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

孤帆遠影, 一陣風, 來去無蹤
個人資料
正文

訪八仙 下黃嶺

(2007-01-29 00:57:48) 下一個

        2006年12月31日, 由大美督起步上訪八仙嶺, 從黃嶺險峻的西南脊下走洞梓童軍營, 送走06年最後一朵晚霞。

        臨近午時才抵達大美督, 燒烤場已人聲鼎沸, 也有人在一邊放風箏, 可海灣裏的小船還是靜靜地臥在水麵, 無人理會。八仙嶺在熙和的陽光下, 由何仙姑領頭, 呂洞賓壓陣, 挺露着清晰的身影, 還是那麽矯健, 那麽雄偉。

        沿新娘潭道上走一小段, 在八仙嶺郊野公園管理處一旁切入自然教育徑, 石階很快便把你帶到春風亭, 那是為紀念一九九六年的仙姑峰南坡山火慘劇中殉難的師生而立的, 以往幾次經過這裏都沒細看亭內鋼板上所寫的內容, 悼文“人間有情, 潤物無聲”, 不看則罷, 一讀之下才發現寫得如此強差人意, 署名還是教育署長, 心裏很不是滋味。幾位山友在亭前留影, 我連人帶亭拍了兩張相片, 還納入了仙姑峰一角, 便匆匆上路。  

          

        
前兩次都是經馬騮崖上攀仙姑峰走八仙嶺的, 這次為求一點新意, 沿自然教育徑一直走到衛奕信徑交匯點才登上仙姑峰, 再次親澤八仙風采。

        八仙嶺之名因八個山峰橫列雄鎮新界東北而得, 八個山峰氣勢雄大,和典故上的八仙並沒甚麽渊源吧? 東起有何仙姑(仙姑峰)、韓湘子(湘子峰)、藍采和(采和峰)、曹國舅(曹舅峰)、鐵拐李(拐李峰)、張果老(果老峰)、漢鍾離(鍾離峰)和呂洞賓(純陽峰)。仙姑峰高度511公尺,純陽峰高591公尺,為八仙群峰之巔。

        從仙姑峰到純陽峰, 上下登七個峰, 隻有過鍾離峰時是由左右兩個小山包中間穿過, 不必登高, 共約四十五到一小時的路程, 現在大部份都是石級或石屎路, 隻要不是烈日當空的盛夏, 走起來尚算容易, 可對騎驢的果老和柱拐的老李可能就不那麽便利了, 好在八仙也不會到此一遊。

    
仙姑望純陽                                                                        韓湘子回首俏仙姑

    
湘子喚采和、國舅、拐李、果老、呂洞賓, 鍾離戲蝶隱山林

        前方山巒迭嶂, 八仙左右開弓, 輕描淡寫船灣湖畔水光村色, 潑墨揮灑梧桐山下廣廈萬間, 回首印洲塘山海相映, 忽近忽遠, 酒一樣的濃烈, 茶一樣的清淳, 詩一般迷惘, 畫一般的美妙, 每走到仙人麵前, 竟忘了道個萬福, 算我悟性尚淺, 仙緣未到, 自顧一路逍遙, 點紅賞綠, 也落得自自在在。     


    

        走完八仙嶺, 路程並不長, 到了純陽峰後才真正開始“長途跋涉”下山。純陽峰南坡有一岔路下山, 告示牌擋在路口, 就像小妹奉勸阿哥要走大路, 千萬不要走小路, 有點危言聳聽, 那應該是最近的下山路線。若沿衛徑直下鶴藪水塘則要越過黃嶺、跨過犁壁山、下天梯過水塘到小巴站, 十公裏少不了。不過在黃嶺前有岔道通往新娘潭或南湧或鹿頸, 也蠻遠的, 以前都曾走過, 沒有兩個多小時拿不下來。這次就想從黃嶺南坡另覓蹊徑下山, 可能會比走衛徑或下鹿頸要近。在黃嶺坳前, 三幾步跨上黃嶺, 標高柱旁也立着一告示牌, 牌後草叢裏還真有一條蹊徑, 一開始就非常陡峭, 可能因此讓不少人怯步, 有位老兄從衛徑上的一夥青年男女中“脫穎而出”, 上來問下山的捷徑, 隻看了一眼便咋舌掉頭了。

    

   

        黃嶺, 真不愧為黃嶺, 從陡坡下來, 前麵的山路看來並不難行, 但翹首回望, 山坡上一片黃澄澄的草浪, 一邊連着八仙嶺伸向湖泊, 蹤向海天; 一邊挽着犁壁山深入峽穀, 蘊育奇跡。西邊的太陽還老高老高的, 東邊的月亮己經悄悄爬了上來, 靜靜地貼在天幕上。陽光、月光、搖曳的金光加上的長嘯短泣的陣風給這道黃嶺頓時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落到山坳, 再上山頭, 正好有塊“一眺石”, 索性在此大休, 大拍一番, 時光飛逝, 一眨眼便過了半個多小時, 夕陽就要落到山那邊了, 隻好背起背包繼續上路。

    

    

    

        一路跟着夕陽一路拍夕陽, 夕陽落山了, 我也出山了。從黃嶺下來約莫一個半小時, 那幫走鶴藪水塘的可能還在犁壁山的“大道”上。

        值得一提的是出山前一刻進入“洞梓童軍營”後山, 攔路有“嚴禁擅自進入”的警告牌, 有過膠穿在縄子上的, 有不锈鋼刻字底垂掛在鐵鏈上的, 還有立在鋼管上的, 真是多姿多彩, 高高的柱上釘着好多支箭頭, 早已破爛不堪, 字跡難辨, 前後打量了一番, 覺得十分荒唐。莫非這童軍營可以在此圈地為王, 占山稱霸, 那可能就是香港最“惡”最“牛”的童軍了! 你看那把斧頭劈木的標, 高高地豎在路旁, 令人聯想到“斧頭幫”多於童軍營。

   

        童軍營門口就有小巴站, 一時也沒人等車, 我便繼續沿馬路向外走, 半道上見車駛過才招手跳上小巴回大埔, 結束2006年最後一趟行山。



九日山人
2007年1月29日完成初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