥躉, 每塊躉重2500公斤, 據說有7500塊之多, 塊塊都有標識。
記得零四年和大女兒到東壩遊破邊洲, 在水泥躉上攀爬, 驚險刺激, 這次帶著小女兒, 隻能匆匆拍幾張相作罷。小女看著碩大的水泥躉也大顯好奇, 卻不願下車, 坐在她的“私家車”上一直到了防波堤的盡頭, 才發現堤內側一排排密布的圓洞, 又興致大發, 非要下去不可。
我們小心奕奕地邊玩邊下防波堤, 最後從水泥躉下鑽過去, 眼前一潭清徹的湖水, 輕波粼粼。我跨過右側石坡探路, 峭壁下一口天然岩峒, 森嚴壁壘, 峒口留下中秋“煲蠟”的汙跡, 若不趟水過峒口要經過兩處攀爬, 遂回頭帶著女兒繞走湖的東岸。囡囡發現水邊有不少螺殼, 一時更加來勁, 撿了一把交到媽媽手上, 後來專挑細小的, 原來不少還活着, 接著又發現了一大窩, 看來這海螺已在這半鹹淡湖裏生息繁衍開了。
一縷斜陽把花山籠罩得灰朦朦, 卻把岸邊草地和峭壁照得金閃閃, 一對情人盛裝在草地裏拍照, 我也沉浸在陽光下給囡囡來一輯寫真!
走過草地, 也從峭壁下經過, 女兒對上億年石壁毫無興趣, 我更遲鈍感覺不到那遠古的氣息, 一手摸著一億四千萬年的石柱, 一手撫著六千五百萬年的岩脈, 一時也容不得思量, 自然沒有甚麽思接千載意與古會之類的遐想。背著囡囡實實在在拍了一打相片, 沐浴著斜暉, 登三四百級台階重上大壩。
一架直升機數次出現在東壩上空製造噪音, 卻也打消不了囡囡的倦意, 才上第一節台階, 女兒就在背架上睡著了。
四點多回到東壩中央, 小休片刻, 便起步逆行麥理浩徑, 向麥徑起點進發, 沒走多遠就看到M018標距柱, 每個柱距500公尺, 還有九公裏要走。
我第一次背著女兒大步走在萬宜路上, 這是麥徑第一段, 曾經留下多少毅行者和行山朋友的足跡, 太太推著囡囡的“私家車”, 載著背囊, 不離左右。“斜輝脈脈水悠悠”, 我們繞過山坳, 走過西壩, 指點紅葉, 談笑煙波, 猶記得當年“斜風細雨繞萬宜”, 三個人六條腿, 今天暮色蒼茫走萬宜, 三個人兩條腿, 還有四小輪。
一路上隻有仨仨倆倆跑步健兒擦身而過, 零星有的士忙進忙出, 我們自得逍遙, 一鼓作氣走完萬宜路, 六點剛過, 天已全黒, 女兒也睡醒了, 寒蛩不住鳴, 踏上大網仔路段長長的下坡, 轉過大彎, 就看到麥理浩徑起點的木柱孤立在昏黃的路燈下, 順手拍下幾張相, 到鯽魚湖車站上小巴回西貢。
第二天帶囡囡走在清水灣海邊, 她還鬧著要再去萬宜水庫!
萬宜水庫-東壩-防波堤-水泥躉-億年石柱-西壩-萬宜路-麥理浩徑起點, 這些關鍵字對三歲的女兒來說可能太深了, 等她長大後興許會對這些字眼另眼相看。
萬宜水庫好風光. 小女兒好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