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

孤帆遠影, 一陣風, 來去無蹤
個人資料
正文

茅湖古堡 調景新城

(2007-10-28 23:06:27) 下一個
 

秋 登 茅 湖 山 偶 成

尚德何處尋, 重重高樓。九九煙靄迷人處, 依稀總記茅湖山, 疏影扶牆。

調景更迭易, 悠悠將軍。白日青天今何夕, “江山代有才人出”, 秋風笑我。

 

 

遵醫囑養傷在家四個周未都沒去行山, 重陽節看着茅湖山那邊濃煙滾了許久, 第二天索性上山看看燒成甚麽樣子, 小女兒也興致勃勃, 就帶着她一起登高去。

香港群山重陽節受到重創, 九十九起山火, 六為陰九為陽, 水屬陰火屬陽, 今個重陽可謂雙重陽了。第二天山火還陸續有來, 經曆了過百宗的烈火垂煉, 年複一年, 清明又重陽,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也煉出個不壞之身, 眼下青山綠水依然。

不過比起這幾天美國南加州的熊熊山火, 卻又是小巫見大巫。

走尚德村, 穿過綠柳成蔭的山坡, 都是護坡水渠階梯, 來一段寶靈南路, 未到普賢佛院便右轉再度入林, 一圈圈環環相扣的鋼絲網鋪麵而來, 隻挖出一個人進出的口子, 這就是茅湖山南麵的入口, 這鋼網的年齡應該和古堡的嵗月相當, 都是出於防衛昔日的將軍澳(Junk Bay)。

三彎六轉, 半山腰就到了所謂的“古堡”, 隻見得殘牆斷壁, 卻成了登高歇腳的好地方。要不是半路上遇到一位六歲的哥哥仔, 女兒早就泄氣不走了, 一路上你追我趕, 還是囡囡率先進了古堡, 他們進進出出, 拈花惹草, 分享巧克力, 自得其樂。我就爬上牆頭, 俯視着古堡的內內外外, 昔日的海灣已麵目全非, 移山填海, 埋葬了碧波綠水, 漁村被擠進了暗角, 尚德村變成了公屋, 將軍澳變成了新都城, 如今充斥着三四十萬“新移民”, 到處還聽得到打樁聲。不僅沒了尚德村調景嶺, 連坑口將軍澳村都麵目全非, 要有一日將軍歸來, 就隻能去大廟灣拜天後了。

秋與雲平, 水隨天去山無形, 茅湖倦客隻能空有海上心情, 三分惆悵, 七分無奈。 

 

 

 

 

 

 

 

 

 

離開古堡, 崎嶇向茅湖山頂進發, 二百米高程處有個小山頭, 有心的“下崗”人士在這裏圍土種花, 築石搭棚, 可憐的是標高柱隻剩下不到三十公分高, 很不起眼。我們找個樹蔭坐下, 領會着這山野逸致。女兒搶過相機四下拍個不停, 好在是數碼相機, 不滿意的隨手可刪, 要不然可就小孩手快大人心疼。

左路可下山, 我們循右路繼續上山, 初段平緩, 後段稍斜, 很快就到了茅湖坳, 輕風送爽, 一場茅湖論劍一觸即發......

小朋友每人獲奬一條巧克力, 他們對付巧克力的功夫遠比劍術強十倍,小男孩一家三口直下馬遊塘,我們則想上五桂山直取衛徑第三段,女兒主動和小劍客揮手拜拜, 不出十分鍾, 剛踏上衛徑便靠着老爹的臂膀睡着了。     

 

 

 

 

扛着熟睡的囡囡慢走過兩個山頭,一邊領略着煙霞迷漫的秋色,香港的秋山雖然沒有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風采,卻勝在山海樓的交融,你在讚歎人造奇景的同時, 或許也會惋惜破壞了的自然環境, 其實全在於人為規劃建設的如何了, 像把將軍澳變成如此密集的住宅區, 我就不敢恭維了。

相信香港還有不少類似的地方, 財迷心窍, 要讓填下去的每一寸土地長出最高最大的搖錢樹, 這就是港人治港的“智慧”。

繞過五桂山頭, 沿着一條裸露着乾瘪黃土的沙石小徑往下走, 行到山腰處, 眼前隻見高樓不見山, 調景嶺新城把山海掩得密不透風。

山路越走越窄, 越走越陡, 常常要蹲下來, 一步步下移。最後一節水泥護坡, 再向左切入僻靜的相思林, 想必從此上下五桂山、茅湖山的人並不多。

透過相思林可以看到右側似有水壩, 鐵絲網欄着一溜長長的台階, 來到跟前, 竟也被扒開了一個大口子, 讓人進出自如。沒想到今天上山穿過鋼絲網, 下山又穿過鐵絲網, 區區茅湖山、五桂山, 竟然嚴如進出軍事禁區! 記得小時候住在福州軍區附近, 經常鑽鐵絲網到處去玩。

 

 

水渠裏細水長流, 渠邊的台階又窄又長, 多數梯級寬僅半個腳掌, 好不捉弄人! 走出去便是翠嶺路, 接彩明街往都會駅(METRO TOWN), 彩明街路邊的樹根順着鋪路磚縫而生, 奇趣而倔強, 令人不得不佩服! 

囡囡終於發問“依家行完山棉, 可?! 去食嘢了。”舉手直指商場, 飲完茶回家正值一輪斜陽掛在五桂山頭, 囡囡自此記得茅湖山和五桂山的名字, 還說下次要去飛鵝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