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搬進將軍澳, 第一次行山出門不乘任何交通工具, 2月25日中午從將軍澳廣場沿海旁繞清水灣半島花園, 天橋下登鐵梯上環保大道直踩百勝角, 探路不成, 無功而返, 回到邵氏影城再繼續前往86區......
第一次經邵氏影城時曾詢問護衛員說有行山的從這裏經過但不知是否可上到山上, 於是沿着車路向百勝角前進, 沒想到原來是個若大的廢物處理場和堆填區, 一邊堆滿了車鬥, 三倆個工人在清理廢物, 偶有車輛經過, 塵土飛揚。一直留意尋路上山, 車場後隠約有點跡象, 就走進車場, 順着斜倚在車鬥後坡的三支電線竿木爬上山坡, 山路是有了, 卻被引到另一個堆填區, 這些裝修拆卸廢料怎麽被堆到這山坳裏來了! 走過整個堆填區, 幾次試着上山都不成, 闖入沼澤地, 還惹來滿腳螞蟻起哄亂叮, 即使到了配水庫的鐵絲網邊上, 還是被困於荒林雜草之中, 不得不撤退。
第一次發現百勝角原是一座小山, 一半被削掉填海去了, 平整出來的地方成了廢物處理場, 名符其實的垃圾百勝角; 另一半山正好擋着將軍澳, 好讓將軍澳、調景嶺這個的新市鎮看不見這角落, 殊不知這裏竟是烏煙瘴氣, 空氣汙濁, 一進一出就把我嗆得直打咳。你看那路口的邵氏影城, 要不是幾個大字, 外觀哪有一點影城的樣子, 看不出一點明亮, 晃如硝煙中堡壘, 玻璃牆上覆蓋着灰色的塵埃, 空氣中漂浮着異味, 門前不時煙塵滚滚。不得不欽佩這座影城的抗汙耐力! 但新市鎮的人們遲早會覺醒抗議的, 如果百勝角長此以往。
走進將軍澳工業區, 四周靜悄悄, 路上不見行人, 這片新填海區已經座落着不少有名的大公司, 如地鐵車廠巴士車場, 香港氧氣日立電梯亞洲網通, 四洲惠康壹傳媒和蘋果日報等。山邊是一片封鎖的新堆填區, 拐入駿升街快到盡頭發現鐵絲圍欄有一缺口, 一頭鑽進去, 冷不防前後兩條大狗撲來, 趕狗時一腳踏斷了架在水溝上的三合板, 我的媽呀! 都豬年了, 差點沒給麵前的狗兒下跪, 單腳彈起來一躍上溝, 拍拍塵土, 如此英勇神武, 連狗兒也立刻靜下來了。
總算進山了, 雖然沒有路徑, 但也沒甚麽障礙, 直到一條泄水渠橫在眼前, 渠邊樹頭一條繩子從容地伸入渠裏, 就象在向你召手, 左顧右盼也找不到去路, 隻好收上繩子, 把水和麵包綁在一端先放入渠底, 再把自己也放下去, 渠深不過三四米, 無水無險, 有擋水墩, 雖陡而不滑, 沿渠而上, 忽左忽右, 挺有意思。一陡兩緩三個彎, 渠角蟲蟻成群, 爬上渠壁走了一段, 一條水務鐵梯直指山上, 心想可能接上釣魚翁郊遊徑, 便棄渠上梯, 不料二三十米後梯盡路絕, 上下環視, 忽見半輪明月高懸, 鷹擊長空, 估計離山頭也不會太遠, 便跨過攔捍, “落”荒而上, 開始爬山而不能“行”山了。
真的要披荊斬棘了, 可沒有劈刀斬不了棘, 隻能用手扒開荊棘, 鑽踩跨扯避躲無所不用, 要是和上山下鄉進山劃木或小學隨母親下放到建歐上山砍柴相比, 也隻是小巫見大巫。那時身背柴刀手持利斧, 再高的草叢樹林也上下自由。這下隻能得寸進尺, 不時停下來回望86區和遠處迷蒙的維港, 偶有石塊可助你站高一線, 透透氣, 舒舒心, 慢慢爬高, 卻有股腐屍惡臭時濃時淡, 跨上山頭才發現南麵不少老鷹盤旋, 下麵肯定又是垃圾堆填區, 惡臭的發源地。移山填海在繼續, 路線交錯, 高高低低, 翠綠漸漸被黃土和水泥鋼筋取代了, 海對麵就是“東方之珠”, 海這邊已被調成這般景致, 悲哀!
花了兩個多小時才闖上這荒蕪的小山頭, 這可能是我在香港行山以來最難爬的兩個小時, 依稀可見前麵山頂的標高柱, 腳下的86工業區巴士閃閃, 稍遠處調景嶺新落成的高樓各領風騷, 這調景嶺原是國民黨殘餘部隊的聚集地, 他們默默地在這裏生活了幾十年, 每逢雙十節便到處飄揚著國民黨旗, 還出了個女藝人溫碧霞, 把個調景嶺也調得小有名氣, 九七前每逢雙十節港九多處也都掛滿國民黨旗, 九七回歸後港府加以限製, 收回早期的承諾, 遣散居住在調景嶺多年的國民黨兵家庭, 變成如今這模樣, 國民黨旗不再。調景嶺後麵的茅坪山、石礦場和飛鵞山、象山、東洋山等逶迤起伏, 比起左邊隣近的釣魚翁山、下洋山和上洋山更加迷人壯觀, 這些山嶺都曾走過, 現在從這裏遠望, 仍有一種親臨其境的感覺泛上心頭。
走過標高柱, 清水灣海灘便呈現在你的麵前, 真是這邊風景獨好!
一灣湛藍的海水輕輕托起螺洲群島, 彷佛在海上輕歌曼舞, 令人心神蕩漾, 我喜歡這感覺, 獨自坐在石頭上, 良久良久......左有大坑墩、大嶺峒, 右有釣魚台、石尾頭, 拉出清水灣高爾夫球場的一道綠茵, 像長長的鱷頭正要下水。風景如詩如畫, 和86區形成極大的反差, 相形之下, 有感於大自然最終將毁於人類之手, 人類也就將敗在自己手上。
香港的老工業區不少, 很多工業大廈空置待廢, 為甚麽不加以利用, 卻要在清水灣這裏移山填海, 開辟新的工業區, 硬是把這清水灣郊野公園毁了一半, 策劃人的腦袋是否有病, 頗令人置疑。
走下山頭就接上釣魚翁郊遊徑, 以前走過兩三次, 抬頭望釣魚翁山的陡坡上有不少人影浮動, 我沿著郊遊徑向北走, 第一次繞過釣魚翁山, 左麵還是86區和百勝角, 右麵則海天一色, 山海輝映, 一路走一路留意左邊是否有支路下山通往百勝角。才過上洋山頭, 終於發現一條下山小徑, 見配水庫就在山腳下, 便毅然轉入。
下得山來, 有一段林蔭古道, 樹蔭遮掩着石頭路麵, 山坡下一片沼澤草地似曾相識, 有點像中午所到之處, 其實不然, 出了古道便是孟公屋地盤, 路牌顯示著多個村莊的名字, 路邊都停著小轎車, 夕陽下寧靜的山村透露着一點豪華。
兩次問路, 有一位正在洗車的小夥子說過了橋左拐經過一小段山路就可到將軍澳, 走入澳貝村時卻提前誤向左拐, 過了小橋再次上山, 試了兩次, 上得半山都找不到出路, 隻好退回孟公屋路的十字路口, 再向老人問路, 沿孟公屋路下坡, 跨過架在水渠上的鐵橋, 左邊公廁前有一條水泥小路穿過山穀直下田下灣村, 田下灣村己被新發展起來的將軍澳逼到一邊, 築起了長長的圍牆和醒目的大門牌坊, 在閙市中掙紮著要保留一點本色, 好讓早期出門有朝一日還家的老人還能找到自己的老屋......
九日山人 2007年3月22日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